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近年來省對市縣財政轉移支付規模的持續擴大以及財政資金績效要求的日益提高,加強轉移支付資金整體績效管理已成當務之急。日前,省政府辦公廳《省對欠發達地區財政補助資金分配與績效考核結果掛鉤辦法》的下發,標志著我省轉移支付資金整體績效管理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在創新預算管理改革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
轉移支付資金整體績效管理契合當前形勢所需加強轉移支付資金整體績效管理,是落實預算績效管理要求的重要舉措。近年來財政部陸續出臺了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方面的文件和措施,省委、省政府也下發了相關文件,都對財政資金績效問題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當前我省轉移支付資金仍然存在著分配比較分散、整體績效不佳等問題,而轉移支付資金的整體績效管理仍屬空白,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予以填補。加強轉移支付資金整體績效管理,是順應轉移支付制度改革方向的客觀需要。當前轉移支付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就是要逐步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建立以一般性轉移支付為主體的轉移支付體系,提高地方政府資金統籌使用能力。這種趨勢需要我們及時將轉移支付資金績效的關注重點從單項、局部轉向整體、綜合。加強轉移支付資金整體績效管理,是適應我省轉移支付規模逐年擴大形勢的必然要求。當前我省一般公共預算轉移支付規模已超千億,占市縣財政支出資金來源的三分之一強。如此龐大的資金規模,必然對市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遠影響,迫切需要加強資金整體績效管理,規范和引導資金使用總體方向。
績效管理新模式由欠發達地區先行試水一直以來,省財政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將欠發達地區作為重點扶持對象,不斷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在財政體制和轉移支付等方面給予了傾斜照顧,較好地促進了欠發達地區總體發展水平的提升及區域間差距的縮小。
在欠發達地區先行開展轉移支付資金整體績效考核,一方面是出于省對欠發達地區轉移支付特點考慮。如上所述,作為重點扶持對象,欠發達地區接受省轉移支付規模相對較大,地方財政支出對省轉移支付的依賴程度更高,轉移支付資金績效好壞,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的影響程度更大;同時,欠發達地區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高、資金統籌使用空間相對較大的特點,也更加需要從整體方面衡量轉移支付資金的績效情況,并加以規范和引導。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激勵欠發達地區加快科學發展考慮。欠發達地區是實現全省區域統籌協調發展的關鍵所在。在欠發達地區實行轉移支付資金整體績效考核,將省轉移支付分配與績效考核結果掛鉤,有利于調動欠發達地區積極性,規范政府的活動方向,引導欠發達地區走出符合客觀規律和自身特點的科學發展之路。
轉移支付資金整體績效考核凸顯四大特點欠發達地區轉移支付資金整體績效考核主要面向省內25 個欠發達市、縣(市),從2014 年度開始實施。該考核辦法凸顯四大特點。管理模式上彰顯創新性。改變以往單項考核、局部評價等績效管理模式,首次通過對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重點指標的評價,綜合考核和集中反映轉移支付資金的整體績效,并加強考核結果的綜合運用,建立全新的財政資金績效管理模式,填補了我省轉移支付資金整體績效管理的空缺,實現了財政管理創新的一大突破。
考核體系上力求科學性。緊密結合欠發達地區發展特點,積極貫徹落實“兩美”浙江、主體功能區戰略,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體系??己酥笜朔衷O環境保護類、民生保障類、綜合類等三大類,各類指標分別細化為二、三級指標,并視各項指標實際,設置不同權重分值。同時,明確各項指標口徑、計算方法,確保指標客觀、考核公正、程序規范??己酥黧w上突出聯動性??冃Э己斯ぷ饔墒∝斦d牽頭組織實施,省級相關部門配合抓好落實。由于考核指標體系涉及諸多省級部門,為確保各項指標數據的及時、客觀和公正,由省級相關部門分頭組織開展年度績效考核工作,省財政廳負責各項指標考核結果的匯總、核實以及獎罰兌現。考核結果上強化導向性。注重績效考核結果的運用,將年度考核結果與省補助獎懲掛鉤,將追加或扣罰考核年度省補資金的5%部分作為獎罰標準,通過實施較大的獎罰力度,切實發揮績效導向作用,著力形成有利于提升省對欠發達地區扶持政策實效、促進欠發達地區加快科學發展的激勵約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