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財務會計的含義
財務會計是通過對企業日常經濟業務進行記錄、整理、匯總和定期編制和整理財務會計報表,向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和政府管理部門等企業有關人員提供企業的財務信息,是他們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保障切身的經濟利益。
二、管理會計的含義
管理會計形成于20 世紀 30年代成熟于 20世紀50年代末期。它是以管理科學為基礎,以強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實現最佳經濟效益為最終目的,以現代企業經營活動為對象,通過對財務信息的收集、分類、匯總、分析,實現對經濟過程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責任考評等職能的一個會計分支。
三、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之間的關系
(一)資料同出一源
管理會計所運用的原始資料大部分來源于財務會計。原因是管理會計一般不涉及編制會計憑證或登記各種賬簿等會計行為,它直接使用財務會計的核算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引申、改制,并結合其他相關信息進行對比、分析,提供管理會計的信息,加強企業管理。管理會計沒有必要另行組織一套原始數據,比較浪費資源。
二者食用的原始資料也基本相同,只不過兩者的研究方向是從不同的出發點出發而已,并且得出的結論不一樣,但是二者的作用是相互補充的。
(二)相互滲透
相對于財務會計日常處理的收入、成本、現金流轉以及資產事物等,管理會計也會經常涉及數據的收集、分析和研究;管理會計的相關信息資料有時候也會成分財務會計進行財務分析的數據資料。也就是說,兩者在數據分析和共享上面是互相關聯,密不可分的。財務會計需要管理會計對于數據分析上的其獨特見解,管理會計也需要財務會計整理的財務報表來搜尋出有效信息進行整理的。
(三)兩者的服務對象是交叉的,但目標是一致的
雖然財務會計是作為“外部會計”,管理會計是作為“內部會計”,但是財務會計也會為內部管理服務,同樣的,管理會計同時也會為企業外部服務的。它們兩者各有側重,但是它們的共同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強化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率,提高經濟服務質量。
四、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的區別
(一)基本職能不同
財務會計具有“反映”或“核算”和“監督”兩項基本職能。而管理會計則把傳統的職能跨達到了四個方面:規劃、組織、控制和評價。
(二)會計原則不同
財務會計的會計原則具體有:歷史成本、營業收入確認、配比、一貫性、可比性、充分揭示、客觀性、穩健性、重要性、謹慎性、行業特性、實質重于形式等十一個一般原則。而管理會計的會計原則具體有:首要的質量原則有及時性、靈活性、是適應性,三個相關性原則:準確性、可核實性、客觀性、可塑性和中立性。
(三)研究對象不同
財務會計所處理的對象為過去已發生的交易事項,它的重點是偏向于事后反映。而管理會計針對于未來,所處理的為未來發生的交易事項,它的工作重點則偏向于預測前景、參與決策、規劃未來、控制和評價企業的經濟活動。
(四)研究方法不同
財務會計所用的專門方法包括:填制和審核憑證、設置賬戶、復式記賬、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單、編制會計報表。而管理會計的方法必須綜合運用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運籌學、數學模型和電腦技術來求解,它比財務會計更具艱深性和科學性。
(五)信息準確度不同
財務會計提供貨幣性信息,財務報表系以貨幣為單位。財務會計注重財務信息的準確性,故報表數字常求至分位為止,力求精準,分毫不差。而且要賬賬相符、賬證相符、賬實相符等。
而管理會計不僅運用信息,而且提供信息,包括貨幣與非貨幣性的信息,例如材料的數量、員工的人數、機器小時、生產以及銷售的單位。管理會計為求信息的迅速取得,十分注重信息的獲取速度。它不求絕對精準,只要近似值。因此常以近似值或者估計數表示,比如預計項目投資額,甭說差一分錢,有時就是差個十萬八萬的都沒什么關系。
(六)會計人員的任務及其素質要求不同
財務會計所研究的主要為交易的記載。即將每天所發生的交易事項根據原始憑證例如發票、收據或者契約等記入賬簿并過入分類賬,并于年終時編制財務報表。目的在于計算產品成本以及計算損益,使組織內部以及外界人士得以了解組織經營的成效和財務狀況。而管理會計所研究的為引到注意、解決問題兩大任務。所以,管理會計對人員業務素質要求很高。需要由復合型高級會計人才來承擔。這些人才要有較寬的知識面和較深厚的專業造詣,較強的分析解決問題和果斷的應變能力。
(七)行為影響不同
財務會計最關心的是如何計量和傳輸財務成本信息,一般不重視職工行為的影響。而管理會計吸收行為科學以人為本的思想,最關心內部報告中的計量結果將如何影響職工的日常行為,并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生產積極性。
(八)報告格式和法律效力不同
財務會計報發哦是正式報告:統一規定;具有法律效力。而管理會計報告不是正式報告:自行設計,靈活多樣。不具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