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華平
借助中央、省級給予達州革命老區、貧困山區的政策傾斜,達州市財政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思路,立足于“著力做大做強財政資金池、著力發揮財政資金撬動效應、著力強化財政服務項目建設”三個著力,走出了一條欠發達地區推進項目建設的新路子,實現了項目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
一、以重大項目為驅動,投資決策更加科學
作為欠發達地區,達州財政在如何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化水平上作出了積極探索,通過充分發揮重大項目的聚集效應、帶動效應,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理清理順項目建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
(一)科學做好年度投資項目計劃。積極會同發改部門編制政府投資項目計劃,委托符合資質要求且信譽好的工程咨詢機構,從技術、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系統分析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對一些重大建設項目充分經過專家評估論證后,提交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審議。
(二)科學編制年度投資項目資金預算。年度投資項目計劃經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審定后,結合現有財力和資金到位情況,按照“統籌安排、收支平衡、保障重點、提高效益”的原則,科學編制項目資金預算,切實做到項目編報依照民生工程、重大工程、續建工程、其他工程等進行輕重緩急排序,優先保障重點項目建設和民生項目建設,將有限的財政資金投向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起基礎性、決定性的項目,避免項目建設無法“首尾兼顧”,資金使用“撒胡椒粉”。
(三)嚴格執行項目資金預算。增強預算的剛性和約束性,凡未納入資金項目預算的項目,原則上不得開工建設。
二、以思路創新為突破,融資方式更加多樣
堅持開放路子,放開膽子,加快步子,運用解放思想的辦法,按照“上級補助一部分、財政投入一部分、社會注入一部分”的方式,全面打通項目資金通道,緩解政府資金“獨木難支”的項目建設局面。
(一)用足普惠政策,用好特殊政策。吃透中央、省對達州作為秦巴山連片扶貧開發重點區域、少數民族待遇縣、全省非地震災區災后重建示范區的優惠政策精神,結合實際,創新落實“財十條”等政策。2014年,達州市向上爭取到位城市新區、中小河流、污水管網、病險水庫、土地整理、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項目、地市級醫院建設項目等各類建設資金6.8億元。
(二)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大力引導社會資金、民間金融資本投入政府性投資項目建設。2014年,通過運用17.63億財政資金作“引子”,撬動社會資金45.82億元。
(三)積極探索PPP融資模式。大力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試點工作,按照“花小錢”推動“大發展”的思路,探索建立PPP支持基金,首期募集規模約18億元,將極大緩解財政資金壓力。積極做好PPP項目篩選儲備工作,目前已從城鎮基礎設施、旅游、健康養老、醫療衛生、交通等領域納入全市PPP推薦項目35個,已簽約項目2個,分別為通川區鄉鎮污水廠(站)整區推進項目、宣漢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引進社會資金6.1億元。深入探索PPP模式在小項目中的推廣運用,并在建設達州強制醫療所中實現了成功,走出了一條欠發達地區推廣運用PPP模式推進項目建設的有效路徑。
三、以提升效益為核心,過程管理更加精細
效益是政府性投資項目管理的“靈魂”,達州財政在投資項目管理上,緊緊圍繞“效益”這個中心,加強了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全過程管理。
(一)加強工程設計環節審核。設計浪費是工程投資中最大的浪費,因此,控制工程造價的重要一環在于設計階段。業主單位考慮更多的是設計方案的安全性和美觀性,而不太注重工程量與造價成本的匹配,從而導致超標準設計;有的設計時故意留下“空間”,給后期施工變化預先埋下伏筆,致使工程造價難以控制。對此,達州財政局堅持在預算評審前、評審過程中,加強對施工圖設計審核,對發現的施工設計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并及時反饋業主單位,以控制工程造價成本,避免設計浪費。
