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金融銀行財務會計論文 > 四川瀘縣開展雜交水稻制種生產保險工作的思考

四川瀘縣開展雜交水稻制種生產保險工作的思考

雷兵能

  瀘縣溫光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江河縱橫交錯,有水稻田面積57萬多畝,春季氣溫回升早利于水稻早播早栽,收獲季節溫光條件好利于提高種子收儲質量,因此成為了川南地區雜交水稻制種生產的優勢區域。自1977年以來,瀘縣已有38年的雜交水稻制種歷史,2012年水稻制種面積達到了近2萬畝的恢復發展階段。但由于瀘縣地處四川南部沿長江、沱江淺丘河谷地區,水稻制種生產受氣候、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影響較大。為確保制種產業成為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瀘縣從2012年開始已連續4年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企業參與、商業化運作的雜交水稻制種生產風險分散機制,增強了雜交水稻制種生產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保障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夯實了現代種業發展基礎。
  一、瀘縣開展雜交水稻制種保險的形式  
  (一)投保形式的演變。2012~2014年:由于國家沒有出臺專門針對雜交水稻制種保險的相關政策和標準,瀘縣雜交水稻制種保險在投保方式上,參照國家對普通水稻政策性保險辦法參考普通水稻生產參保條件和災害類別、賠償標準來進行。因制種生產投入、產值遠比普通水稻高,因此,在投保標準上按照普通水稻的3倍,即農戶所交的畝投保費為5.25元×3倍=15.75元,投保費由種子生產企業負責代為制種種農戶交納,因災產生的賠保亦按普通水稻的3倍進行。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雖為雜交水稻制種生產的收益、基地的穩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保險機制尚不適應現代種業發展需求,不足以彌補村民遇到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
  2015年初出臺了《瀘縣2015年政策性特色農業雜交水稻制種保險工作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該方案對保險的基本原則、保險區域及對象、保險承保機構、簽訂承保合作協議、參保條件、保險責任、保險金額、保費及分攤比作了明確規定。其中保險金額為2000元/畝,保險費率為6%。保費分攤比例為縣級財政80%,投保人自籌20%。保費補貼資金由縣財政直接支付,資金管理按政策性農業保險原則進行。除暴雨、洪水、風災、冰雹、內澇、旱災、病蟲害、山體滑坡、空中運行物墜落、地震及次生災害外,該方案還將“播種移栽期遇低溫爛種爛秧,開花授粉期遇陰雨、綿雨、高溫、低溫,兩系雜交水稻制種幼穗分化期日均氣溫低于23.5℃,灌漿結實期遇高溫,收割期遇3天以上連綿陰雨,導致制種產量減產的”等納入制種保險賠付范圍。在政府的引導下,該項工作得到了種子生產企業、制種農戶的積極響應,做到了應保盡保。
  (二)組織形式。2012年年初,縣農業局、種子管理站分別組織了在該縣開展雜交水稻制種生產的四川川種種業、瀘州金土地種業、瀘州泰豐種業負責人制種保險工作專門會議,就該縣將要開展的雜交水稻制種保險工作的相關政策進行了討論和協商,特別就投保模式充分聽取了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大家一致認為,保險的實施將有效降低種子生產企業風險,提高制種農戶的效益,促進瀘縣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的健康發展,企業將積極參與和支持,將努力協作政府狠抓落實。縣農業局、各制種所在鎮的鎮政府、各種子生產企業共同做好群眾宣傳和部署,做到了企業、群眾共同參與。
  2015年7月,受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瀘州市分公司邀請,省、市、縣專家對瀘縣的雜交水稻制種生產遭受持續降雨影響所受災害情況進行了全面抽樣評估。據調查統計,受損面積共計上萬畝,其中7200畝在降雨期揚花的水稻已確定為基本絕收;3447.5畝損失程度也在57%~70%。以此推算,瀘縣當年雜交水稻制種生產的損失達到200萬公斤,給制種農戶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2600余萬元。經過充分討論和廣泛征求意見,確定賠付金額為1250萬元,并已于2015年9月底前全部兌付完畢,確保了該縣雜交水稻制種生產農戶的收益和制種基地的穩定。
