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通過儲備糧公司成立十多年來的財務運營狀況分析,認為當前國有糧食收儲企業面臨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企業發展與承擔政府保障糧食安全任務不相適應,糧食儲備設施和糧食保管力量職工隊伍建設困難重重,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對于區域糧食安全問題造成隱患和威脅。
一、財務運營狀況的分析
(一)資產負債狀況分析2012 年末公司總資產21969 萬元,總負債15583 萬元,所有者權益6386 萬元,資產負債率70.92%。與企業設立初期的2000 年,總資產為8605 萬元相比,增加了13364 萬元,增長幅度為155.3%;所有者權益2000 年為2934 萬元,增加了3452 萬元,增長幅度達117.6%。所有者權益的增加主要是政府的建設撥款、企業盈利及各項提留積累。幾年來,公司進行了中心糧庫、糧食儲備中心的建設,其建設資金包括省、市財政局撥款、省糧食局以獎代補撥款、企業資產拆遷收入及農發銀行建倉貸款等。除農發銀行建倉貸款外,其他幾項資金來源都增加了企業權益。從固定資產占總資產比率看,全市平均為36.1%,公司去年為39.3%,遠在全市平均水平之上;同時,公司經過這十多年的發展,總負債中銀從儲備糧公司財務狀況談幾點思考陰沈愛娟摘要:文章對儲備糧公司成立十多年來的財務運營狀況進行了分析,認為當前國有糧食收儲企業面臨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企業發展與承擔政府保障糧食安全任務不相適應,糧食儲備設施和糧食保管力量職工隊伍建設存在諸多問題。并提出了一些改進的建議。關鍵詞:財務運營狀況;財政補貼收入;資產整合和投入管理與控制14浙江總會計師2014 年第1 期行貸款的占比在下降,說明公司自有資金有了一定的積累。資產負債分析表金額單位:萬元
(二)財政補貼收入分析公司的財政補貼收入由兩大部分構成:一是中央及省級補貼,主要包括中央儲備的代儲補貼收入,目前是呈逐年減少趨勢。二是市級財政補貼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主要包括與糧油相關的補貼(如儲存環節的利息費用補貼、收購環節的收購費用補貼、輪換環節的差價及費用補貼) 和與糧油不相關的補貼(如對企業離退休人員、軍轉人員的費用補貼,糧庫維修費用補貼等)。補貼形式上費用按核定定額進行撥付,利息則按實由財政撥補。此補貼方法的優處是:儲備糧油庫存成本的高低、銀行貸款利率的調整由財政包底,單位無需再承擔風險。財政補貼與儲備糧規模比較表金額單位:萬元作為政策性倉儲企業,政府已明確不允許開展糧油經營性業務。因此企業收入來源的95%左右為財政補貼收入。而企業財政補貼收入中,市級儲備糧油利息費用補貼占比從2003 年的87.4%,到2012 年的97.56%,上升了9.3%。因此,市級儲備糧油利息費用補貼定額標準的高低對企業收入影響巨大。從單位主要支出項目占補貼收入比例表中可以看出,相對不變費用占補貼收入比例,從2000年的25.1%到2012 年的84.3%,其中:利息支出27.9%,折舊費5.6%,職工工資及福利費提取35.3%,勞動保險費支出15.5%。上升了59.2%,其他相對變動費用項目包括保管費、運雜費、辦公費、業務招待費、交通差旅費等只占15.7%。因此,企業費用節支的余地很小很小。年份總資產其中總負債其中總權益資產負債率%固定資產占比%銀行貸款占比%2000 8605 2393 27.8 5671 4853 85.6 2934 65.52003 9834 4231 43.1 5384 4573 84.9 4458 54.72006 11299 4430 39.2 6580 5324 80.9 4719 58.22009 14358 5167 35.9 9584 6331 66.0 4773 66.72010 19837 8133 40.9 14829 10254 69.1 14829 74.72011 20006 8511 42.5 14839 11536 77.8 5167 74.12012 21969 8639 39.3 15583 9920 63.7 