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資產是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立足于筆者多年從事固定資產核算工作的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企業在固定資產方面核算方面的難點,然后從企業固定資產的結構優化和提高管理科學性兩個方面對企業如何做好固定資產的核算工作提出了建議。在第一部分之中,提出了固定資產的分拆與合理確定折舊的提取;在第二部分中,提出了加強內部控制與強化固定資產實際工作。
1 企業固定資產核算面臨的難點
1.1固定資產界定模糊
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給固定資產做了較為明確的定義,實際物品之中,單位價值在2 000元以上,使用壽命超過兩年的也可以作為固定資產。但是,實際操控的情況卻差強人意,主要原因是,我國企業種類繁多,擁有的固定資產價值不等。而實施的會計準則規定的統一的固定資產的確定方法和確認條件往往會導致固定資產劃分不準確,比如按《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規定,企業所持有的不直接服務于生產經營過程的資產,如職工宿舍、食堂等,就不屬于固定資產范疇。但是根據筆者實際的工作經驗,企業中職工宿舍等不直接服務于生產經營過程的資產,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一個延伸,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價值是隨著使用而逐漸地轉移到所提供服務的成本中,或者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與固定資產準則所定義的固定資產的價值轉移方式是不切合的。
1.2固定資產改擴建賬務處理
我國的會計準則明確指出,不再簡單的把后續的固定資產支出劃分成固定資產中小修理、固定資產大修理、固定資產的改良,固定資產改擴建,而是要對后續支出規定資產的經濟實質予以注意。這些后續支出如果使固定資產未來獲取經濟利益的能力增強,固定資產的性能提高,則需要在固定資產賬面價值中計入,而增記后的金額要小于其可回收金額。這些后續支出如果無法將原先所預計固定資產的創利能力提高,按照確認資產的條件,不可以把固定資產進行資本化處理,而是應當將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會計準則的的此類變化將實質重于形式的基本原則體現出來,但是并沒有規定如何將資本化部分進行入賬處理。
1.3折舊計提時間不合理
在實際固定資產核算過程之中,折舊計提時間非常不合理,主要原因是在固定資產的計提折舊之中,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如若按照此規定,但是該項固定資產在該月就服務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企業月初增加固定資產當月也不計提折舊,在當月計提折舊額計人當月生產產品的成本比較合理,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已經停止了對企業的服務,再計提折舊不合理,不符合成本費用配比原則。筆者認為,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間不合理,如何進行計提折舊,應該按照天數來計算折舊計提的固定資產,比如如果固定資產使用的時間達到了所占用的50%以上,則應該計提折舊,反之則不計提。
2 從固定資產結構優化角度改進固定資產核算工作
2.1固定資產的分拆
分拆是解決固定資產“絕對固定化”的重要方式,也是適合當前大多數企業資產結構優化的重要方式。固定資產的分拆在實施過程中就是將一部分固定資產進行流動化,減少企業發展過程中資產固定的約束,從而提高企業發展的競爭能力。例如,一些企業將整個工作分拆為實體經營和管理經營兩部分,既實現了企業資源的整合,又能優化固定資產結構。另外,由于不同資產和債務在會計處理上會產生折舊、利息等項目的經營成本,因此,拆分固定資產實際上是壓縮了企業資金的輸出渠道,有效提高了企業資金的回流。
2.2合理確定折舊的提取
實際業務中,許多企業為了操作簡便,往往采用平均年限法來提取折舊。但是這樣子的方法,往往使得企業的會計信息存在了數據不真實,不能合理的并且真實的反應企業的經營成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合理折舊。(一)折舊方法的選擇。財務人員充分了解機電、建筑等專業知識,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做出合理的判斷,判斷折舊方法的選擇。固定資產的運行初期,充分考慮到其成新度高、幾乎不發生修理費用,并且充分了解單位時間生產的產品數量多等因素,不要采取平均年限法進行折舊,需要采取適當的其他折舊方法才能夠真實反應企業的經營成果,例如企業的數量方面因素,要根據當年產品的實際產量占預計總產量的比例來確定折舊。(二)資產減值情況的影響。從業人員嚴格遵守職業道德,按照會計準則要求的企業的固定資產應根據市場因素等合理估計資產的減值。在企業固定資產存在減值的條件下,企業財務人員要充分運用職業判斷來進行估計固定資產,減少認為因素的影響,從而對折舊的提取減少不科學的影響。
3 從提高科學管理性角度改進固定資產核算工作
3.1加強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
固定資產的管理實際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部分,所以從財務管理角度思考如何加強固定資產的核算是很必要的。首先,健全財務管理中固定資產內控體系。主要從三個方面思考如何建立完善的內控體系。第一,認同管理的主體地位。很多企業中,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并不認同,例如對管理制度的漠視,甚至沒有系統的管理制度,這種方式對于固定資產結構優化極為不利,因此,在實際中要首先認同管理的作用及其主體地位,并且責任制內部控制,使得企業的內部控制能夠很好的加強企業的固定資產的管理。第二,財務管理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的連續性。。有些企業將資產管理認同為資產的保護或者處理,實際上,管理是貫穿于固定資產存在到報廢的整個過程中,因此,在實際中要加強管理的連續性。第三,提高對于管理的約束性。管理并不是對固定資產進行隨意的處理,它是一種科學性的保障體系,因此,要杜絕管理中的錯誤做法,就要強化對于管理的約束,這實際上也是強化對于管理者的約束的一種方式。
3.2強化固定資產實際工作。
在定資產實際工作之中,固定資產的核算實際工作者是整個固定資產核算的主體。為了能夠加強固定資產的實物核算,第一,強化固定資產的實物管理。固定資產是一種有形資產,這種存在形式決定了其管理的實際針對性,因此,在實際的管理中,不僅要重視固定資產的價值,還要重視其實物狀態。例如:要及時對資產使用狀況進行合理估計和評價,提出維修、改造計劃,合理計提相應減值。
【參考文獻】
[1] 戰鵬程.關于固定資產核算的探討[J].中國外資(下半月) ,2013,(9).
[2]蔣莉芳.企業固定資產的結構優化及其管理科學性的研究[J].中國商貿 ,2013,(27).
[3]李彥.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科學,2012.
作者:郭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