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問題。作為風險管理核心組成部分的財務風險管理已經伴隨著風險管理全球性運動的興起而備受重視。企業走向市場,在市場競爭中尋求發展,將面臨許多的困難及障礙,而企業經營財務管理中的財務風險應該是核心問題。因此,建立企業財務風險機制,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防范和管理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二、依據2014年工業企業業績定量評價標準分析建立財務風險控制標準
業績評價是運用數理統計和運籌學的方法,通過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照相應的評價標準,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對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獲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以及經營增長等經營業績和努力程度的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判。在此依據我國發布的2014年工業/全行業企業業績評價標準值來綜合分析資產科目指標可能出現的風險預警線,從而建立不同狀況下的風險預警結構圖。
2014年工業/全行業企業業績評價標準值見表1。
依據上表數據,將總資產權重設為100,固流結構為3∶7,推算出的資產結構標準數據。
該表即是依據2014年工業/中型企業業績評價標準值圖來推算的資產配置數據圖,劃分為五檔:優秀(A)、良好(B)、平均(C)、較低(D)和較差(E)。對應這五檔評價標準的標準系數分別為1.0、0.8、0.6、0.4、0.2。
企業資本結構是否合理,對企業的資本成本和企業價值的高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C)檔中,產權比率為1.5,基本是屬于負債經營,充分利用了財務杠桿效應,現金流量僅為5.7%,比較短缺,已到現金流紅色警戒線,如果應收賬款周轉速度較好的話,基本可以維持生機;如果應收賬款周轉緩慢,并存在大量往年賬款及壞賬,那么企業的運營將中斷,需要變現存貨或抵押應收賬款來償還負債。在(D)和(E)檔中,負債經營已達到極限,企業已經到無法運轉狀態,需要資產重組或破產。
該表將資產結構風險劃分為:優秀(A)、平均(B)和較差(C)三個檔次,風險系數為0~0.2、0.2~0.6、0.8~1。當企業資產結構處于(B)檔時,就屬于資產初期預警區域,企業就應當注意調整資產結構,采取相應控制措施,去掉警戒,使企業經營到安全區域;如果處于(C)檔,就屬于資產高級預警區域,就需要積極采取措施,控制風險,降低風險。
三、資產風險評價指標
科學地評價企業資產風險,可以綜合反應企業債務水平、償債能力及面臨的債務風險,可以為企業經營風險提供重要依據,可以有效的提高企業經營業績。
資產風險評價指標分為資產風險管理定性評價標準和資產質量狀況定量(附加)評價標準。
評價方法:
資產風險評價方法分為三個步驟,首先進行資產風險管理定量評價,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資產質量狀況指標定性評價,最后將兩種評價結果結合在一起,計算出綜合資產風險評價分值,形成綜合評價結果。
(一)資產風險管理指標評價方法
以財務報表上產生財務風險的這6個風險因素的實際數值來測算各自的風險系數,然后加權平均得出分值
現金風險管理指標評價分數=現金*風險系數/(現金*風險系數+應收賬款*風險系數+存貨*風險系數+固定資產*風險系數+長期投資*風險系數+負債*風險系數)*權數
其他項的風險管理指標評價分數同上公式。
(二)資產質量狀況指標評價方法
依據報表數據測算本單位的資產質量狀況指標值,對應權威機構發布的行業業績標準值(例如:表一)來評價本企業資產質量狀況指標,方法基本同上。
(三)計算綜合風險評價分值,形成綜合評價結果
根據以上兩種評價結果,按照既定的權重和計分方法,計算出業績評價總分。
資產風險評價指標分值=資產風險管理指標評價分數*80%+資產質量狀況指標評價分數*20%
風險評價結果分為三類:高風險(A)、中風險(B)、低風險(C),具體如下表。
最后根據綜合風險評價結果出具風險分析報告,包括評價目的、評價依據與評價方法、評價過程、評價結果以及評價結論,并提出相應的解決風險措施,將風險系數歸于零,從而為企業創造最大化利潤。
四、結論
本文主要介紹通過國家發布的行業業績標準及企業自身的財務報表來測算企業的資產風險系數,并建立企業風險評價體系,評價企業資產、負債風險,根據風險預警信號采取相應措施,控制防范財務風險,優化資本結構,提高企業經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