6386 70.96年份市級儲備糧規模(噸)庫存值(萬元)費用補貼(元/ 噸)市財政補貼金額(萬元)2000 18000 2216 180 14022003 24000 2758 180 7542006 34000 5755 150 9572009 43792 7107 145 1349201049000862014014382011 9260 16762012 9997 1877補貼收入其中市級財政補貼主要支出項目占比利息折舊費工資及福利提取勞動保險費占比金額占比% 金額占比% 金額占比% 金額占比% 金額占比% 合計1537 1402 91.2 195 12.7 不提134 8.7 57 3.7 25.12003 862 754 87.4 150 17.4 97 11.3 285 33.0 120 13.9 75.62006 1057 957 90.5 278 26.3 94 8.9 436 41.2 134 12.6 89.02009 1494 1349 90.29 252 20.5 65 5.3 530 43.0 152 12.3 81.12010 1524 1438 94.36 2291 23.1 82 6.5 499 39.7 157 12.5 81.82011 1708 1676 98.13 409 28.1 92 6.3 473 32.6 229 15.8 82.82012 1924 1877 97.56 412 27.9 83 5.6 520 35.3 228 15.5 84.3年份2000主要支出項目占補貼收入比率分析表金額單位:萬元管理與控制15浙江總會計師2014 年第1 期
(三)
(四)(三) 財政補貼收入與業務量(糧油儲存規模)的比較分析為了分析財政補貼收入增長與業務量增長的比例關系,筆者這里選定了公司設立初期的2000 年數據與2012 年相比較。表中十分明顯地顯示,企業財政補貼收入的增長速度明顯低于業務量的增長速度,且財政補貼的增長速度中還包含著這11年中CPI (物價指數) 的增長因素。2012年,業務量(糧油庫存量) 48552 噸,比2000 年的30229 噸增加18323 噸,增幅60%,2000 年企業代儲中央儲備較多及企業大量的周轉糧庫存,隨著中央儲備代儲業務的取消、特別是企業原有較大規模自營業務的限制,使業務量大幅萎縮。公司的財政補貼收入1877 萬元,比2000 年1402 萬元增加475 萬元,增幅33.9%。如果純粹從財政補貼收入和業務量這兩個指標比較,則每噸糧油年保管綜合費用由2000 年的318 元下降到2012 年的292 元,每噸減少26 元,減幅8%,且不計這11 年中的物價上漲因素及因庫存成本提高所相應的利息增加因素。我們再從勞動生產率分析表來看。按糧油儲存總量和年末職工人數計算,2000 年職工人均糧油保管量平均119 噸,2012 年達到505 噸,職工人均糧油保管量增加386 噸,增加3.2 倍。增加的因素有兩個,一是糧油庫存總量增加了18323 噸,增幅60%,二是職工人數由2000 年254 人減少到2012 年的96 人,減少158 人,減幅達62%。這12 年中,企業一方面是大量的自然減員(退休)共有121 人退休;另一方面為解決2000 年行政區域調整,劃入人員過多、人員負擔過重、財政壓力加重的問題在2001 年開展了下崗分流,共分流職工45 人;還有企業又為考慮負擔,停招新職工,致使企業人員老化現象嚴重。企業職工平均年齡已超過50 歲。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企業職工承擔的業務量成倍增加,而財政補貼沒有相應增長,是企業的大量減員消化了財政補貼的不足及物價指數的上漲因素。
(四)企業職工收入與社會平均收入水平比較分析為考慮指標的可比性,筆者選定“在崗職工工資”收入作比較。“當地社會工資水平”指標參照《紹興市統計年鑒-2012 年》公布的數據。2000 年公司成立初期,公司在崗職工年工資收入11176 元,與市區“城鎮以上單位職工年均工資”12206 元比較低1030 元,幅度為9.2%,與市區“城鎮國有經濟單位職工年均工資”14419 元比較,低3243 元,幅度為29%。但是到2011 年公司在崗職工年工資收入38165元,與市區“城鎮以上單位職工年均工資”39764 元比較低1596 元,幅度為4%,與市區“城鎮國有經濟單位職工年均工資”79953 元比較,低41786 元,幅度為109.5%。可見,糧食儲備企業作為國有企業,職工工資收入總體是偏低的。而且這幾年偏低程度更為嚴重。
