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為斌 企業融資活動,指企業為了滿足生產經營、投資支出、資本結構調整及其他需要,運用一定的融資方式,通過一定的融資渠道,籌措獲取所需資金的財務行為。企業通常的融資動機主要有:創立性融資動機、支付性融資動機、擴張性融資動機及調整性融資動機。在公司具體的運營中,企業融資動機可能是多重的,滿足不同動機目的,表現為融資動機的混合性。
傳統企業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體現為較強的周期性。其融資動機,通常是為滿足支付性,補充生產運營所需流動資金需求。因傳統企業產品較為成熟,產品趨于同質化差異化不明顯,屬于完全競爭市場。因此,傳統企業在選擇融資渠道與方式的選擇上多采用間接融資,即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以信貸關系間接從社會取得資金。并非傳統企業不愿采取股權融資等直接融資方式,而是傳統的行業性限制,難以挖掘出令投資者感興趣的題材。行業的前景和發展遠不如新興產業如互聯網+、電商等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市場導向性。基于融資的現實情況,傳統企業多數仍然采用傳統的融資方式——債務融資。但傳統企業
13
融資的悖論在于真正需要融資的時候卻發現融資額度有限,甚至融不到資金。原因是企業受周期性影響,企業的收入、利潤等經營業績指標可比期間會出現下滑。銀行的評級系統中,是將增長列為重要指標之一。另外,銀行受監管指標、核心資本充足率等風險管控制度影響,對經營業績下滑的企業貸款持審慎的態度。所以,傳統企業需要貸款的時候通常都是經營較困難,資金流短缺的時期,真正需要通過融資來解決的時候卻發現很難融到資金。即使融到資金也會出現融資成本高、融資金額少,融資限制條件多的問題。2015年央行已五次降準降息釋放流動性,以期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隨著金融改革和利率市場化,其實很少有企業以不高于基準利率的水平拿到銀行貸款,原因在于實體經濟的風險高于市場利率水平。
新興行業如互聯網、大數據、智能芯片制造等企業與傳統企業相比,市場前景廣闊,產能不足,存在創立性融資動機和擴張性融資動機。對資金的需求數量,規模已經不能滿足于債務融資渠道。另外,新興企業的資產結構中,無形資產和流動資產占比較高,屬于輕資產企業,可供銀行抵押資產嚴重不足。因此,新興企業多采用股權融資的方式。通常有:私募股權融資、創業板、新三板等。新興企業的融資悖論在于:資本市場融資目的并非完全為公司擴大規模,提高效益,而很大程度上是為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的。如果行業真的前景廣闊,公司規模會高速擴張,股東應該不會放棄公司的控制權,股權融資的代價過大。西方市場融資因債務融資的成本低,還有避稅作用而更偏向于債務融資。但在我國更偏好于股權融資,主要原因是我國的資本市場屬于新興市場,還處于發展階段,主要是個人投資者占多數。上市公司分紅有限,投資者主要的投資收益來源是買賣利差收益而非分紅所得。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后改變用途現象較為普遍。面對股權市值的高速增長,公司股東有抑制不住的減持沖動。以創業板、新三板為例,股東的造富效應明顯,創業板、新三板老股東轉讓股權、大宗解禁減持股權成為普遍現象。如果企業的前景良好,股東應該比
14
投資者更有信心,而股東愿意放棄公司的控制權說明企業的價值存在高估,經營實體的風險遠高于喪失控制權的風險,股東有強烈的變現欲望。因此,某些新興企業的上市并非為擴張性融資,而是變成了實現原股東財富最大化。其原因也在于實體經濟的風險高于資本市場的融資成本。 因此,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一方面要釋放實體經濟存在的風險,另一方面要規范引導資本市場,真正匹配企業的融資金額和融資效率。
學員簡介:李為斌,會計師,證券分析師。畢業于蘭州商學院會計系,就職于蘭州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財務處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