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07年起,上市銀行已經被要求執行新會計準則,而對于其他銀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執行新會計準則是大勢所趨。國內新會計準則實際上與國際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AS/IFRS)已經非常相似,銀行可以考慮借鑒歐洲在執行IAS/IFRS時的經驗。
系統改造策略
新會計準則和原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核算差異,是指兩套會計準則對會計事項在確認、計量、核算等方面的差異,如從歷史成本計量向公允價值計量的轉變、收入的推遲確認與費用的提前確認等;二是披露差異,兩套會計準則對會計事項的歸類口徑、報表信息披露項目方面的差異,如對于衍生金融工具從表外向表內的轉變、剩余期限信息的披露、存貸款披露信息的不同等。
雖然報表和披露是新會計準則的重要方面,但新會計準則的執行絕不僅僅是一個報表項目,而是會在銀行的組織結構、政策、IT系統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并且會涉及從總行到分支行的各個層面。
到目前為止,很多銀行都認同采取盡量不修改核心系統和其他業務系統的原有程序,而是附加處理程序或外掛能夠按照新準則處理會計信息的會計引擎。在幾年前歐洲的銀行實施國際會計準則解決方案時通常也采取這樣的方法,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銀行業務往往都分別運行在許多系統中,系統之間有非常復雜的關系和接口,開發的年代、方法論、技術等可能都不一樣,如果去修改業務系統,一蹴而就的可能性不大,只能一步步來,分期分批地進行修改;這樣實施的時間必然會比較長,而且在前期的系統修改中很可能難以考慮全面對后期系統的影響,造成在后期的系統改造時又去修改前期系統。另一方面,如果日后會計準則又有所修改,上述工程可能要全部或部分重來一次。
如果采用附加處理程序或外掛會計引擎的方法,理論上不需對原有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進行大的改造,而是都將結果數據傳輸給會計引擎,集中按新會計準則進行估值。通常用這種方案會將估值的結果再傳入報表系統出具各種監管和分析報表。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首先原系統中和新會計準則相關的部分都只和會計引擎進行數據傳輸并構建接口,原系統之間的接口不會有太大的變動;其次當會計準則有進一步的修改時,只需對外掛的會計引擎進行修改,工作量大大降低;而且新會計準則的計算是在會計引擎中進行,后續出報表也是在報表系統中,不會占用業務系統的資源和影響其性能。當然,即使采用外掛的方案,由于新會計準則對數據質量的要求有很大改變,比如每筆交易需采集的信息種類比以前增加,所以也不可避免的需要修改業務系統,擴充功能,甚至改變系統外業務流程。
國際會計準則解決方案
SAP國際會計準則解決方案構建在銀行分析器基礎上,是銀行管理解決方案中的后臺管理組件。它是建立在會計系統中符合IAS/IFRS邏輯的集中的過賬引擎,運用集中的方法和計算確保了數據完整性;任何針對IAS的變化都可以在一套集中的系統中進行處理,由于無需改變銀行的業務系統,所以沒有運營風險,不會增加業務系統的負擔。
銀行分析器中有一個中央數據庫,用來接受標準化了的源系統數據,IAS解決方案就是建立在這樣的數據基礎上。此外,該解決方案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能在單筆交易級別(對象會計)處理會計值,例如:能夠存儲每筆貸款每期的賬面價值、利息、已實現損益等。在進行估值和將附注明細匹配到科目上時需要用到這些交易明細。解決方案的關鍵日估值功能能夠基于市值或模型計算公允價值,能夠計算攤余成本;還提供套期會計功能,為銀行日后利用衍生工具進行套期保值交易提供了功能完整的計算平臺。
目前很多銀行在進行新會計準則的系統改造時,由于現有系統本身的功能局限,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核心及其他交易系統無法提供完整的預計現金流,因此在計算實際利率和攤余成本時缺乏依據;而SAP的銀行分析器具備現金流生成功能,可以根據條款生成并存儲預計現金流,作為會計計算的依據,當有提前還款等計劃外的現金流發生時,系統也會將其影響反應在計算和估值上。如果交易系統能夠提供正確的預計現金流,SAP系統也可以直接接收外部的現金流數據,進行后續的處理。再如,有些核心和其他業務系統構造收益率曲線的功能不夠完善,在需按公允價值披露時不能靈活計算,而SAP解決方案能夠接收任意多套參考市場收益率數據,并根據用戶的需求構造多條收益率曲線,并進行估值和會計處理。由于所有金融工具都需按照公允價值在報表或附注中披露,所以該項功能對銀行會計處理意義重大。
SAP銀行分析器還提供巴塞爾II的解決方案,和IAS解決方案都是建立在同一個的數據基礎上,而且在會計處理中都提供審計線索。另外,歐洲的銀行正逐漸把原來分散在各業務系統的會計處理工作,分步往SAP的會計解決方案上遷移,構建成銀行內集中、統一的會計平臺。這樣可以使業務系統更專注于及時準確的業務處理,同時充分發揮SAP-BA在估值、披露、IAS/IFRS、多會計準則、管理會計分析、風險控制能等方面的功能。(胡春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