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我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2009年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為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家通訊運營商發放3張第三代移動通信(3G)牌照,標志著我國正式開始邁入3G時代。雖然移動通訊技術仍會不斷進步,但是3G技術是我國移動數據通訊技術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里程碑,移動通訊不再只局限于通話、短信并附加簡單低速的數據通信的功能,進入了高速數據通訊時代,3G技術是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基礎。隨著三大運營商3G牌照的發放,我國相關通訊基礎設施建設和3G、4G用戶推廣同步展開,2010年-2015年我國3G、4G用戶數量快速攀升,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我國3G與4G用戶占全部移動電話用戶的58.61%,考慮到部分用戶一人具有2張甚至多張sim卡的使用習慣,我國3G/4G用戶的普及率實際要高于58.61%這一數字,另外,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統計,截至2015年年末我國手機上網用戶使用3G、4G進行手機上網的比例已經達到88.8%。結合我國目前WiFi的普及,我國已經建設出了固定場所通過WiFi接入、動態時通過3G、4G網絡接入的移動互聯網環境,我國網民已經更加習慣于使用移動終端接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與互聯網已經高度融合,截至2015年年末,我國已經有我國手機網民數量達到6.2億左右,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到90.1%,近年數據見圖1①。通過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是我國移動互聯網加速建設普及的階段,這為我國移動支付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基礎的技術環境。
圖1 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及占所有網民比例(2015.12,網民規模單位萬人)
通過十二五期間的發展,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國互聯網接入的主要方式,同時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我國電子支付行業的服務商不得不面對個人電子支付由PC端向智能移動終端前移的趨勢,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統計,截至2015年末,我國網民當中手機支付的使用率已經達到了57.7%,用戶規模3.58億左右。根據艾瑞咨詢的統計,2014年我國手機銀行交易規模已達到32.8萬億,第三方支付的移動支付規模達到6萬億。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移動支付成為電子支付發展的主要方向。
二、移動支付對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影響
移動支付是指人們通過移動終端(主要是移動電話)發出數字化指令為其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賬單支付的行為。移動支付按照實現方式不同又可分為短信支付、網絡遠程支付與近場支付。
在PC接入互聯網的時代,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電子支付架構分為線上與線下,線上商業銀行主要通過構建網上銀行系統,讓客戶通過PC接入互聯網完成電子支付業務,而在線下則通過銀行卡收單業務為客戶提供非現金支付解決方案,這一時期商業銀行支付業務的主要競爭來自于線上的第三方支付。然而移動支付并不是將支付行為簡單的遷移至移動終端,或是接入網絡簡單的由有線互聯網變為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較傳統的網上支付有三個劇變:
第一,支付環節方式的轉變。移動支付時代的支付不再僅僅是一個頁面跳轉的環節,而是將電子支付工具轉化為一個APP(Application,應用程序的縮寫)植入手機軟件平臺之中,這使得電子支付工具功能有了更大的擴展性,同時又對提供同質服務的類似APP產生了排他性,因為用戶可能不會在乎一個他常用的APP提供的功能是否太多,而是會考慮我的智能手機是否已經有了太多功能類似的支付APP。這種支付工具賬戶性向平臺性的轉化使得移動客戶端在滿足用戶支付的需求的同時可以為用戶其它增值服務,這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一個有利條件,典型的案例有支付寶的“余額寶”業務,很多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紛紛效仿“余額寶”推出自己的貨幣基金產品。
第二,移動支付對商業銀行線下銀行卡收單業務的沖擊。PC接入互聯網的時代,你無法想象一個人搬著一臺PC去商場進行支付,但是你不會覺得一個帶著手機去購物的人有什么不妥。移動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用戶帶到商場的不僅是一部手機了,一同攜帶的還有他的第三方支付賬戶或是綁定了信用卡賬戶的Apple pay。根據謝平(2013)等人的研究:“移動支付是電子貨幣形態的主要表現形式,電子貨幣是移動支付存在的基礎,二者具有網絡規模效應?!边@種網絡規模效應的體現在于使用某種移動支付的用戶數達到某一值時,移動支付的邊際成本變得非常低。
較傳統支付模式,移動支付的場景參與方更多。移動支付場景內除了商業銀行與第三分支付機構在加速布局,其它的通訊運營商與手機軟件、硬件提供商都具有規模龐大的用戶基礎,這些非傳統支付機構都希望利用自身的用戶群基礎創造這種網絡規模效應,通過不同的模式加入到移動支付市場的競爭中,這無疑加劇了移動支付市場的競爭,例如騰訊作為傳統即時通訊軟件服務商利用微信龐大客戶群的影響力推出微信支付(財付通)在短時間內獲得一定市場份額。在我國移動支付市場模式尚未徹底固定的時期,競爭的焦點聚集于對于市場份額的競爭,這種加劇的競爭迫使代表商業銀行利益的中國銀聯不得不與蘋果公司的Apple pay合作,以抗衡第三方支付巨頭的挑戰,這種利用NFC近場支付技術的模式可以看做是將銀行卡的虛擬化,強調銀行卡的賬戶功能,使得銀行卡脫離卡片本身而進一步與手機融合,是銀行卡通過另一種形態與第三方支付的競爭。
第三,移動互聯網拉近了互聯網產業與銀行業的距離。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不僅僅影響的是電子支付產業的形態,其對多個互聯網商業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互聯網企業也不甘于僅為金融業或其他產業提供簡單的技術支持與服務,移動互聯網時代催生的多種商業模式,如團購、網絡約車、在線外賣等背后都是互聯網行業的資本在運作,在這些互聯網新行業的支付方式接入上,具有互聯網背景的第三方支付有著傳統金融機構不能比擬的優勢,例如團購大眾點評與微信支付都是騰訊旗下的企業。同時移動支付的過程中伴隨著用戶消費的核心數據所產生的價值也日益突顯,在這些大數據的挖掘、處理、利用上能力上,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移動互聯網對我國電子支付的影響
移動互聯網與互聯網的加速融合,弱化了傳統電子支付線上與線下的區別,也縮小了互聯網與IT產業與金融產業之間的行業跨度,使得在支付領域金融機構不得不面對眾多資本大鱷的競爭,在我國放開卡組織的境外資本準入后,境外的國際卡組織巨頭等企業也必將加入我國支付市場的產業分羹中??傮w來講,移動互聯網是我國電子支付向移動支付發展的基礎,同時這種互聯網接入方式的轉變也在多個層次影響著互聯網產業與支付圈商業生態環境,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國電子支付領域競爭將更加激烈,與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兼容性、對支付數據的挖掘利用、線下模式的整合重組都成為競爭的焦點,僅專注于支付的金融屬性已經難以面對這種新形勢下的競爭,難免失去既有的市場份額。網絡規模效應使得移動電子支付的競爭的集中表現是對市場占有率的競爭,我國由中國銀聯和商業銀行壟斷的電子支付行業的壟斷已經打破,電子支付行業將逐步向寡頭壟斷甚至是不完全競爭市場發展,支付體系服務定價體系重構的可能性極大。(作者單位:1.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 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本論文是黑龍江省博士后科研啟動基金《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與黑龍江省產業結構升級相互作用機理研究》、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城鎮化進程中的新生代農民工金融服務體系研究》(項目編號為:12542017)和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項目批號為:15SHB05)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謝平,劉海二,2013,《ICT、移動支付與電子貨幣》,《金融研究》第400期5-6頁;
[2]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6,《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情況統計狀況報告》;
[2] 艾瑞咨詢,2016,《2015年中國電子支付行業研究報告》;
注解:
① 圖片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三十七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