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貫徹實施情況
(一)拓展廣度,扎實有序加強宣傳培訓。高度重視新《預算法》的宣傳培訓學習工作。一是掀起了縱向到底的學習熱潮。新《預算法》頒布后,縣級領導、單位(鄉鎮)主要負責人、財政系統干部職工、各單位財務人員人手一冊,全縣上下掀起了學習新《預算法》的高潮。二是組織了橫向到邊的專題培訓。政府常務會議學、各部門集中學、各單位專題培訓學,同時還要請領導專家就新《預算法》的相關內容做專題講解,財政部門把學習《預算法》作為全縣財政系統年度業務考試的主要內容,通過多樣化的培訓提高各單位、部門領導的預算認知度,提升了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三是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推介宣傳。印發《預算法律法規匯編》讀本2000本,內容包含《預算法》、《國務院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意見》等國家財稅改革重要文件,匯編發放到各部門、單位和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手中,加強了在電視、廣播、新聞等網絡媒體中對新《預算法》的全面宣傳。
(二)拓展寬度,結合實際強化預算管理。一是盤活存量資金。出臺《汝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預算管理嚴格預算約束的通知》(汝政辦發[2015]15號),加強財政存量資金統籌力度;進一步加大對各類財政專項資金的整合規范力度,研究建立縣級財政專項資金統一管理平臺。二是完善績效管理。出臺《汝城縣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汝政發〔2014〕14號),建立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預算績效目標與部門預算同步進行,做到年初有目標,年終有評價;將范圍擴大至所有專項資金,建立完善約談和問責制度,推動從“要錢觀念”向“績效觀念”轉變,厲行勤儉節約,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三是推進預算公開。出臺《汝城縣財政局關于印發〈汝城縣預決算公開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汝財函〔2014〕128號),2014年起,全面啟動預決算公開工作,2015年財政預算、2014年財政決算草案及所有單位的部門預算、部門三公經費預算均在政府網或者財政網予以公開,接受群眾監督。一是健全管理機制,加強政府債務管理,防范政府債務風險,堅持“疏堵結合、分清責任、規范管理、防范風險、穩步推進”的原則,強化對債務的舉借、使用、償還全過程監督,逐步完善政府性債務年度預算、舉債審批、風險預警、應急處置等制度;
(三)拓展深度,破舊立新推進財政改革。
一是化解存量,嚴控新債。積極爭取省財政認定我縣存量債務額度,逐年通過省政府代發債券置換存量債務,減輕縣級財政還本付息的壓力。截止9月底,省財政廳下達我縣2015年第一、二、三批置換存量債務政府債券額度9.71億元;出臺《汝城縣政府投融資建設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汝政辦發〔2014〕24號),嚴控新上政府投資項目,新上的政府投資項目必須要有資金來源,項目計劃要經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人大常委會審定,未列入當年政府投資計劃的項目一律不得實施;二是改革編制,規范管理。從2015年度預算編制始,進一步堅持六大原則:依法公開;全口徑預算;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真實性;項目經費依政策安排;預算結余歸財政統籌使用。實行全口徑預算,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納入預算管理,接受人大審查監督,編制四本預算,加大政府“四本預算”統籌力度。按照新《預算法》的相關精神對以往的習慣做法進行了調整,提高公用經費標準,項目經費實行零基預算,“五險一金”足額預算,預算經費有保有壓,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把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確保重點領域和民生支出,切實做到“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
三是統籌協調,推進改革。成立高規格的PPP項目領導小組,啟動PPP項目融資運作模式,籌建汝城縣政府性項目投融資核算中心,加強對投資項目資金的監管,確保資金高效運轉;推進鄉鎮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改革惠農一卡通補貼系統;推動財政監督轉型,加快建立嵌入業務流程的財政支出監督機制。以信息化為支撐,加快推動績效評價、資產管理、投資評審、財政監督、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與預算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機結合,構建“六位一體”的財政運行管理新機制。積極推進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探索多樣化、多層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
