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利益沖突也逐漸增多,我國增值稅會計處理采取是財稅合一模式。也就是財務會計與納稅會計合一模式,在實際的應用中存在很多問題。會計強調需要提供與經濟事實相符會計信息,而稅法是組織國家財政收入法律保障。導致目前增值稅會計模式下增值稅會計實務存在很多問題。正確認識增值稅會計存在的具體問題,完善增值稅會計準則、核算方法及模式已經成為一項重要課題。文章通過分析我國增值稅會計存在具體問題,并提出完善我國增值稅會計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增值稅會計 營業稅 收入型增值稅
一、相關概念
(一)增值稅會計的內涵
增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單位和個人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是實現價值征稅。增值稅已成為一個最重要的中國稅,增值稅收入占中國60%的稅,是最大的稅。增值稅由國家稅務局收集,對中央政府的稅收收入的75%,地方收入的25%。進口環節增值稅由海關予以收集,稅收收入,中央財政收入。
(二)增值稅會計類型
1.生產型增值稅
生產型增值稅,增值稅,只可扣除的生產數據部分是無固定資產稅,不允許扣除稅收中固定資產的價值。增值稅的征收對象的類型,大致相當于國民生產總值,因此稱為生產型增值稅。
2.收入型增值稅
收入型增值稅,增值稅,只允許扣除固定資產折舊,不提折舊部分不計入扣除項目金額。增值稅的征收對象的類型,大致相當于國民收入,因此稱為收入型增值稅。
3.消費型增值稅
消費型增值稅,增值稅,可以包含所有一次性固定資產價值中扣除稅款。這樣,整個社會而言,生產手段排除在征稅范圍之外。增值稅的征收對象類型僅相當于社會消費數據的價值,因此稱為消費型增值稅。中國從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所有地區實施消費型增值稅。
二、我國增值稅會計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增值稅的征收范圍過窄
由于商品生產和流通過程是貨物運輸必要的中介環節,人為地割斷了稅務系統鏈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運輸單位購買的零件,維修,燃料成本投入,對增值稅本身的負擔,以及部分國家也作出了規定的偏移量為10%,和貨運國家只有3%的銷售稅,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家征稅或返稅很難說。從管理的角度,由于運輸成本和貨物分清價格,也給稅務部門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盡管國家混合銷售稅的規定,但在實踐中很難劃分,為納稅人按一般納稅人計算負擔,或小規模納稅人的計算負擔,計算比營業稅,增值稅和營業稅,土地增值稅的稅收執法部門分別管理,使稅收在這個問題上推諉扯皮的現象,它不是稅,土地稅的兩個問題,而是一種稅的問題,只有徹底改革稅收制度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增值稅的抵扣范圍問題
目前中國的增值稅生產,固定資產進項稅是不允許抵消的,這是避免壓力過大使財政經濟平衡并加強控制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生產型增值稅是增值稅的生產成本價值推導是不完整的,導致稅收負擔,重復征稅的分配不平等問題更明顯,表現在:
1.產品的價格包括稅,公平競爭,不利于產品。
2.資本高產業的實際稅收負擔高,對發展基礎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不利。
3.增大稅收減免的復雜性,不符合稅收的效率原則。
(三)增值稅的使用范圍偏小
增值稅的最理想征收是實現商品和勞務的無差別對待。增值稅制從橫向上看應覆蓋建筑業,制造業,農林牧業,采礦業,能源交通運輸業等各行各業從縱向上看,應涵蓋從原材料,制造到批發和零售的全部環節。但我國的增值稅使用范圍偏小使得增值稅無法良好的運轉。因此若能擴大增值稅征稅范圍的方式使范圍加寬,制度規范可以最大限度的解決重復征稅的問題,提高增值稅管理效率。
三、完善我國增值稅會計的具體策略
(一)實行收入型增值稅試點
在現行的生產型增值稅雙重征稅和負面影響中國的產業政策,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實行消費型增值稅。但考慮到需要對投資規模的控制很我國目前薄弱的金融基礎,那么收入型增值稅作為一個過渡是比較理想的選擇。并且可以采用試點的方法,試點企業應如下:一是高新技術產業國家的支持;二是高資本有機構成。試點的具體做法是分解,分離價值增值稅抵扣增值稅并且基于所獲得的經驗,逐步擴大試點范圍。最后一種資本支出購置稅扣除過渡,為消費型增值稅的實施條件。
(二)擴大增值稅在階段范圍
由于增值稅的征收營業稅,使其的變化范圍的擴大很大,與分稅制為一百萬的所得稅收入的影響后,打算逐步擴大。建議:第一階段將交通運輸行業現行增值稅運行的矛盾有效解決。第二階段是將娛樂等服務業,建筑業和電信業納入增值稅的征收范圍。第三階段使經濟領域的所有經營活動都覆蓋有增值稅。對運輸的實施建議,建筑安裝業和電信業在每個階段,加重下一個環節的稅收使其避免可能需要降低稅負。同時,由于征稅范圍的擴大,應作出適當的調整計算,中央和地方稅分享比例。
(三)規范增值稅的優惠政策并清理增值稅的減免優惠
那些不涉及流通環節的稅收增加的路段,在直接還原,豁免。和影響稅收負擔的道路鏈接到那些需要的照顧下,應采取“退稅”的方式。應在最小的范圍內控制價值增值稅的削減。對許多企業來說,民政福利的企業,要從其他稅收優惠政策,財政政策上來解決他們的困境,盡量避免稅收減免優惠政策的負面影響。同時考慮需要采取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擴大稅收范圍,降低實際稅負解決。減少到最低限度,對增值稅抵扣鏈條增值稅免稅政策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劉悅. 增值稅會計問題分析 [J]. 財會研究,2012,(4):73-75.
[2]王宇. 增值稅問題的思考[J]. 財經論叢,2010(9):43-44
[3]孟軍. 增值稅相關問題研究[J]. 會計之友,2012,(7):13-14.
作者: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