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一、縣級數字財政一體化建設的現狀
數字財政是省財政廳在“金財工程”基礎上提出的新的財政信息化發展思路,是省財政廳積極探索和實踐財政信息化建設,努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觸及所有資金點的財政管理平臺,是財政信息化管理和服務的新模式。通過近幾年的努力,縣級數字財政建設的推廣和應用情況大體如下:
在軟件推廣方面,目前省財政推廣要求或建議市縣使用的系統模塊有預算編制、國庫集中支付、非稅收入、鄉鎮公共服務平臺等,從業務功能來看,推廣的系統模塊已覆蓋主要的財政業務,具備完成相應工作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但從系統關聯上來看,現有的系統由于研發時間有先后,立足業務需求有不同,完整的財政業務無法直接通過系統進行串聯和運轉,使得部分財政工作依然需要借助手工或外部工具完成,彼此間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據和業務關聯。并且隨著財政業務系統的不斷增加,業務數據的不斷積累,財政對搭建統一的門戶平臺、構建集中的數據倉庫和開展復雜的決策分析等功能的需求程度也更加迫切。
在硬件建設方面,隨著業務需求的延伸和硬件技術的革新,支撐財政應用的硬件系統架構在不斷地變化,有基于性能提升的需要,將服務器普遍從普通PC機升級到小型機;有基于業務擴展的需要,將網絡從單一的局域網變為省市縣縱向互聯、部門間按需橫向連接的廣域網和城域網共存的財政專網;有基于資源節約利用的需要,推廣分布式技術和虛擬化技術;也有基于安全防護的需要,實施用戶CA認證、關鍵設備雙機熱備以及重要數據異地容災備份等。每一次提升和每一項成果的保持都需要縣級財政利用有限的人力和財力努力完成。
總的來說,各縣(市)在數字財政建設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同樣面臨著來自外部和內部的雙重壓力,為了保持成果實現突破,各市縣必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揮自身優勢,加快推進數字財政一體化建設,逐步建立起科學、先進、完善的財政運行技術保障機制,促進縣級財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實現依法理財、科學理財。
二、縣級數字財政一體化建設的原則
(一)總體原則
數字財政一體化信息建設要堅持為財政改革和發展大局服務,緊緊圍繞財政工作中心,實現業務和技術的有效融合。要按照財政部和省財政廳的規范與標準進行統一規劃,并充分考慮財政業務應用的實用性和前瞻性,統籌核心業務系統,兼顧關聯業務系統,科學合理地制定實施步驟,以業務流程梳理為主線,對現有業務流程進行提煉、優化和再造,在保證一體化系統平穩、高效運行的基礎上,實現有限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具體實施原則
一是系統開發遵循“統一規范、不重復、不舍棄”的原則,即系統開發遵循財政部數據規范,業務需求盡量按省廳要求提煉,做到統一規范;省廳已經明確開發推廣的系統,堅決推廣實施,決不重復制造“輪子”;任何財政業務需求無論當前是否迫切需要,在需求分析時決不舍棄,暫時無法開發的,留足余地和空間,方便系統擴展。
二是業務設計遵循“三位一體、環環相扣、循環運作”的原則,即按照預算、執行、監督“三位一體”的模式,圍繞預算編制、國庫集中支付等系統,設計和開發財政業務擴展功能,使預算發揮龍頭作用,執行體現剛性約束,監督產生反饋效果,最終實現各環節業務環環相扣、循環運作的效果。
三是核心架構遵循“廣泛匯集、深度挖掘、安全分布”的原則,即在財政業務數據庫的基礎上,通過第三方數據交互功能匯集各部門數據,通過數據深度挖掘和分析形成可供決策的數據,對部分重要數據建立映象做好異地災備,對部分保密性要求不高的數據建立視圖供外部查詢和移動辦公使用。
三、縣級數字財政一體化建設的努力方向
數字財政一體化建設是一項范圍廣、時間長、系統化的大工程。它涉及網絡通信平臺、計算機系統硬件和操作系統軟件平臺、數據庫平臺、應用支撐平臺、財政業務應用系統、系統接口和相關安全體系、安全標準、管理體系、標準規范等方方面面。縣級財政要做好數字財政一體化建設可從以下兩面著手:
(一)加快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建設
