
經過將近一年的研究分析,財政部改革發展重大研究題目之一—— —“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研究”于日前正式形成研究報告。研究報告的出爐將對我國建立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發揮積極作用,進而加快構建起政府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和單位內部審計三位一體的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公共部門審計監督體系。
此舉也是財政部積極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有關財稅體制改革相關精神的重要舉措。其重點之一涉及政府會計改革中建立健全政府財務報告審計和公開機制。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被認為是推動上述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為此,財政部于2015年初將“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研究”列為改革發展重大研究課題。隨后,財政部會計司牽頭成立了由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6省市財政部門(上海、浙江、湖南、廣西、重慶、深圳)和6家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立信、天健、大華、天職國際、信永中和)組成的研究組。
財政部會計司聯合研究組在研究報告中重點梳理了包括美國在內的8個發達國家和我國香港地區實施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的相關經驗,認為注冊會計師廣泛參與公共部門審計是大勢所趨,同時總結出“建立健全法規體系是重要基礎”“財政預算是主要經費保障形式”“選聘機制是影響實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審計結果的運用應區別情況穩妥慎重推進”“技術標準應與時俱進”“應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注冊會計師審計與政府審計、單位內部審計應分工協作”等八方面良好經驗。這些經驗將對我國建立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據了解,我國自2009年開始探索在公共部門實踐注冊會計師審計。當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若干意見》,提出“將醫院等醫療衛生機構、大中專院校以及基金會等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表納入注冊會計師審計范圍”。2011年12月,財政部、民政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基金會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的通知》,明確將基金會年度財務報告審計、離任和換屆審計、重大項目專項審計納入注冊會計師審計范圍。2015年2月,民政部、財政部發布《關于規范公益性社會組織年度財務審計工作的通知》,將注冊會計師審計公共部門的范圍進一步擴展到在民政部登記的所有社會組織。
在地方政府層面,上海市率先開始探索實施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2010年12月,上海市財政局印發《上海市市級事業單位年度財務會計報表和部門決算報表注冊會計師審計暫行辦法》,要求“2010年選擇醫療衛生機構、大中專院校等部分單位率先試點,從2011年起將實施范圍逐步擴大到使用財政性資金的事業單位”。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14個省市將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報表納入注冊會計師審計范圍,10個省市將大中專院校財務報表納入注冊會計師審計范圍。
從試點情況來看,我國目前在公共部門開展注冊會計師審計取得了較好成效,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對此,研究報告主要提出了“加強法制建設”“加快標準制定”“完善實施機制”“強化結果運用”“加快人才培養”“促進關系協調”等六方面政策建議,以期加快建立具有我國特色的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本報將自本期開始連載研究報告,敬請廣大讀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