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行難點:六大不足
主持人:唐濤 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高級經理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是審計發展的必然趨勢。上面已經提到,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具體運用過程中,具有很多與傳統審計模式不同的特性,這些特性必將對完善我國國家審計技術方法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我國的風險導向模式仍與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素質、司法、行政等存在一定的沖突、不符之處,需要我們在審計實踐中不斷探討,找出應對之策。
周國銓 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高級經理
目前,注冊會計師在執行風險評估、針對重大錯報風險設計審計程序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
為了檢驗在新審計準則體系下各家會計師事務所2006年度年報審計的執行情況,中注協于2007年6月開始對國內37家具有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質量情況進行檢查,本人有幸參與了整個檢查過程。在一個多月的檢查過程中,很大一部分注冊會計師反映現階段在實施風險導向審計的過程中確實碰到了一些困難和阻力,在檢查過程中我們亦發現了注冊會計師在執行風險評估、針對重大錯報風險設計審計程序等方面存在很多需要完善之處,主要表現在:
成本與效益問題。會計師事務所執行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后,普遍地增加了審計工作量和審計成本,但審計收費卻沒有得到同步的增加。新的審計模式擴大了注冊會計師關注的范圍,注冊會計師在審計計劃階段和執行控制測試階段均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審計成本不可避免地有所增加,但由于現實市場競爭的激烈和行業環境,實際情況是該部分成本無法轉為審計收費的同步增加。
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的程序流于形式,無法鑒別出風險點。注冊會計師在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的過程中,由于審計人員經驗的不足和時間的緊迫,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在行業數據庫建設和各種統計數據和分析報告收集方面的欠缺,導致該評估程序的執行缺乏目的性,存在為了完成審計程序而完成的現象。
識別的重大錯報風險無法與實質性程序聯系。由于沒有建立一套科學審計模型和規程,注冊會計師在設計實質性程序時,很大部分沒有確立審計目標與認定的對應關系表,沒有針對評估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按照既定的審計模型和規程來設計控制測試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在設計細節性測試時亦沒有考慮樣本量及選樣方法的有效性。
控制測試的形式化,導致無法鑒別內控弱點。在實施控制測試過程中,注冊會計師大部分沒有書面記錄針對了解的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情況而確定的控制測試審計策略,控制測試程序在識別特征的記錄、樣本量的選取和測試的方法上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完善,未能就控制在相關期間或時點的運行有效性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對發現的內控弱點可能產生的錯報風險沒有進行重新評估。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有部分事務所在實施控制測試中發現了一些內控弱點的情況下,沒有就該內控弱點可能產生的錯報風險進行重新評估。由于這些程序執行的不到位,導致本來需要特別考慮的重大錯報風險沒有得到充分的關注。
應對舞弊導致的重大錯報風險程序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注冊會計師在實施評估和識別舞弊導致的重大錯報風險程序時,很少有從舞弊:動機和壓力、機會和借口入手進行評估,亦沒有重點關注最容易發生舞弊的幾個方面,在無法識別舞弊導致的重大錯報風險的情況下,更談不上有應對舞弊導致的重大錯報風險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