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江北區地處近郊,近幾年城市化進程加快,村集體大量土地被征用,房屋拆遷,集體資產和資源迅速轉化為巨額貨幣資金。截止2011年底,江北區110個村集體總資產達到37.54億元,貨幣資金總額13.17億元,占總資產的35%。貨幣資金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及其他貨幣資金,應用廣泛、流動性強,但容易流失,在管理上也發生過擠占、挪用的現象,面對村級日趨龐大的貨幣資金數額,加強貨幣資金管理,強化制度執行力,保護集體資金安全的任務日趨緊迫。2012年初,江北區通過對農村集體貨幣資金管理情況進行調研,對全區村級集體貨幣資金管理現狀、隱患、原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進一步加強貨幣資金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村級、貨幣資金、管理、現狀、隱患、原因、對策
一、江北區村級貨幣資金管理現狀
1、股份分紅中的貨幣資金管理。對于每年的股份分紅,我區下屬街道(鎮)事先結合各村當年實際收益情況、貨幣資金持有量,對各村上報的分紅預算方案進行審核。為防止村集體超額分紅,慈城鎮對分紅的預算金額實行事先測算,測算結果由領導審批、村董事會及社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后實施。分紅事先審批制度從一定程度上協調了社員(股東)要求享受更多的集體分配和村集體希望增加公共積累加快發展之間的關系。但是若村(社)為遵循民意執意超額分配,目前街道(鎮)也無有力的舉措。
2、土地征用補償收入的管理。對于這塊貨幣資金管理,浙農經發【2005】29號文件規定土地補償費在基本存款賬戶內要設置專賬進行核算,我區除慈城鎮對土地補償收入由“三資”管理服務中心設置專戶進行統一管理外,其他街道在賬務處理上并未統一對土地征用補償收入明確設置專賬,一部分村的土地征用收入直接進入基本賬戶未設明細,另有一部分村設置了專用賬戶專門對土地征用補償收入的資金進行管理。
3、資金出借的管理。對村級貨幣資金的出借,我區下屬街道(鎮)都進行了嚴格的規定。經濟合作社一律不得借款給外單位和個人,對原有出借資金,要定期清理,按期收回。如為獲取較高利息收入出借政府機構及下屬單位,需經村兩委會(股份經濟合作社董事會)集體討論,經全體社員(股東)代表應到社員(股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簽字通過,報街道(鎮)審核后方可出借。出借資金雙方應簽訂借款協議,出借資金占用費的收取不低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
4、收款收據的管理。我區《關于開展村級“三資”管理規范化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規定必須對村集體經濟收款收據進行登記和核銷,從2011年起,我區對村集體收款收據的領用實行數量控制,并要求“三資”管理服務中心會計按月對收款收據進行核銷,對未使用完的收款收據逐張進行核對,做到賬證相實,通過嚴查收款收據有沒及時入賬、核銷核對,避免相關人員出現挪用集體資金的違法行為。
二、我區村級貨幣資金管理存在的隱患
1、現金收付頻繁。我區一部分村集體租賃經濟發達,租賃對象多、金額散,租金收取頻繁,很多租賃合同在簽訂中并沒有對交款日期有明確的規定,一般都是年前進行催繳,承租方不定期上繳租賃款。現行財務制度要求大額資金的支付要實行轉賬結算,目前農村實際業務往來中,存在大量現金支付的現象。出納在開票收錢過程中,有可能發生挪用、占用資金的行為。2010年莊橋街道塘民村曾發生過一起出納挪用貨幣資金的事件,該出納收取了企業上交的租賃款后,只開具收款收據的客戶聯,對這筆款項未及時入賬,當時收款收據也未按月進行核銷和檢查,加上出納跳開收據,代理會計并未發現出納挪用公款的行為,直到與繳款人核對這筆款項上交的具體時間時才發現了這起違反案件。
2、資金出借數額大。根據2011年農經年報顯示,我區村集體應收款項達到8億元左右,與去年同期比較,增長了25.68%,其中出借資金占到一半,年利息一般以銀行基準貸款利率收取,這部分利息收入成為集體收益分配的重要來源。資金出借渠道主要是政府部門及其下屬機構、其他村經濟合作社及企業,以出借給政府部門及其下屬機構為主,目前資金出借風險總體可控,但應進一步規范出借手續,資金必須經社員(代表)大會同意后才能出借。
3、集體超額分配。根據我區2011年集體再分配情況統計結果顯示,80個參與集體再分配的村(社),合計分配貨幣資金2.34億元,收益分配達到1.15億元,占集體再分配的49.15%。單純依靠收益分配的村(社)數為36個、混合分配的村(社)數為42個、僅依靠本金分配的村(社)數為2個(為已撤村建居的單位),分別占集體再分配村(社)數的45%、52.5%、2.5%。上述統計結果顯示我區村集體在分配過程中還須進一步提高收益資金所占分配比例,若不突破集體經濟發展瓶頸,這種現狀勢必導致集體貨幣資金進一步減少,部分村集體幾年后將面臨無錢可分的局面。
三、現行貨幣資金管理制度執行中存在隱患的原因分析
1、事前監督執行難。目前我區下屬四個涉農街道(鎮),對于大額資金的使用都要求實行事先申報制度,當前事前環節控制以大額資金支出申報為主。目前我區三個街道(鎮)已對下屬所有村的財務章實現 “三資”管理服務中心統一管理,另外一個街道部分村的財務章還在村一級,在實際的操作中由于財務章、法人章、票據都由村里進行管理,存在極大的資金安全隱患,如集體資金的出借、投資及存單的抵押、兌現等經濟業務街道(鎮)部門要到月底會計賬務處理時才能知曉,使管理處于被動狀態。
