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我國高職教育已占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院校的經費主要是依靠國家財政提供資金。由于我國財政對高職院校的投入不足,導致高職院校發展中經費有限。在此情形下,將有限的經費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減少浪費和損失,將有限的經費運用發揮最大的使用效益至關重要。目前,高職院校在經費支出方面管理意識淡漠,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缺乏對經費支出的控制意識,執行力度不夠。因此,加強對高職院校經費支出的監督控制,已成為高職院校會計管理職能的當務之急。
1 高職院校經費支出內控失控
1.1內部控制意識淡薄
由于高職院校大多數是國家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沒有成本核算的要求,沒有利潤的核算,會計核算業務相對簡單,高職院校的內部會計控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內控意識淡薄,導致高職院校內部會計控制的基礎十分薄弱。隨著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化,高職院校正面臨著辦學形式多元化、資金籌集多渠化、辦學規模擴大化、經濟業務復雜化、財務內部控制要求越來越嚴密的局面,這就對學校領導的內控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高職學院領導層對于內部會計控制重要性認識比較模糊,甚至對內部會計控制存在很多誤解,認為內部會計控制就是內部成本控制或是內部資產安全控制。
1.2經費支出內控制度不健全
我國高職院校屬于服務型的事業單位,經費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學費收入等,在經費支出方面,要嚴格按照財政部門及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列支,所以,經費支出的內控僅僅反映政府對高職院校的管理要求,并沒有完全反映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科學研究等的要求,內控制度不健全。在實施經費支出內控時,有些高職院校只約束財政性經費的支出,弱化了非財政經費的控制。有些職業院校的經費支出內控出現被動狀態,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再制定相應的內控制度,出現內控滯后的現象。因此,經費支出的內控制度應涉及到經費支出的各個環節,提高內部控制的主動性。
1.3經費支出內控制度未落實
內控制度是在一定時間、環境下的產物,在外界環境、國家政策等發生變化時,原有的內控制度不再適合,從而失去了執行力。高職院校的財務人員過分的強調業務處理的關健控制點,并未將決策、執行、監督、反饋落實到各個環節,弱化了會計監督、管理職能。對于財務規章制度等不能及時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難以發揮有效的作用。對于高職院校經濟困境中產生的合理但不合法的支出,往往難以執行,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監督缺乏剛性。
2 加強經費支出環節的控制----以儀器設備購置支出為例
高職院校的經費支出主要是指為開展教學工作、科學研究、后勤保障等活動所發生的各種資金耗費支出,涉及到貨幣資金、固定資產、建設施工、采購業務、借款報銷等會計核算內容。為了滿足高職院校發展的需要, 儀器設備的購置支出在總體經費支出中占有較高的比例購置環節的各項支出容易出現弄虛作假、鋪張浪費、貪污腐敗等問題,因此為了加強高職院校經費支出管理, 儀器設備購置費環節需要重點監督控制。
2.1設備購置計劃控制
由于各級財政部門經費投入不足,高職院校的資金來源途徑有限,辦學經費緊缺。如何將有限的設備購置經費利用好,是學校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首先在制定設備購置計劃時,要從學校的總體發展考慮,根據設備購置經費的總額進行適當分配,對重點建設專業,在經費上給予適當的傾斜。例如:由各設備的使用部門做好設備購置計劃,學校對金額較大且重要的購置計劃,進行可行性及經濟性分析,并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及論證,學校領導組織專門的會議審核儀器設備的購置計劃,確定購置設備的清單。
2.2設備購置經費控制
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生產力迅猛發展,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有些商家制假售假,賄賂采購人員,將質低價高的設備推銷給學校,商家非法獲得了高額利潤,損害了高職院校的利益。因此,高職院校對儀器設備的采購過程,不僅要對儀器設備的質量進行檢查,更要對采購價格進行監督控制。例如:高職院校成立采購委員會,代表學校對儀器設備、大宗物資的采購進行公開招標,使用部門提供所采購儀器設備的技術標書,并提供三家以上供貨商資料,通過采購方案的公示、詢價、談判等過程對設備購置經費進行全面監督。
2.3設備驗收管理控制
高職院校對采購的儀器設備進行清點核查并驗收入庫,是儀器設備經費支出的關鍵控制點。設備到貨后,就由使用部門專業人員負責清點驗收,財務部門及資產管理部門及時辦理資產登記、建卡手續,并制定相應的領用及管理制度。學校要定期對儀器設備進行核查,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例如:各使用部門將資產進行分類,建立高值設備、低值易損設備、低值耐用設備的電子檔案或保管清冊,保證儀器設備作為正常教學、科研等工作用途使用,使用時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對職工崗位變動時,要辦理設備的交接手續。
2.4設備維修經費控制
高職院校的大型儀器設備的購置價值較高,使用時間較長,使用時應按儀器設備的操作規程進行定期維修保養,能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提高使用價值。例如:對儀器設備建立使用、維修記錄本,對儀器設備的使用、維修、檢修等作詳細記錄。對在質保期內出現的故障,要及時聯系生產廠家負責維修,超過質保期的,由使用部門負責維修費用。對利用率不高或長長期閑置的儀器設備要及時報批處理,以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益。
上一頁1 2 下一頁 余下全文 共 2 頁
3 完善經費支出內控制度
經費支出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制定,是為了保證高職院校各項經費支出的合理進行,確保經費支出發揮最大效益,確保資產安全、完整,防止舞弊行為的發生,確保經濟活動得到控制和監督的有效方法、措施和程序。高職院校在設計經費支出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必須遵循合法原剛,依據業務發生的客觀規律,嚴格執行財政部印發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一基本規范》中的有關規定,制定出遵循符合現有的法律、符合自身院校的特點為,滿足內部牽制原則,考慮成本效益原則,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經費支出內部會計控制體系。
4 發揮經費支出監督的作用
4.1加強日常經費支出活動中的監督
日常經費支出的監督和評價是指高職院校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內部各部門和崗位利用信息的傳遞和反饋,相互約束機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證日常經費支出活動的健康、有序運行。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在關鍵的考核控制點上的相應崗位制定相互制約機制,在考核評價結果的基礎上進行監督、控制,劃清責任,并與激勵機制相結合,加強對日常經營活動的有效控制。
4.2加強內部審計監督
內部審計監督是高職院校內部會計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內部會計控制執行情況進行連續監督的重要手段。要充份發揮高職院校內部獨立的審計機構和人員對經費支出的審計、監督工作,組織審計人員接受教育和培訓,加強對經費支出的監督檢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檢查費用預算執行情況,計算實際費用與預算之間的差異,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判明責任歸屬,及時發現內部會計控制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采取有效措施糾正錯誤,
4.3加強外部監督
高職院校主要的外部監督和評價的方式是外部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可以聘請外部審計組織針對高職院校內部會計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發表專業意見,向高職院校提供管理建議書,幫助學校找出其存在的缺陷和不適應性,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修改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
【參考文獻】
[1]宋京平.淺議新時期如何加強高校內部控制[J].財經界. 2010(12).
[2]覃麗.高校經費支出內部控制相關問題分析[J].市場論壇. 2011(08).
[3]彭藝.論高校內部會計控制[J]. 財務與金融.2010(02).
【作者簡介】
劉明杰(1975-),女,黑龍江人,副教授,現就職于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會計學和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