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高級經濟師論文 > 美國和印度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的經驗借鑒

美國和印度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的經驗借鑒

美國現代保險業體系健全,制度完善,具有有效的賠付啟動機制與強大的賠付能力。2005年美國新奧爾良爆發卡特里娜颶風災害,造成300億美元的物質財產損失,其中131億美元由保險公司理賠,保險賠付比例達到總損失的43.5%,遠遠高于我國賠付比例。這組數據表明,作為一項新興產業,美國的現代保險服務業的發展水平遠高于中國。而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印度在促進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方面也有不少可取之處。縱觀美國、印度現代保險服務業的發展,大致可歸納出以下三條可資借鑒的經驗做法:
1.政府扶持公益保險市場化。美國聯邦政府從1939年起就嘗試政府與保險商合作開辦農業保險。初期政府成立保險機構直接辦理農業保險為商業保險機構示范,之后又通過提供相當于保費30%的高額補貼給保險商,鼓勵他們開辦農業保險。由于農業保險監督成本高,投入資源多,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更為減少保險商對風險的擔憂,政府又通過再保險等方式吸引商業保險公司參與農業保險,同時頒布《聯邦農作物保險法》,實施類似交強險之類的農業強制保險。通過經濟激勵與法律強制并用,經過長達60年的激勵推廣,商業保險公司終于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完全取代政府承保農業保險,農場主參保率基本上達到了百分之百。相比遇到天災人禍時政府花費的巨額救災賑災款項,支付給商業保險公司的補貼就顯得微不足道了。而印度從1947年獨立以來,就一直以農業保險為切入點,探索政府與保險公司的協調合作。在這方面,印度的做法與美國類似,初期由政府成立保險機構直接辦理農業保險為商業保險機構示范,之后又提供25%的保費補貼給保險商,鼓勵他們開辦農業保險。鑒于農業保險監督成本高,投入資源多,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農業保險的估產、收費、理賠等經營管理費由政府支付,因此吸引了許多外資保險公司涉足農業保險。
2.創新驅動保險業發展。1974年美國聯邦政府推出個人養老賬戶項目(IRA),規定所有未參加企業年金的員工均可在商業銀行或保險公司建立個人養老賬戶并按規定標準存入現金,作為信托基金做任意投資項目,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存款本金及投資收益均可免稅或減稅變現。在美國這個“萬稅”國家,IRA一經推出便廣受歡迎,金融保險業也因此大受裨益,獲得了空前發展。在這個項目上,政府沒有任何直接投入,只是設計創新了一個保險產品,但卻實現了全社會共贏。而在印度,保險創新更多圍繞農業開展。比如早在40年前,印度就由政府按地區劃分確定正常產量標準,同時準許保險公司最多只理賠正常產量的75%,此舉降低了保險成本,避免了因道德風險而產生的逆向選擇(如部分農民疏于精耕細作而坐等保險公司的賠償)。在此基礎上,印度又于1985年推出了指數保險,這進一步降低了理賠成本,也促進了農業發展。另外,印度將農業保險與農民貸款捆綁,既扶持了農業,也扶持了保險業,一舉兩得。
3.科學化、精細化監管確保各方利益。與中國不同,美國政府對保險資金的投資范圍沒有嚴格的限制,只要不違法就行。但是,出于對投保人合法權益的維護和對保險業健康發展的原則,政府對保險公司實行精細化的風險管理,而且這些管理均有相應的法律依據。具體來說,一是監測現金流,確保保險公司時刻具有起碼的賠付能力。二是監測資產負債情況,確保保險公司不至于因破產而損害投保人利益。三是監測動態償付能力,以確保保險公司能及時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為確保監管有效,政府使用最先進的技術和頂級金融技術人員,盡管成本較高,過程也很繁瑣,但卻能有效避免因“懶政”而影響消費者權益及市場的有序運行。而且,相對于因監管不力而造成的巨額損失,這點投入是值得的。印度的保險公司大多為國有,政府統管保險資金投資。直到2000年,印度才開放保險業,同時大量減持政府在國有保險公司的股份,對保險資金采取準備金監管制度,放松費率管制與投資監管。盡管如此,非壽險公司的投資中至少30%須購買政府債券,10%須投入基礎領域,5%須投入保障性住房。印度的做法具有折中色彩,既引導保險資金投資符合國家的產業發展方向,也適當顧及了保險公司的商業利益,符合印度貧困人口多、基礎設施差、民生壓力大的基本國情。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