二、對策建議
(一)正視企業實際現狀,合理核定補貼定額從上述分析可知,企業95%左右的收入是依靠財政補貼。而支出中,由于政策性倉儲企業的特點,不可控費用支出比例偏高,且職工工資水平偏低,隨著全社會平均工資的提高,企業交納的養老保險金、醫保金、失保金等五項基金基數不斷提高,還有退休職工企業負擔的醫藥費提高,而儲備糧補貼標準,并沒隨著上述因素的增加而相應的增加。同時,由于物價指數的上漲,糧油保管用品如薄膜、藥劑、清潔用具以及職工工資等將持續增年份補貼收入糧油儲存總量(噸)年末職工人數人均糧食保管量(噸) 備注2000 1537 30229 254 119 有中央儲備糧省級儲備糧2003 862 28125 158 1782006 1057 60598 155 390 有代儲中央儲備糧2009 1494 68960 126 547 有代儲中央儲備糧2010 1524 48552 116 418 只有市級儲備糧2011 1708 48552 111 437 只有市級儲備糧2012 1924 48552 96 505 只有市級儲備糧財政補貼收入與業務量比較分析表金額單位:萬元管理與控制16浙江總會計師2014 年第1 期加,糧食管理成本將呈不斷增加趨勢。因此,建議根據實際,重新測定補貼定額標準,將補貼定額提高到合理水平。所謂合理水平,筆者認為有四條原則:一是確保企業各項糧食倉儲設施完好所需的日常維護(維修)經費;
二是確保企業業務運作所需的工作經費;三是不低于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所需的人員類經費;四是增加退休、精減、軍轉等費用補貼。同時,進一步完善一些配套的獎罰政策,如對糧食收購、儲備輪換、資金使用管理等進行考核。強化對企業財務收支的審計,堵塞漏洞、厲行節約、杜絕浪費。
(二)加快實施企業補員,形成合理職工遞隊糧食保管工作,既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看似簡單,實則不易。糧食在裝卸保管方面機械化程度偏低,職工的勞動強度大,特別是在糧食收購、并倉集運、移庫出庫等環節,對職工體力要求很高。一些老職工力不從心,已難以適應崗位,新職工補員已顯緊迫。同時應當逐步提高職工收入待遇。曾經有一些地方反映,招進來一些糧食院校畢業的專業人員,由于收入偏低、工作崗位又在偏遠的鄉下,留不住人。要加強員工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用人機制,堅持因事設崗,以崗定人,員工能進能出,招得進人,用得上人,留得住人。建立一個優勝劣汰獎罰分明監督有力的招人用人機制。建立多勞多得,業績與待遇緊密聯系的激勵機制。工資等級有升有降,工資增長與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相適應,最大程度的挖掘員工的勞動潛能,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千方百計為提高員工素質搭建學習平臺,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不斷促進企業的發展。
(三)加強企業資產整合和投入,提升倉儲現代化水平過去只強調把糧食購銷企業推向市場,忽略了如何保障糧食安全長遠利益。國有糧食收儲企業要提高市場競爭力,堅持促進糧食生產和保護農民利益的政策目標,在糧食流通中發揮好主渠道作用。要有利于國有資產不流失,保值增值,有利于糧食宏觀調控,確保政策性經營,增強企業的生機與活力,將糧食收儲企業做實做優。經過近年的中心糧庫建設,倉儲的集約化水平已有較大提升,但與現代化要求差距甚遠,特別在倉儲機械設施配置上還應加強投入。同時,應結合新農村及城市化建設,加快對偏遠、不適用倉房的資產整合,按保障區域糧食安全要求進行合理布局建設。一是擴大儲備糧規模,二是優化儲備糧品種結構,三是提高科學保管糧食水平。嚴格做到儲備糧規模倉儲費用三落實,深入開展倉儲管理規范化工作,確保儲備糧安全。(作者單位:紹興市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