2、會計代理有弊端。我區從2002年開始全面實行村集體財務會計代理制,會計代理可以使村級財務管理更加專業、高效,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般“三資”管理服務中心都設在街道(鎮),一個代理會計代理7個左右的村,但代理會計實際很難對村集體經濟運行實行事前和事中監督,對村情不熟,加大了對貨幣資金監管的難度。如出納舞弊,代理會計很難發現其中的問題,同時對于村經濟往來情況不熟悉,一些未入賬的款項也很難被代理會計發現,這在無形中增加了集體資金流失的隱患。
3、內部控制存隱患。我局通過對江北區村集體財務管理稽核崗位情況的調查,崗位未分離的有81個村,只有29個村實行了崗位的分離,賬款管理未進行稽核的隱患很大,就會發生上述提到的開漏底收據、款項不入賬的情況,在土地征用安置的過程中,一些出納和綜合崗位由一人兼任的村甚至存在虛造名冊、虛報青苗數量等騙取集體資金的情況。
四、完善貨幣資金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財務制度,強化制度執行力。
1、財務印鑒分開管理,把好資金使用關。根據市農業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村級貨幣資金管理的通知》(甬農發【2005】78號)文件規定,村社銀行存款專用印鑒實行街道(鎮)“三資”管理服務中心會計與村出納分開保管制度,強化“三資”管理服務中心對村級銀行存款提取的事前監督。村集體財務章由“三資”管理服務中心統一管理,對大額資金的使用做到了事前監控,可以說管理好財務章,就控制了資金支出的源頭。很多村集體對財務章的收取一開始存在抵觸情緒,但從近幾年我區發生貨幣資金的案件證明,貨幣資金的管理最重要的一塊就是控制好財務章,它是遏制資金犯罪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2、落實四項機制,加強制度執行力。嚴格按照財務制度要求,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督工作,做好會計監督、專項檢查、民主監督和審計監督這四項工作,有效落實制度執行力,建立完善的貨幣資金防控制度,使貨幣資金的管理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道路。以會計監督和民主監督為基礎,把好貨幣資金流動各個環節,通過帳證、賬實核對、詢證、盤點等途徑,整改發現的問題,杜絕漏洞。以專項檢查為抓手,定期下基層抽查,重點排摸,進一步規范貨幣資金管理工作。以完善的審計監督制度為核心,使貨幣資金管理在規則中運行。
(二)強化內部控制,實施內部稽核
財務制度中明確要求貨幣資金的管理要做到錢、賬分離,對于集體再分配資金的發放,我們要求實行銀行轉賬支付,盡量少使用現金,避免現金保管風險,同時對貨幣資金發放的制單、開票和錢款收付實行崗位分離,兩者之間進行相互制約和監督。考慮到一部分村制單和錢款收付未分離的情況,希望采取相關措施,實行兩個崗位之間人員分離。對村集體大額資金的收取,還必須實行收款收據聯簽制度,強化內部稽核。
(三)財務人員深入基層,熟悉村情和村民
1、加強考核,發揮會計監督職能。近幾年,會計代理存在一定的弊端性已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2011年,江北區通過出臺《江北區農村“三資”代理服務中心會計工作考核辦法》,加強了對代理會計提高業務素質的要求。下一步我們在重點規范代理會計日常賬務處理的同時,將采取有效手段充分發揮代理會計的監督職能,要求代理會計定期下代理村,把對基層情況的熟悉程度作為其業務素質評價的重要依據,這是事前預防貨幣資金風險的有效手段之一。
2、加大培訓,提高會計業務素質。農村情況復雜多樣,在遵守農村財務會計制度的前提下,對于發生的新問題、新情況,定期通過加大討論和交流,聘請專業人員授課等形式,統一會計賬務處理程序,規范會計核算科目,提高全區貨幣資金管理效率。
(四)提高理財執行力,財務監督有力度
1、發揮民主理財小組的監督作用。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是管理好貨幣資金無形的手,同時要發揮民主理財小組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先審核、后入賬不能流于形式,理財小組不僅要提高理財能力,同時要做到細心和用心,發揮熟悉村情民意的這一優勢,及時發現原始憑證存在的問題,監督好收支預決算、工程項目、土地征用補償收入等貨幣資金使用情況。
2、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充分發揮農業部門對村級集體審計的監督職能,以職能單位的名義受托中介機構對農村集體經濟財務收支和村干部離任進行審計,特別要把貨幣資金的使用情況作為審計的重點,進行專項審計,更好的發揮監管作用。
3、發揮財務公開監督作用。拓寬村級財務公開渠道和覆蓋面,提高民主監督水平一直是我區做好村級“三資”管理工作思考的重要問題。特別是我區地處近郊,城市化不斷推進,目前已有17個村撤村建居,村級集體資產日益膨脹,而社員(股東)居住相對較分散的,但對村級“三資”監督管理的熱情日益高漲。2011年,我區在實現110個村集體財務上墻公開的基礎上,對財務內容實行網絡公開,這一政策受到了社員(股東)的歡迎。今年通過村級集體“三資”觸摸屏試點,讓社員(股東)新增監督渠道,同時進一步擴大財務公開內容,使民主監督更加有效、全面和深入。
江北區農林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