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購意旨兼并和收購。跨國并購實際上是指境內外企業進行合并或者外企收購境內企業10%以上股權,使得境內企業的資產和控制權轉移到外企。一般來說,并購企業取得被并購企業的部分或全部資產是基于多樣化的目的,并能夠在并購后對其實施部分或完全性的控制。可以說,跨國并購是由國內并購向國際化并購轉化的過程。
一、中國汽車企業跨國并購的現狀
中國的汽車企業在近幾年產銷量的增長下,逐步提高了自身的市場競爭魄力。當市場擴大、行業規模擴大、行業利潤激增,許多企業渴望進一步占據市場份額,以拓展企業規模,獲取更多利潤。于是,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自己的技術獲取模式加以改進,從國內外積極吸取經驗和先進技術。對新鮮血液的渴望使得一些大型汽車生產公司走上了國際化的并購之路。其方式主要有積極在國外建立工廠、研發機構,與國外類似行業建立合作關系,以及并購相關企業。
(一)并購類型逐漸多樣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汽車產業整體水平不斷攀升,但相對世界整體水平來說,還有一定差距。據統計,世界十大汽車生產公司中,并沒有中國企業的一席之地。而在各汽車企業逐漸發生跨國并購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方式被采納。公司間的并購類型按照行業性質劃分主要有:縱向并購、橫向并購和混合并購。近幾年,在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中,并購類型逐漸趨于多樣化,相繼出現了不同的劃分標準所形成的新設型并購、吸收型并購以及控股型并購等。
(二)并購動因趨同化
企業并購從根本上說,是資本的一種運作模式。綜合來看,跨國并購作為企業挺進國際市場、打造國際化品牌戰略以及迅速擴大規模的有利途徑,其動因呈現出趨同化。例如,2004年上汽集團收購韓國雙龍汽車公司49%的股權,是為了降低成本和擴大市場份額,而2010年吉利收購沃爾沃幾乎出于同種目的。不僅是汽車行業,其他行業也幾乎出于類似的目的。
(三)并購規模擴大化
縱觀近幾年汽車行業的海外并購,其規模在一步步擴大。雖說汽車業并購案例不多,但特點卻極其顯著。從其生產模式看,一些大型汽車生產公司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已經邁開了轉型升級的步伐,從“產品出口”過渡到“出口+合資建廠+跨國并購”,其并購的規模也在進一步擴大。
二、汽車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
企業的技術獲取模式一般在跨國并購的活動中發生了間接性的改變,在獲取先進技術的過程中,面臨著一定的風險隱患,諸如信息不對稱風險、經營整合風險、財務風險以及政治法律風險。風險來自于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對跨國并購的企業來說,外部因素來自于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大環境,而內部因素則來自于企業自身的財務、經營等狀況。
對汽車業來說,協商期間的戰略決策風險、調查期間對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風險、融資的流動性風險和債務并購的財務風險等均給企業帶來了一定威脅。其中,財務風險是并購整合過程中的重點隱患,企業在并購之前需要考慮財務方面的利得、并購后的市場、銷售狀況及文化管理等因素。而諸多未知風險都與財務風險有著一定的聯系。并購的融資流動性風險和債務并購風險主要指企業能否及時足額地籌集到并購資金,以及因債務負擔過重,缺乏短期融資,導致支付困難而負債的風險。企業并購的融資決策對企業的資金規模和資本結構有著重大影響,由于不確定因素的存在,以及不同的利益沖突與協調,并購企業負債的運用應當適度。必要時選擇資本成本相對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使還本付息的負擔較重,企業若屆時安排不當,就會陷入財務危機。另外,我國大多數車企單一的現金支付方式,不僅占用了大量的流動性資源并且降低了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應和調節能力,進而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三、針對財務風險的應對策略
企業精益管理的核心便是改進,而改進則旨在改進技術、經營、管理等方面。振興汽車業就是振興整個工業產業。由此來看,研究汽車業的財務風險極其應對策略對其他行業的跨國并購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改善企業財務評估能力
汽車工業是高度技術密集型的工業,集中著許多科學領域里的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和新技術,被看作一個國家工業實力和工業能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它的發展好壞決定著一個國家武器工業發展的程度。因此,汽車企業應當在經營過程中有計劃地改善財務評估能力,著力對財務方面的整體估計能力進行分析,對目標企業在同行業的競爭能力和未來現金流量做出合理預測,使得目標企業信息客觀、充分和準確。
(二)拓寬融資支付方式
目前,混合支付方式正以它獨特的優勢越來越受到并購企業的青睞。對汽車業這種融資需求較大的產業來說,融資支付方式是極其重要的一環。并購方可以結合自身能獲得的流動性資源、每股權益的稀釋、股價的不確定性、股權結構的變動、目標企業的稅收等情況,對并購支付方式進行結構設計,將支付方式安排成現金、債務與股權方式的各種組合,以滿足收購雙方需要來取長補短。
(三)增強資金的流動性
資金的合理運作是汽車業乃至所有跨國并購企業成功并購的關鍵,采取措施增強資金穩定性能預防陷入流動性風險。與此同時,并購企業也可以主動與相關債權人達成償債協議,在并購前與債權人做好溝通,就債務清償事宜進行協商,以避免出現在收購那些資不抵債或處于破產邊緣的企業時因為債務問題陷入流動性困境。(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經管學院)
參考文獻:
[1]朱勤,劉垚.我國上市公司跨國并購財務績效的影響因素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3,08:151-160+169.
[2]林佳龍.上汽與吉利跨國并購案例對比分析[D].吉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