  (三)落實形式。2015年該縣的雜交水稻制種生產進行了全面投保,范圍涉及全縣的海潮、奇峰、太伏、牛灘、毗盧、石橋等10個鎮,選擇了土質、水源等條件較好的優勢區域進行制種生產,建設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基地10647.5畝,雜交水稻種子生產保險工作得到全面開展。
  二、開展雜交水稻制種保險的政策依據  
  (一)國家政策支持。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第10條:著力抓好種業科技創新;對符合條件的種子生產開展保險試點,加大種子儲備財政補貼力度。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3次提到“制種”,將主要糧食作物制種保險納入中央財政保費補貼目錄,繼續實施種子工程,推進海南、甘肅、四川三大國家級育種制種基地建設,實施糧油生產大縣、糧食作物制種大縣、生豬調出大縣、牛羊養殖大縣財政獎勵補助政策。
  (二)各級政府和部門的支持。縣、鎮兩級政府和部門歷來重視雜交水稻種子基地建設和發展,特別是農業、保險、財政等職能部門對雜交水稻種子生產保險業務工作極為重視,一致贊成并積極推動該縣保險工作的開展,達成了該縣雜交水稻制種保險工作的一致意見,具體業務工作由縣農業局組織進行和安排部署。
  三、雜交水稻制種保險工作的積極作用  
  (一)確保農村社會穩定。水稻制種生產的投資、投勞等生產成本比常規水稻增加800元、正常情況下產值能夠增加1500元以上。農民需要在高投入下求高產值,但因制種生產易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大、避災減災能力弱,一旦缺收必然會給農民生活造成困難,只有通過政策性保險來歸避風險才能保證受災農民基本的生活穩定。如該縣2012年水稻制種生產過程中災害頻繁,一是5、6、7月份的陰雨日多、光照少,延緩了母本生育進程,導致花期相遇較差,產量大受影響。二是大面積組合在盛花期的7月15~18日恰逢陰雨日氣候,沒能正常的揚花授粉,結實率不高。三是受“7•22”特大暴雨影響,造成江河流域及溪河沿岸的部分水稻制種田塊淹沒,淹沒面積達到1300畝左右。四是病蟲危害嚴重。上述因素造成制種生產田塊1000余畝基本絕收、3000余畝產量在100公斤以下。通過農業、保險部門的調查和評估,水稻制種因災獲得保險賠償額為195萬元,制種農戶通過獲得的保險賠償和企業補償,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水稻制種生產受自然災害的影響程度遠遠大于常規水稻生產,迫切需要通過種子生產保險來支撐和降低自然災害造成的影響和損失,才能確保制種產業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三)降低企業風險。瀘縣地處丘陵地帶,按要求集中成片的落實種子生產基地較為困難。為確保基地的穩定和發展,目前瀘縣的種子生產企業對農戶因災減產后普遍采取了畝產值1800~2000元的最低保護價收購,而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主要由種子生產企業來承擔,不利于企業的發展。通過政策性保險對受災制種農戶的保險賠付補償,有效降低了制種生產企業的承受范圍和能力,更有助于制種產業的發展。
  (四)拓寬保險業務。雜交水稻制種保險工作的開展,促進了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工作和范圍的更好擴展。
(五)各級評價較好。瀘縣水稻制種保險工作的實施,受到了廣大群眾、種子生產企業和各級政府的好評。2015年5月21日,瀘縣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探索開展雜交水稻制種生產保險,經四川省農業廳推薦,四川電視臺科技頻道“田園四川”欄目組一行到該縣海潮鎮瀘州泰豐種業有限公司水稻制種基地進行現場拍攝,宣傳報道瀘縣雜交水稻制種生產保險政策措施。
  四、開展雜交水稻制種生產保險工作的思考  
  (一)規范制種保險程序。2015年的制種保險僅在參考普通水稻保險政府和標準的基礎上進行探索,對于制種產業的特殊需要如投入大、投勞多、自然災害影響大等因素考慮不充分,方法方式相對簡單,制定的投保、賠償依據和標準科學性不夠,無法根本解決水稻種子生產上存在著的風險。
  (二)拓寬自然災害保險范圍。保險責任范圍僅參考普通水稻方式進行,而對于結合水稻制種生產的其他重大自然災害要求考慮不夠充分,如揚花期的連續陰雨影響授粉,極端高溫影響花粉生命力,收獲期連續陰雨造成穗萌等實際問題。因此,自然災害保險范圍仍需結合水稻制種的其他自然災害類別加以完善。
  (三)建立合理投保和賠償標準。種子生產有別于大田生產,以目前的物價水平和投入標準:水稻制種投入約在2000元左右。若受重大災害造成無收,按最高賠償標準855元也不足以彌補農民損失,在此基礎上提高一倍以上,才能接近和符合生產實際。
                  (作者單位:瀘縣政協)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