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稅費改革及鄉鎮綜合配套改革的不斷深入, 作為最基層一級財政的鄉鎮財政為加快地方經濟發展,更好的服務“三農”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但鄉鎮財政收入渠道不多,總量不大,負債沉重,財政運行艱難,大部分鄉鎮財政屬于典型的吃補助財政。鄉鎮財政的問題,是關系到黨的基層政權建設,關系到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在農村貫徹落實,關系到減輕農民負擔、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大問題。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鄉鎮財政收不抵支,負債運行的問題和困難,是每一個財政工作者必須思考和解答的課題。筆者認為,穩定鄉鎮財政收入,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增強財政管理效益,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樹立財政意識,轉變財政職能,深化財政改革
鄉鎮財政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認清新形勢,緊緊圍繞上級財政工作的安排布署,切實履行財政職能,著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樹立大財政意識,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圍繞“做大財政蛋糕,做小財政供養系數,做優財政資源配置,做強財政公共保障能力”的目標,加強財政監管,在財政支出與管理做到量出為入,量力而行,力求保工資、保運轉、保重點,轉變自身職能作用,加強鄉鎮財政隊伍團隊建設、機關作風建設、干部職工能力素質建設,創新財政預算管理,強化公共財政體制建設,變以錢養人為以錢養事,有節有力地推進鄉鎮財政改革。
二、加強財源建設,優化稅收結構,依法理財治稅
保證機構運轉和經濟發展是財政收入管理的主旋,加強財源建設是鄉鎮財政收入增長的根本途徑。要合理劃分收支范圍,明確鄉鎮財權與事權,調動增收節支的積極性,提升本級財政實力。一是向稅源結構挖收入。對稅收增減影響較大的稅種深挖盤活,如交通運輸業、建筑安裝業、餐飲娛樂業等營業稅稅種,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以及財產稅、行為稅征收面廣的稅種,優化稅收結構,廣聚稅源。二是培植財源,帶動稅收收入的增長。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鄉鎮財政擺脫困境的根本出路。要把握機遇,緊跟國家產業方向和政策投入,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把財稅增長與農民增收相結合,切實加強財源建設的領導,著力研究發展本級財力,制定財源建設發展規劃,狠抓落實。鄉鎮要因地制宜發展有特色的農、牧、漁業和旅游業,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引導和大力培植農業產業和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三是協同稅務部門強化稅收征管,向稅收管理要收收入。加大財稅宣傳力度,堅持日常與集中相結合,大力宣傳財稅法規、政策的宣傳,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營造寬松的納稅氛圍。同時,把好稅收減免關,維護稅法的嚴肅性,對違法違紀案件堅決查辦到底。開展專項稅源調查,依法治稅、依率計征,利用費改稅后的政策做好難管村、釘子戶的工作,盡量減少稅源流失,杜絕稅費改革后出現新的尾欠。發揮社會中介機構和廣大群眾協稅護稅的作用,做好稅收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力求做到應收盡收。
三、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嚴肅財經紀律,規范財務管理
減輕財政負擔,合理支出。一是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利用農村稅費改革的契機,積極推進鄉鎮行政體制改革,精簡機構,分流人員;二是進一步完善財務規章制度。會議、學習、差旅、接待、通訊、下鄉補助、加班要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財務制度,控制報刊訂閱費用,嚴格控制外出參觀、考察,從嚴控制非生產性支出。三是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要堅持離任審計制度。四是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爭取上級對鄉鎮承借承還的周轉金中經審核確定無法收回的呆帳、壞帳予以豁免,化解鄉鎮財政風險,避免新的赤字債務的發生。不斷調整和完善轉移支付的調節功能,確保基層正常運轉。
規范財務管理,提高效益。在鄉鎮財政改革的過程中,不免會出現一些逆流,資金使用隨意性較大,亂支濫用現象時有發生,鄉鎮財政財務管理存在的漏洞使得財政資金大量流失。具體表現為:制度執行不嚴,超標準發放各種獎金、補貼;相互攀比,濫發錢物現象較為嚴重;專項資金的使用不夠規范,經常移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擅自提高非生產性開支標準,擴大開支范圍等。鄉鎮財政要建立專帳,搞好跟蹤與監督管理,防止擠占、挪用等違法違規現象,提高鄉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健全預算管理,民主理財。根據《預算法》、《預算法實施條例》和國務院《關于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決定》等有關法律法規,鄉鎮政府應建立綜合財政預算,把鄉鎮預算內、預算外和各類基金全部納入鄉鎮財政預算,實行統一管理。一是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本級財政資金使用情況,健全財務核算體制,公開財務管理制度,公開財務執行結果,實行民主理財,提高收支透明度,接受群眾監督。二是要發揮鄉鎮財政綜合調控職能作用,改變財政管理觀念,強化財政職能,提高鄉鎮財政隊伍素質,務真求實,敢抓敢管,進一步加強對所屬鄉鎮企業、單位和村級財務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督。三是要不斷完善鄉鎮預決算制度,按照“一級政府,一級財政”和分稅制財政體制的要求,結合自身財力和事業發展需要,強化預算約束。全面推行鄉鎮綜合預算和零戶統管,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積極推行“村賬鄉管”,規范村級經濟組織的財務活動,摸清管好村級資產,規范村財務收支行為。鄉鎮財政支出管理的逐步規范,資金的合理利用,財源建設的有力支撐,有效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