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目前,全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已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各地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采取了很多創新措施來保障這項工作的順利實施。
記者日前從財政部了解到,全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自5月底開展以來,各地按照資產清查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統籌安排、扎實工作,克服了時間緊、任務重等困難,深入推進本地區的資產清查工作,成效顯著。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清查結果將為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提供初始數據,也將作為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規范津貼補貼發放的重要依據。因此清查結果的準確真實性尤為重要,對今后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出臺都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為確保資產清查結果的準確可靠,本次資產清查引入了社會中介機構開展專項審計,這也是區別于歷次資產清查的顯著特點。
據了解,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資產清查工作以后,各地通過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行政事業單位相關會計記錄和資料的審計,以及對單位自查情況進行復核,并對清查出的各項資產損益的準確性、可靠性發表審計意見,出具資產清查的專項審計報告,供財政部門參考使用。
記者從財政部相關司局了解到,為確保專項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河北、新疆等部分省區還舉辦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專項審計培訓班,一些地方還制定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審計規則等制度和辦法;安徽、貴州等地方省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專項審計面達到了100%;黑龍江、四川、寧波等地在清查中歸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理、下發政策釋疑文件,以推動當地的資產清查工作;遼寧省印發了資產清查工作考核評比辦法,使考核評比更科學合理。江蘇、河南等地出臺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等辦法,切實規范資產清查工作中資產盤盈、資產損失和資金掛賬等問題的核實處理。根據現有的統計資料表明,各地都在積極有效地開展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清查及審計工作,以確保這次清查匯總的數據準確、真實、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