(二)防范合同簽訂環節風險。規范施工合同的簽訂及管理是投資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長期以來,由于合同內容不完整、不嚴密導致結算糾紛時有發生。為加強風險防范,凡政府工程合同簽定前,財政通過對合同中的合同價款及調整辦法、工程變更、現場簽證、索賠處理、進度款的支付辦法等主要內容進行嚴密審查,從根本上控制政府性工程項目的資金使用,避免施工過程中索賠金額巨大,變更簽證較多,引起財政投資失控,施工單位牟取暴利的現象。
(三)加強現場簽證環節管理。創新項目建設現場簽證環節管理機制,率先成立政府性工程監查辦公室,實地校驗工程量,對于隱蔽工程、增加工程量等情況,必須經施工、監理、建設業主及財政監管人員四方簽字確認,方可作為工程決算的依據,從而保證簽證的真實、可信,有效防止結算的高估冒算及虛假簽證的出現,使政府性投資工程造價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四)嚴格工程變更環節審批。建立完善《達州市市級政府性投資項目工程變更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施工圖前期審查工作和對設計等咨詢機構的約束,確保設計更為合理,盡量減少工程實施過程中的變更。對業主單位要求的設計變更,堅持先測算分析比較,然后按程序進行審批,克服了設計變更的隨意性。對重大施工方案,監管人員根據施工合同、招標文件對施工方案的不合理之處提出修改意見,實施重點階段、重點部位的重點控制,避免不合理支出的發生和增加。
(五)大力推進項目績效評價機制建設。建立財政支出事前申報績效目標、事中跟蹤問效、事后績效評價的全過程“跟蹤問效”機制。把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重點前移到支出預算申報和審核過程之中。
一是建立財政支出事前申報目標的評審論證,對部門申報的項目支出預算,增加項目績效目標和為實現績效目標將要采取的必要措施。二是重視事中的跟蹤問效,要求部門和項目單位嚴格按照計劃和預算執行,防止隨意變更和調整,不斷了解財政支出使用中、項目實施中的新情況、新變化。三是做好事后績效評價。結合事前、事中的管理,做好事后的考核評價,實現資金使用全程的“跟蹤問效”機制。四是通過對項目的決策、管理、完成、績效以及財務制度等相關資料的現場查閱,采取召開座談會、現場查勘、問卷調查等方式,形成《達州市財政局績效評價指標現場情況記錄表》、《達州市財政局項目績效評價工作記錄》、《項目滿意度問卷調查表》等工作底稿,綜合形成內容詳實的績效評價報告。
四、以強化服務為保障,管理水平更加高效
大力推進效率建設,將財政投資項目評審操作程序細分為一般程序和簡易程序,科學簡化微小項目、涉農項目的評審程序,務實提高服務效率。對小微項目及時啟動簡易評審程序,實行一級復核,一級評審人員對評審質量負責;嚴格評審時限,制定了投資評審工作時限制度,有效提高了辦事效率。同時,對民生工程和重大項目工程的預算評審、合同審核、項目監管、認質認價、設計變更、資金撥付等工作,堅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時間縮短、效率提高”的原則,統一建立民生工程和重大項目工程登記臺賬,主動深入協調解決施工難題,切實做到優先快速、合法合規、高質高效。
建立健全《市級政府性投資項目民工工資保障工作制度》,進一步明確項目建設單位、市級勞動保障、建設、財政、公安、監察、司法、工商、工會、人民銀行、銀監局等部門和單位的職責,規范民工工資發放方式和程序,全力維護民工合法權益,確保民工工資的足額按時發放,有效遏制政府性投資項目拖欠民工工資的突出問題,有效防止因拖欠工人工資導致的阻工、停工。
五、以制度建設為根本,投資管理更加廉潔
全面落實“兩個責任”,強化局黨組和紀檢組對工程領域的領導和監管,圍繞解決權力尋租的問題,創新反腐倡廉理念思路和機制方法,與在建項目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簽訂市級政府性投資項目監管廉政協議30余份,從源頭上杜絕請吃、發紅包、送禮品等違紀違規行為。全面推進預算公開和各領域公開辦事制度,提高權力運行透明度,把權力的運行過程置于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確保權力公開透明規范行使。切實強化財政內部監督,遵循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原則,實現決策、執行和監督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綜合運用不相容崗位(職責)分離控制、授權控制、歸口管理、流程控制、信息系統管理控制等防控方法,對業務流程進行有效管控,防范可能發生的各類風險。
(作者單位:達州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