財政核心業務按照預算、執行、監督三大領域劃分,預算領域需實現或完善的業務功能有:項目庫、單位基礎信息庫、政策資料庫、財政預算編審、支出指標(收入計劃)管理、收入庫(財政稅政)管理、鄉鎮財政管理、鄉鎮公共服務平臺等。執行領域需實現或完善的業務功能有:收入(稅收、非稅)管理、財政(國庫)集中支付、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總預算(收支)會計核算、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政府采購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監督領域需實現或完善的業務功能有:預算績效管理、財政監督檢查和科技監察等。
上述核心業務部分已由省財政廳實現并推廣實施,部分尚在開發階段,縣(市)應圍繞省廳已有的核心系統,結合自身業務需求,升級改造符合縣(市)實際的核心業務系統,實現財政核心業務的一體化和業務流程規范化。
(二)做好一體化系統運行保障工作縣(市)要加強一體化系統運行的基礎設施建設。具體包括網絡系統、數據存儲備份系統、安全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等為主要內容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構建對外公共服務門戶,提供對社會公眾的服務;建立CA身份認證和授權管理,加強數據、網絡安全系統建設,確保財政資金高效、安全運行;構建基于SAN架構的,具有資源整合、高性能、高可靠、便于維護和管理的數據存儲備份方式,提高財政核心應用系統的運行效率和數據安全性;構建視頻會議,節約會議經費;加強信息隊伍建設,引進擴充專業技術人才,為財政信息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撐等。上述工作已列入省財政廳具體實施計劃,作為一體化系統運行的基本保障,各縣(市)應逐步落實。
四、建德實施數字財政一體化建設的舉措省財政廳提出數字財政一體化建設規劃后,建德市局領導高度重視,迅速部署數字財政建設工作,全局數字財政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一是成立數字財政領導小組和數字財政業務工作小組。在數字財政領導小組的領導下,以數字財政業務工作小組為核心的數字財政建設規劃討論反復進行,全局上下開展數字財政建設的氛圍相當濃厚。
二是建德市財政局被省財政廳列入數字財政建設試點。2014年,建德市財政局被列入數字財政建設試點,這不僅意味著該局數字財政建設工作能夠獲得省廳更多的支持,更意味著該局在數字財政建設方面做出的創新和成績很有可能成為全省典型在全省推廣,這將使該局數字財政建設更加順利、更有動力。
三是制定數字財政建設三年行動方案。通過近3個月反反復復的討論、修改、征求意見和完善,《建德市數字財政建設三年規劃描述和分年度實施計劃》(簡稱“三年行動方案”)最終形成。該規劃以全省數字財政建設為指導,結合建德的實際,描繪了建德數字財政建設藍圖,是指引建德完成數字財政建設的綱領。
四是根據行動方案迅速開展數字財政建設工作。“三年行動方案”一經通過,以預算局為總牽頭、多科室配合的數字財政建設工作立刻進入了實施階段。按照規劃,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上半年財政核心業務的建設重點是預算編制領域的業務提升。與此同時,信息化管理科也開始了CA認證的推廣嘗試,全局數字財政建設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五是初期建設成果顯著。短短的2個月時間,通過流程優化和系統完善,建德就在省廳推廣的預算編制系統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展和提升。一是結合新預算編制系統和原建德自行開發的預算編制系統兩者的特點,增加工資定額整合的測算核對等功能,使基本支出預算編審更快捷更準確;二是開發了包含政策資料庫功能的項目庫系統,政策法規和預算項目全部通過項目庫系統審核審批,并實行滾動管理,進一步增強預算的延續性和數據的可重用性;三是探索開發單位基礎信息庫,實現單位人員、車輛等信息滾動維護。
以上是建德在數字財政一體化建設中的一些嘗試,和很多縣(市)一樣做法大同小異。通過嘗試,縣(市)對業務理解更加深刻和到位,工作實施更規范和精細,這應該就是數字財政一體化建設要達到的效果。
五、加快縣級數字財政一體化建設的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統一部署行動
領導重視是抓好財政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只有領導高度重視、嚴密組織,不斷及時協調解決數字財政一體化建設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才能順利推進財政信息化。縣級財政局要成立數字財政建設領導小組,切實把數字財政建設作為財政工作和財政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結合實際抓緊制定本地加快建設的具體方案,并帶動全體財政干部投身信息化建設。
