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中國投資者關系管理年會于8月11日在北京舉行。會上,由南京大學工程管理學院研究編寫的《中國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年度報告(2006)》正式發布。
該報告研究結果顯示,2006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以下簡稱IRM)執行水平還存在目標模糊、溝通不暢等諸多不足,整體狀況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同時,相比往年,A股上市公司開展投資者關系管理的積極性有所提高,方式趨于多樣化,我國投資者關系執行官(IRO)群體的素質、待遇、受關注度正在得到提升。
IRM整體水平欠佳
南大研究報告顯示,2006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IRM總體水平偏低,受調查上市公司中約7成IRM水平處于研究報告相關指數的“及格線”以下。
2006年A股上市公司IRM水平較2005年有所下降,與2004年大致持平。三年中,沒有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資者關系管理達到研究報告相關指數定義的“優秀”水平。
報告同時顯示,若剔除參與調研的ST公司,A股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總體則較去年有所提升,上市公司IRM水平同公司價值(包括業績)存在較為顯著的相關性。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加強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可能在更大程度上改善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表現。
報告分析認為,2006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IRM實施中主要存在兩大問題:第一,管理目標模糊不清,存在一定功利性,在股權分置改革階段,上市公司IRM實施較為主動,之后重視程度有所下降;第二,與投資者之間溝通不足,溝通渠道雖然存在,但上市公司對投資者的響應速度和反饋質量卻普遍存在問題,披露信息的含金量低。
報告調研發現,我國上市公司年度報告編寫水平越來越高,其可讀性、完整性和紀實性均有改善,但上市公司定期披露和不定期披露信息的時效性卻有所下降。2005年近70%的上市公司能將不定期發生的重大事件在兩日后向投資者公布,2006年這一比例下降了近兩成。
此外,報告顯示投資者關系管理中行業分布差異化明顯,制造業、國有控股公司的整體IRM水平較高,同時,中西部上市公司在IRM表現上更為優秀。
南大工程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心丹表示,2006年我國證券市場經歷了一次重大變革:從股權制度、利益關系,到經營哲學、投資理念,再到考核、激勵機制,一切都在告別初創,走向成熟和規范。“面對嶄新的資本市場環境,投資者關系管理將是上市公司的必修課。”
IRO群體日漸成型
隨著我國IRM的發展,投資者關系執行官(IRO)群體日益發展壯大。南大研究報告對我國IRO生存狀況的調研顯示,我國A股上市公司IRO群體在薪酬、專業背景、職責等方面均有提升。
IRO指有一半以上時間從事投資者關系工作的官員,全美投資者關系協會將IRO定義為“收集大量有用信息,知曉公司競爭力和價值所在,擁有傳達公司訊息和指示的權威性”的官員。
根據報告調研數據,有85.78%的上市公司認為IRO應是一個專門職業,這表明IRM在我國已越來越被上市公司和各方利益相關者重視。
我國IRO的平均從事年限為7.13年,其中工作4至6年的IRO占比最大,達34.36%,工作10年以上的IRO占25.10%。其專業背景以金融居多,約占34%。
報告顯示,我國上市公司IRO的薪酬受上市公司規模影響較大,受雇于大型上市公司IRO的薪酬約是受雇于中小型公司的2.73倍。此外,專業背景和從業年限也是影響IRO薪酬狀況的重要因素,企業傳播和公共關系背景IRO的平均年薪最高,約是金融背景IRO的1.67倍。工作10年以上IRO的平均年薪約為工作1到3年IRO的兩倍。
此外,我國82.84%的IRO對董事會負責,另有10.3%的IRO對CEO負責,只有不足1%的IRO對CFO負責。這同國外差別很大,在美國有近七成IRO對CEO負責。李心丹認為,這可能是由于美國的投資者更加偏向了解公司的核心財務信息,而中國投資者則對上市公司的業務重組、資產并購等更加關注,對公司的財務信息則關心不足。
■精彩發言
2007中國投資者關系管理年會上,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銀、深圳證券交易所綜合研究所副所長肖立見、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等專家學者圍繞如何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等問題作了闡述。
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銀:資本市場的特點是有良好的市場設立機制,有良好的發行秩序,有非常專業化的中介機構,這樣的市場非常注重合規性,應當是一個法制市場。
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仍存在很多違規的問題,比如一些公司通過操縱信息披露來操縱股價,獲得不正當利益;有些人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進行內幕交易,進行市場掌控等等。這樣的做法不但會影響健康的市場秩序,更會嚴重影響上市公司的形象。資本市場是一個長期博弈的市場,所有參與者都不應太短視。上市公司應當有遠見,把自己做成一個投資者信賴的公司。
除了上市公司、投資者等市場參與者的自律,要保持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還需監管者的共同努力,這是一個方方面面的互動的過程。
深圳證券交易所綜合研究所副所長肖立見:
監管在投資者關系管理發揮的作用主要有三點:
第一,培訓、協調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關系。第二,促進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協調發展。第三,促進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良性互動。
監管者可以從六個方面著手,來促進監管效用的發揮:
第一,抑制大股東損害上市公司利益,遏制內幕交易,促進大股東在上市公司的規范操作。第二,抑制上市公司內幕操縱,違規買賣公司股票,幫助上市公司做好、做優、做強。第三,監督上市公司進行信息披露,建立充分、透明的信息披露機制,確保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穩定性、準確性,及時性。第四,強化上市公司大股東、高管的信息披露監管,增強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知情度。第五,建立相關機制,增加投資者在上市公司經營決策當中的話語權。第六,建立集中訴訟制度,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提高市場透明度是改善投資者關系的基礎。隨著全流通時代的到來,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變得更加重要,有三個因素是改善投資者關系必須注意的。
從宏觀層面來看,要保證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在宏觀層面給全體投資者一個相對穩定的政策環境,能夠幫助投資者形成合理預期。即使是在市場出現問題的時候,也應該采取一種發展的政策,完善的態度來對待。在制定宏觀政策時,改善供給政策,是我國資本市場工作的重點,通過影響投資者需求進而影響投資者行為來改變市場,是不正確的政策方向。
從微觀層面來看,上市公司必須如實、系統、及時、完整地披露信息,保持市場的透明度。在全流通時代,上市公司進行虛假陳述的動機比以前更加強烈。全流通以前的作假可能只是為了融資,全流通以后則是為了吸引資本,這種需求對公司進行虛假信息披露的推動性更強。因此,在全流通時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公開、及時和準確是我們的首要原則。
從市場層面來看,要維持正常的市場秩序。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主流非常好,但不可否認,目前仍存在很多操縱市場的行為。股權分置問題已經在慢慢得到解決,目前控股股東所享有的一些優惠條件也應當逐漸取消。在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方面,我們監管部門也應該加大關注力度。
(馬婧妤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