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省委、省政府“北糧南調”和“兩個基地”建設的決策部署,省農發集團近年來突出糧農主業發展,加快落實東北糧源基地建設,逐步形成自有糧食加工能力,加快倉容擴建和物流中轉基地建設,著力構建省內糧食物流配送和終端銷售網絡體系,打響“浙糧”“浙油”等自有糧油品牌,初步建立了“產加儲運貿”糧油全產業鏈,進一步提升了服務我省“米袋子建設”建設、保障我省糧食安全的能力。
一、加快建設優質穩定糧源基地,增強糧源控制能力。一是完成黑龍江新良集團重組任務。今年3月,在浙、黑兩省政府大力支持下,省農發集團成功重組黑龍江新良集團,組建成立了黑龍江綠農集團。重組后的黑龍江綠農集團,通過移植浙江企業的經營理念、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已實現平穩過渡、有序運轉。二是初步建立東北糧源基地。農發集團在東北糧食主產區大力發展訂單農業, 以黑龍江綠農集團核心優質糧源種植基地為示范標桿,積極引導農業專業合作社、國有農場和種糧大戶走向市場,探索“公司++基地++農戶(農場)++訂單”運作模式,初步建立100萬畝、50萬噸優質糧食規模種植基地。三是探索創新省外小麥糧源基地建設。在加快東北糧源基地建設同時,多次赴河南、山東小麥主產區開展小麥收儲基地建設項目考察,著手建立小麥糧源收儲基地,努力擴大和拓展小麥經營規模。
二、形成規?;杂屑Z食加工能力,滿足終端銷售產能需求。一是組建主要米業生產加工基地。以所屬浙糧集團、黑龍江綠農集團為主體,并獲寧波市糧食局政策支持,成立了寧波綠農米業公司,重啟寧波冰燈米業大米加工線,從而形成黑龍江米業和寧波綠農米業兩家生產加工基地,打造年產15萬噸的自有成品糧生產加工規模。二是推進合作建立大米生產加工基地。加強與東北有實力有規模糧食加工企業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委托生產加工業務關系,合作建立規?;杂写竺咨a加工基地。三是盡快形成成品糧生產加工規模。適時量力收購省內其他大米生產加工企業,建立省內自有大米生產加工標準生產線,爭取2年內形成年產30萬噸成品糧生產加工規模。
三、加快實施糧庫擴建工程,提高糧食收儲能力。一是擴大倉容,加大儲備。用好中央和省級財政扶持政策,通過新建倉容和收購黑龍江省當地糧庫,加快實施100萬噸糧庫建設工程。綠農集團、浙糧集團所屬糧庫擴建倉容預計今年底竣工投產,并正著手收購黑龍江省鶴崗中心糧庫,啟動營口港儲備中轉庫建設。二是完善機構設置,推進倉儲信息化建設。制訂了集團儲備糧管理辦法,啟動了儲備糧信息化遠程監控系統建設,完成了部分糧庫終端基礎設備更新改造。三是探索異地儲備動態管理運作模式,確保市場化運作規范有序。組織開展東北一期異地省級儲備糧市場化運作,目前儲備輪換業務有序開展、糧情穩定,為擴大省級儲備糧異地儲備規模、提高運作水平積累了經驗。
四、加快物流中轉基地建設,初步形成“北糧南調”中轉體系。根據按照省委、省政府“北糧南調”和“兩個基地”建設部署,集團加快所屬遼北庫、鎮海庫改擴建提升工作,強化產區、銷區兩大庫區物流中轉平臺功能。同時,著手建設營口港糧食物流中轉基地,突破山海關鐵路瓶頸制約,努力打造鐵鐵、鐵水聯運“北糧南調”中轉體系,確保一周內把儲備在東北的糧食運回浙江。在此基礎上,按照省委、省政府“北糧南調”部署,以浙糧集團為主體,新農都、農都公司共同參與,發揮主產區糧源基地優勢,整合省內稻米經銷戶和用糧企業渠道資源,全力推動“北糧南調”業務開展。
五、加快構建物流配送和終端銷售網絡體系,不斷延伸糧油產業鏈。浙糧集團和綠農集團共同出資成立了浙江綠農糧油產品銷售公司,以黑龍江300萬畝、150萬噸優質綠色糧源基地為依托,以東北原產地大米杭州營銷中心為基地,全力構建覆蓋全省的糧油產品終端網絡銷售體系,全面打響“浙糧”“浙油”“太陽島”等自有糧油品牌。今年省農博會期間,農發集團專門舉行了東北糧源基地建設暨“浙糧”品牌新聞發布會。目前,綠農糧油產品已與紹興供銷超市、物美超市等連鎖商超和窩里快購、愛鄰網等線上平臺建立合作關系,“浙糧”商標五常稻花香米、優選東北長粒香米和“浙油”品牌商標葵花油、稻米油等共12款糧油產品已在我省市場投放,杭州、嘉興等區域營銷中心也已開張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