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電力企業的資產結構中,固定資產占比高達80%。隨著電網分布的飛速發展,主、配網工程及城、農網改造工程的加速投入,固定資產年均遞增幅度達 20%以上。因此,做好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尤為重要。然而規模大、分類多、分布廣、更新快的突出特點給固定資產管理,尤其是在價值管理與實物管理相銜接、“賬、卡、物”相符等方面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多年來,電力企業在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上經過不斷地嘗試創新和改進,資產管理正不斷走向制度化和規范化,傳統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正經歷一場徹頭徹尾的改革。
1.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此前在電力企業中普遍實行的價值管理和實物管理相分離的管理模式,將固定資產管理的整個過程按照空間或時間進行劃分,各部門和單位各司其職進行不同層次和階段的實物維護或價值管理等工作,在管理過程中涉及財務資產部門、生產技術部門、物資管理部門等多個部門和單位。但由于各個部門和單位的戰略目標、工作范圍和職能劃分的不同,其通常只著眼于自己部門的資源利用和工作績效,不能夠統籌考慮整個資產管理工作的優化配置問題,缺乏部門間的溝通和協調,沒有建立完善的管理評估機制,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不足。
2.全新資產管理理念的誕生
實施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是電力企業基于電網發展的新形勢,為改變傳統固定資產管理模式而做出的新的嘗試和創新,是國家電網公司為了實現 “建設世界一流電網、國際一流企業”戰略目標而做出的新的戰略舉措[1]。其將電網信息化、系統化融入資產管理工作的思想,實現了資產管理思想由職能劃分向系統統籌的轉換,極大地提升了資產管理精益化、精細化水平,有效降低了管理冗余和資源浪費,為實現企業戰略目標進一步掃清了障礙[2]。
而財務集約化為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實現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它借助現代信息統籌工具進行固定資產信息的高度集成,實現了價值管理部門與實物管理部門的信息共享,從全局的角度統籌并優化配置信息、管理資源,有效降低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徹底解決過去由于信息不同步、溝通不流暢、配置不合理及管理權力分散而造成的低效、無效問題[3],為全面成本管理和全面內部控制制度的推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財務集約化對電力企業資產管理的影響
3.1財務集約化使資產管理實現橫向集中
由于國家電網集團覆蓋范圍廣,地域和發展情況各異,不同的分(子)公司有著大相徑庭的管理風格和經營模式,資產管理信息不互通、不共享的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和管理冗余,使得集團內部管理效率極為低下。財務集約化通過引入先進的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將SAP系統與生產MIS系統相互集成,搭建起了一個良好的信息共享平臺,有利于總體資源的綜合統籌利用。
財務集約化在SAP系統內建立了完整的固定資產臺賬,實現了全省乃至全網范圍內的信息共享。通過在統一的SAP系統內建立固定資產卡片,進行固定資產價值核算和管理,并通過利潤中心相互區分。通過公司代碼、利潤中心及成本中心的運用,分割省、市、縣分(子)公司的操作權限和查詢權限。母公司通過靈活方便的綜合查詢、統計、匯總功能可即時查詢和分析各分公司及子公司的資產管理狀況。這就有利于母公司從規劃、立項、設計、設備招投標等決策環節開始,到交付、建設、安裝、投運等建設環節,最終到資產使用、維護、停用、報廢等運營環節結束,真正實現全程管控,進行高效的資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3.2財務集約化使資產管理實現縱向集成
近年來,雖然電力企業不斷加大信息化投入,但大部分資產管理系統模塊仍處于信息“孤島”狀態。目前,計劃、物資、基建、生產、財務等各職能部門各有其獨立的信息系統,資產價值管理信息與實物管理信息的相互孤立,造成了極大的數據浪費,信息傳遞不及時、不靈活,難以為提供經營管理決策提供所需信息。
財務集約化通過技術手段制造系統接口集成了財務管控、SAP系統、營銷MIS系統、生產PMS系統等各個系統,通過數據聯通,徹底改變了過去財務部門只管資產價值、生產部門只管資產實物,價值管理與實物管理脫節,管資產與用資產脫節的狀況,實現了物資、項目、設備、資產集約化管理。
3.3財務集約化使資產管理實現流程再造
財務集約化不僅能夠實現數據集成,同時能夠在管理平臺中融入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利用管理工具優化工作流程、細化工作節點、完善工作環節,將工作要求落實到系統操作環節中來,從而有效地提高制度執行力。在財務集約化平臺建設和使用過程中,不斷梳理和細化各項業務的操作流程。同時結合固定資產全壽命過程管理的要求,突出對工作節點的控制,規范固定資產管理關鍵流程,在關鍵環節進行權限控制和審批監督,減少人為影響因素。
3.4財務集約化使資產管理實現動態監控
目前,由于我國電力企業資產分布地域廣、規模大、數量多、變化快,大部分企業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是靜態和局部的,財務數據難以與實物資產變動保持動態實時更新。大部分電力企業所謂的固定資產管理其管理的主要是固定資產的卡片。但是,固定資產是有生命周期的,在其從建立到報廢的整個過程中環環相扣,僅僅依靠靜態管理很難全面了解和評價資產狀況。
而財務集約化通過SAP平臺實現了固定資產價值管理與實物管理的實時同步和信息共享。資產從申請采購到報廢的整個生命周期都完整地記錄在案,其運行狀態在資產卡片與設備臺賬中同步并且動態地反映著。即使某項資產的關鍵字段被改動過,其變更記錄也將清楚地記載操作人、變更時間和更改事項。財務集約化突出地表現出與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理念的緊密結合,實現了固定資產動態的、全過程、全生命的管理。
4.結論
固定資產管理是一個需要各部門緊密配合,共同努力的管理體系,而財務集約化這股年輕的力量給固定資產全壽命管理的實現提供了優良的平臺。通過細化對人財物集約化管理各項具體措施的研究,實現固定資產實物管理和價值管理的無縫銜接,從而進一步推進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建立和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看到固定資產管理的嶄新面貌和更高水平的企業經營管理理念。(作者單位: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參考文獻:
[1]張勇,魏玢.電網企業開展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思考.電力技術經濟.2008,20(4)
[2]蔡亦竹,柳璐,程浩忠,馬則良,朱忠烈.全壽命周期成本(LCC)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綜述.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1,39(17)
[3]黃穎,林春紅.基于財務集約化理論下的供電企業資產管理風險控制探究.2014,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