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具體內容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作用弱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會計原始憑證失真,基礎數字不實。原始憑證混亂是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存在的極其嚴重的問題,使會計信息真假難辨而難于監督。這種現象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為了掩蓋不合法的經濟內容編造原始憑證,從而形成表面上完全合法的經濟內容;二是虛構經濟內容,隨意填報發票內容,憑假發票報銷。二是領導帶頭違法,使會計無法監督。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內部監督松散。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經濟活動,預算活動的年終核算,會計工作的內容和崗位設置以及管理和工作流程都至關重要。包括單位負責人承擔的領導職責、、會計人員的審核監督職責、內部審計和紀檢監察人員的審計監察職責、社會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的社會監督職責,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國家監督職責,對于政府、行政事業單位、受管理單位之間應該建立縱向的垂直監督管理制度,監管部門通過會計活動的單向流程管理可以迅速的找到風險管理的利益突破口,加強對自身風險點的動態觀察和監控可以很好的減少管理風險的發生。
(一)對會計行為的社會監督
主要是指社會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依法對受托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審計,并據實作出客觀評價的一種監督形式,他是一種外部監督,外部監督的力度不如內部監督,但是由于其第三方的特殊管理位置和影響,其工作專業程度要優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部門。
(二)會計工作的國家監督
國家監督也是一種外部監督,帶有行政指令的國家外部監督行為是政府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活動和經濟活動的合理化監控,主要目的是為了防范腐敗行為的發生以及國家利益的損害。
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中存在的問題
(一)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因為內部管理松懈而削弱了會計基礎工作,導致會計賬目混亂、財產不實、數據失真
會計基礎工作是單位財務管理和會計監督的基礎,會計日產工作內容的紊亂和崗位功能缺失,會在短期內出現巨大的運行風險。
(二)監督鏈條松動,各個監督環節銜接不緊密,監督缺位,監督越位,牽制失靈
會計活動的組織和管理混亂,賬目與審計活動脫節。
(三)單位負責人不重視會計工作和會計人員
把會計人員看成是“賬房先生”,把單位財務當成是自家財務,會計監督若有若無,會計法制觀念淡薄違法干預會計活動的正常開展和運行。
(四)報銷票據賬實不符,存在虛開票據、多開票據、冒開票據現象
巧立名目,用公款吃喝,用公款外出旅游、公車燃油費、修理費混亂,缺少嚴格的審核程序和報銷管理規程,造成現金的流失,對國有資產的損害最快也最直接,對于其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運營也造成不良的影響,尤其助漲奢侈浪費的不正之風。
(五)缺乏必要的內部控制制度,管理松散
會計工作透明性差,缺乏必要的公眾監督。沒有形成健全的內部互相監督機制,且職責不清,監督脫節。會計核算控制不力,經費支出把關不嚴,僅僅憑借領導的一支筆,行使大量資產的使用權,會計人員工作的監督,關鍵是對單位主要管理者和負責人的監督。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具體措施
針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活動運行與監督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管理和工作經驗,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
(一)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特點和性質
專門制定一套適合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的法規或規定,對其中的規定應多些明確性的指令和規定,少一些彈性和不可操作性或者難以操作的規定,對已有的、內容模糊的行政事業單位的有關會計規定要進一步豐富和明確。只有會計活動的相關法規和法律規定健全和完善了,會計活動和工作才能參照法律法規規范運行,會計活動和管理才能有章可循。
(二)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擴充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
選擇責任心和事業心較重,業務素質高的職工承擔會計稽核工作,加強會計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培訓,在會計從業人員中推行:“注重誠信,遵守原則”的工作原則,反對弄虛作假,嚴格對實體財務流轉過程和運營結果的真是反饋。將會計活動和會計行為交給群眾去監督,各種行政職權性質的違法犯罪行為會在會計工作的流程化監管下明顯減少。
(三)財務部門應當獨立,實施垂直管理
從而在會計管理體制上,為會計監督工作創造良好的政策和工作環境。加強對本單位會計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和業務知識的培訓,如《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會計法》、《會計職業道德》等法律法規,尤其是會計的職業道德,應該引入單位對對財務人員的考核體系,針對會計工作中的管理因素和道德因素設置特定的考核標準。這樣有利于財會經辦人員代表國家利益行使監督管理職能,有利于財務會計管理經辦人員嚴格執行財經制度和法律法規,避免出現人治大于法制的情況。
上一頁1 2 下一頁 余下全文 共 2 頁
(四)制定內部監督管理制度,建立內部監督管理機制
單位內部應該制定包括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對會計業務的控制和核算監督管理、會計,審計,財務各個崗位從業人員之間的相互監督、內部審計部門對會計部門的審計監督,紀檢監察部門對會計部門和會計經辦人員的紀律監督,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會計部門,審計部門,紀檢監察部門所行使的監督權進行的監督,以及外單位和公眾的間距監督等各個方面的監督管理制度,從而建立一個縱向監督、橫向管理,業務流程互相監管和制約的合理化會計工作監督流程體系。
(五)在會計工作中,得密切配合有關部門,對會計監督過程中發現的
新問題,積極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努力改變現在財會工作中出現的忙于應付的被動局面。也就是說要把會計監督工作寓于會計工作的至始至終,即要把會計監督寓于管理之中,寓于決策之中,寓于改革之中,寓于日常財會業務工作之中,善于從宏觀的角度,做到對重大的經濟活動、巨額的投資效益實施全方位的跟蹤與監督,將可能的違法違紀現象消除在萌芽狀態,把可能出現的失誤消除在事前。這樣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在不使問題逐漸積累、矛盾日益突出的基礎上,還可以及時解決問題。但前提是,會計人員自身得先把財會經常性的業務把關工作認真做好才可以。
總之,加強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是保證會計活動和管理科學化,信息化,流程化的基礎,發揮會計活動的管理和監督措施,必要條件就是應當建立健全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內部監督制度和管理方案,加強內部會計工作部門、審計部門、紀檢監察部門的合理權限分配,科學制定監督管理流程,將政府和公眾的外部監督和單位內部監督結合起來,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有力和安全的監督體系,推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規范化,流程化,科學化不斷發展與完善,減少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風險。預防腐敗及國有資產流失。
參考文獻:
[1]劉明志.淺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及其防范[J].財會研究,2010(2).
[2]張界平.完善會計監督的幾點思考[J].商業經濟,2006(2).
[3]崔晰.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體系規范問題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1(24).
[4] 邢善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遼寧經濟,2008(6).
作者簡介:王代琨,男,中級會計師,大學學歷,2001年至今在廣西食品藥品檢驗所工作,一直從事財務管理工作,歷任財務科副科長,科長,現任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