(二)加大投入力度,做好基礎保障
財政一體化信息系統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確保各項目標如期實現,為各類應用系統平穩運行、數據安全存儲和高效處理提供安全、良好環境,必須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例如建設標準化的計算機房,配備必要的軟硬件設施,構建布局合理、結構優化、運行穩定的網絡體系,為建立科學化、規范化的技術保障機制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當然,在建設過程中要切實按照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精打細算、規范操作、降低成本,防止不必要的浪費,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三)發揮干部活力,營造良好氛圍
數字財政是信息技術和業務知識的有機融合,信息技術是人在開發和利用,并對人提出了更高要求,管理上想不到,系統也就做不到。因此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營造干部特別是業務骨干積極參與業務提煉、流程再造等工作的氛圍,不斷推進業務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創新,為信息技術提供科學、規范的業務知識。
(四)做好“標準動作”,嘗試“加分動作”
省財政廳推廣的信息化子系統是符合財政部數據規范和我省業務標準的,是實現數字財政一體化的基礎,各縣(市)應盡量推廣實施,這些信息化子系統就好比是一套體操的“標準動作”,從開始到會做動作是一個臺階,從會做動作到做好、做舒適又是一個臺階。當然,各地根據業務需要,在“標準動作”之外,再嘗試新的動作則是更上一個臺階。由于省廳的信息化項目本身就是通過試點進行開發、完善和再推廣的,各地如果有創新成果,完全是有可能被省廳認可和推廣的,因為結合自身的需求再對財政信息系統作完善本身就是數字財政建設一體化的任務之一。
(五)建立健全機制,鞏固建設成果
財政信息化建設進入規范化軌道的保障是制度,因此推進數字財政一體化建設必須嚴格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管理機制。一是要規范項目管理,檢查所建成的項目在規范財政業務流程,提高財政管理水平與工作效率,加強約束機制,保障財政資金安全方面是否達到預期的作用。二是要按照IT服務管理理念與標準,構建一套科學有效的運營維護管理體系。通過培訓、制定運維規章制度等手段,提高運維的技術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三是制定網絡及信息系統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明確應急處理流程和協調機制,規范突發事件處理程序,提高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
(六)加強隊伍建設,培養復合人才
縣級財政部門普遍存在專業人員匱乏、技術力量薄弱的現象,要通過引進人才、培訓現有人員等形式,培養出一支既懂財政業務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隊伍。例如,可通過業務需求的分析提煉,鍛煉財政人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財政人員業務水平,培養一批既懂業務,又了解數字財政系統運轉的業務骨干;可通過參與系統開發、系統實施、專題培訓和業務系統鉆研等方式,培養一批掌握核心技術且熟悉數字財政信息系統的專業技術骨干,為數字財政的正常運行和今后的擴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結束語
在這樣一個技術和業務互相促進、共生發展的時代,信息化技術日新月異,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業務層出不窮,很難說到底是技術創新推動業務創新在前,還是業務創新驅動技術創新在先,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出現完美的技術匹配無瑕的業務,被動等待不是辦法,主動出擊、精益求精才是上策。
課題組組長:何國良
成 員:袁紹紅 汪國強 宋 智(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