二、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編制時間緊。近幾年預算編制都在12月份完成,較早于省市預算編制。由于編制時間提前,有些項目、政策落實、活動開展實施的經費預算難以測算。另外,由于上級轉移支付下達受時間等因素制約,預算的準確性也將受到影響。
(二)預算細化難度大。新《預算法》規定要求各級財政部門上報審查的預算草案要細化到政府收支分類的最末級科目。由于各部門單位財務會計人員業務能力參差不齊,在編制預算時,對于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的理解難以完全準確,導致財政部門匯總形成政府總預算時,支出科目分類與實際預算支出情況存在一定差異,不僅不能完全體現政府的支出政策目標,還容易產生一些對財政預算的誤解。
(三)跨年度預算平衡難實現。受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我縣財政收入增速下滑較為明顯,而各項支出政策密集疊加出臺,縣本級財政支出的壓力進一步加大。在經濟持續下行的情況下,地方財政將難以實現跨年度預算平衡。
三、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預算編制和細化。縣本級部門預算編制盡可能前移,確保人大會召開前完成“二上”程序。在預算中沒有來得及考慮的事項可在人大會召開前進行調整,或納入年中調整預算;足額安排預備費,確保預備費提取的比例就高不就低,保證臨時性應急的資金需要。加強對預算單位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預算編制質量,準確使用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編制出更細更準確的預算。
(二)進一步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按照中央關于盤活存量、用好增量的政策要求,要加大財政存量資金統籌使用的力度。一是財政撥款結余資金和連續兩年以上的結轉資金原則上要收回財政,用于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在當年財政收支難以實現平衡時,可以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予以彌補。二是對未超過兩年的財政撥款結轉資金,可調劑用于同一類級科目下的其他支出,減少財政當年的支出壓力。
(三)進一步規范預算執行,嚴格預算約束。嚴控行政支出。嚴格執行《預算法》,堅持先有預算后有支出,沒有預算不支出。認真貫徹落實《黨政機關關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從源頭上嚴格把關,勤儉辦一切事情,“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大力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加強部門預算執行、財務制度執行的監督。進一步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證干部職工工資正常發放及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推行,保證機關事業單位正常運轉。
(四)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確保收入入庫。加強征管,顆粒歸倉。加強行業專項檢查,促進正常個體工商戶納稅額的增長;通過社會化管稅,委托郵政、林業、統征辦等單位代征零散稅收,盡量減少稅收流失。加強發票管理,特別是商貿企業的進項發票、森工企業的農業產品收購發票、購銷貨物的運費發票,打擊稅收違法行為,維護良好的稅收征管秩序。健全網絡,綜合防治,對全縣重點投資項目按工程項目屬地原則進行跟蹤管理,建立征收管理臺帳,預測稅收,專人跟蹤,并將項目稅收的年度入庫情況列入項目建設責任領導績效目標考核內容,嚴格考核。
(五)進一步培植財源,提高可用財力。強化基礎財源。抓好有色金屬等傳統支柱產業的財源建設,支持礦產企業精深加工,繼續加大對中湘鎢業、華龍礦業等企業的扶持力度,扶持礦產企業做大做強。培植新興財源。提質旅游產業。充分發揮我縣溫泉優勢,以熱水溫泉景區為龍頭,充分發掘旅游資源,打造精品路線,推動旅游產業開發提質增速。做強新型工業,加快推進白云仙風電場、東崗嶺風電場、三鑫電化技改、邑金礦業二期等項目。加快現代建材寶石產業園和創新創業園建設。南嶺建材加工、和思生物科技等企業入駐創新創業園發展。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金融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園區經濟。完善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園區產業承載能力,做大園區經濟總量,不斷提高園區經濟發展質量和創稅能力,拉動財政收入增長。
0[稿源:汝城縣財政局]
[作者:祝素明 黃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