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采訪中,郭偉指出,建筑業在地方政府的稅收收入中占很大比例,“營改增”后,地方政府的收入肯定會減少,但財政減收是國家經濟轉型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陣痛,相關各方應主動應對。經濟轉型完成之前的這段時間內,一定是困難的,但這些困難最終都能克服。當然,國家需為產業轉型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買單。由產業轉型所帶來的下崗潮,國家要通過財政補貼進行安撫。現在推出的很多鼓勵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鼓勵措施等,都是在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實際上,“營改增”后,我國整體的稅收收入并不會減少,因為我國的稅制特點是企業稅負重、個人稅負輕。國家下一步稅制改革的重點就是增加個人征稅的比例。目前,我國的個稅收入只占了整體稅收收入的7%左右,而美國是45%;個稅的覆蓋范圍也比較小,還有很多人沒有繳納個稅。因此,這方面提升的空間很大。
他表示,就建筑業企業而言,首先,要從建筑企業的董事會層面做起,轉變觀念,認識到“營改增”不僅是簡單的稅制轉換,更是企業轉型的契機。企業要積極響應稅制改革,積極轉型。其次,企業要對所有的物資采購進行嚴格控制。為了盡可能地增加抵扣,企業需要做好整體預算,對必須做的項目和可以不做的項目進行區分。再次,建筑企業對增值稅抵扣要加強認識,不能再按照原來的習慣做事,要認識到增值稅抵扣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
至于建筑企業要如何應對“營改增”,有業內人士建議,企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從思想上主動接受“營改增”,認真學習《增值稅暫行條例》和“營改增”的配套實施細則,開展增值稅相關知識的學習,在稅收知識上打好基礎;二是完善發票管理制度,充分理解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特殊性并加強管理,從取得、開具、保管、申報等各個環節加強監控;三是重視稅務管理,加強納稅籌劃;四是財務人員要提高素質,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密切關注“營改增”的最新動態,充分結合企業實際,進行有效的稅務籌劃和會計核算;五是重視并利用先進的信息化管理工具,破解建筑業跨地區經營所帶來的管理難題;六是充分利用財政扶持政策,可以根據自身經營狀況,判斷“營改增”給自身帶來的影響,積極努力地爭取國家的相關財政扶持,以便在此次稅制改革中獲得有利的競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