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企業成為國民經濟中的中堅力量。在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要想處理好各個利益相關體之間的關系,防范與治理企業內部的各種矛盾及其沖突,提高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加強企業自身的管理與運營水平就必須加強企業管理與控制。
關鍵詞:中小企業 內部控制 現狀 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小企業在穩定就業,推動經濟發展,改善經濟結構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然而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不夠完善,中小企業對自身內部控制的輕視也影響到企業的健康發展和國家經濟增長。本文就如何加強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行相關探討。
一、中小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意義
所謂內部控制,是指中小企業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確保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企業內部采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續與措施的總稱。企業內部控制是實現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內部控制是否完善直接影響中小企業前途發展,完善有效的內部控制有利于優化企業產業結構,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減少企業損失,降低企業成本,為企業謀求更大利潤,促進企業產業轉型再發展。然而大多數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紊亂,加強內部建設觀念不強,使得企業在內部控制方面有很大的漏洞,因此在中小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顯得尤為重要。
二、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和原因
(一)中小企業管理層內控意識淡薄
在我國,目前中小企業大多數以個體或私營方式為主,管理模式單一,管理層所有權與經營權不分,企業管理者權力過于集中,使中小企業在內部并沒有得到合理有效的約束和監督。并且和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管理者文化水平和素質不高,大多數企業管理者并未接受過嚴格正式的企業培訓,對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意識比較薄弱,能力不足以管理好企業。再者,中小型企業較多重視開拓市場及新產品的研發,而對企業內部管理有所忽略,也是導致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合理的原因之一,有制定無落實,雷聲大雨點小,企業內部控制自然軟弱無力。
(二)缺少健全有效的管理監督機制
中小企業缺少健全有效的管理監督機制,企業內部出于人力成本或者其他原因,要么沒有設立監督機制,要么設立的監督機制發育不全,沒有有效地發揮出監督的作用。即使企業內部設有監督部門,但往往重點在監督財務部門,而不是內部控制,監督部門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企業內部的地位不高,同時政府對中小企業的監督力度小,導致企業的自我監督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監督的效果往往不盡人意。混亂的監督體系也為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埋下了混亂以及貪污等隱患。
(三)面對風險的能力不足,風險意識薄弱
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企業間的競爭加劇,但中小企業在資金流轉、人才、物資儲備上和大企業相比競爭力弱,而且中小企業資金弱,產業鏈短,結構單一,在市場經濟上遭遇風險的幾率更高。加上部分企業家文化水平和素質跟不上,也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更側重關注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企業面對風險的應變能力不足,也會導致企業在應對危機時,容易采取錯誤的手段,導致企業陷入更糟糕的地步。同時企業沒有根據自身情況,建立合理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對自身企業進行準確的評估,盲目效仿大企業進行投資生產,超速發展,將導致公司停滯不前,或者資金鏈斷裂,陷入危機,甚至倒閉破產。
(四)人才短缺流失嚴重
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利于緩解我國就業壓力,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但中小企業資金流轉慢,融資能力弱,導致員工的薪酬福利水平相比大企業低,人才容易因高薪酬而流失。而且企業內部管理混亂,沒有建立健全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賞罰分不清,不能有效地調動員工生產積極性,激發員工的創造性。中小企業發展迅速,但企業組織規模小,結構簡單,員工往往身兼數職,內部管理觀念弱,不利于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員工專業技能不夠,高精尖員工占少數,專業技能型人才稀缺。
三、中小企業該如何加強內部控制的對策: 注重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建設
(一)提高中小企業管理者的管理意識
提高中小企業管理者的管理意識和轉變管理者管理理念,是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根本,使管理者明白到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意義,才能更好地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實行。中小企業應改善企業管理結構,改變管理層一權獨大,權利高度集中的局面,企業不斷加強管理者素質,提高管理者水平,積極與其他先進大企業進行溝通與戰略聯盟,革新管理者的管理方法,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培養良好的企業氛圍,形成企業自己良好的企業文化。管理者還應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才能更好地管理員工行為,讓管理者成為員工的榜樣。
(二)重視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的效用
首先,企業應要尊重人才,重視人才,樹立科學人才觀。這是企業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培育機制的基石。中小企業應建立健全的工資增長機制和薪酬福利機制,革新人才分配制度,獎賞分明,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不斷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并且使員工各司其職,灌輸企業內部控制的思想,使員工正視內部控制的落實和實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人才是科學技術的載體,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更有利于推動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實行。企業可以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和管理,培養更利于企業發展的專業性人才,引領全體員工樹立內部控制的理念,明確全體員工目標。
(三)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監督
建立健全內部管理監督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實行。企業要加強內部控制的監督,首先要加強內部審計作用,企業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并賦予其監督的權利,突出審計部門的權威性,完善內部審計的制度,使內部審計能揭示企業管理薄弱環節,促進企業部門、單位健全自我約束,維持維護企業的利益,監控企業的財產安全,把企業內部的違法犯罪行為扼殺在搖籃里,使企業成本最低化并且提高企業監督的力度。
其次應加強企業的自我評定。自我評定是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新模式,中小企業成立評估小組,定期對企業內部的控制系統進行評估和反饋,確定評估任務,明確評估責任,正確運用評估成果,能更好的發現企業內部控制的漏洞,不斷完善,同時反映出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進程和實行的效率以及有效性,能更好地達到企業內部控制的目的。
(四)建立合理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
中小企業規模小,產業鏈短,產品品種單一,資金周轉慢,融資能力弱,抵御風險能力差,而且面對日益發展的經濟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太大,因此更應該強化企業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強化企業領導層的風險觀念,建立合理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以便能夠更準確、有效地反映企業風險程度。企業通過對風險評估成果的正確運用,根據不同的情況,實施不同的方案。通過強化員工風險意識,制定一系列措施,建立全面的風險防范和應急系統,防范和預警企業經營風險及財政風險,同時落實風險責任機制,一旦出現問題能及時問責,配合合理的獎懲制度,提高企業警覺,使企業不會重蹈覆轍。有效的風險評估系統能提高企業的風險應對能力,加強企業競爭力,為企業的發展降低一分風險,增加一分安全,使企業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中更好地生存。
終上所述,中小企業應視其自身的發展狀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制定適合自身企業發展的內部控制制度。對于企業自身的不足不能躲避或忽略,反而更要充分正視,不斷完善企業的制度,提高企業的環境適應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謀求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沈衛國,淺析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時代金融,2013(36)
[2]張亞麗,淺論企業內部控制[J],會計師,2013(24)
[3]朱慧,淺談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市場,2013(48)
[4]魏玉霞,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科技與企業,2013(24
作者:凌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