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統計工作的基本現狀1.1統計工作中硬件設施有了較大改善。在辦公條件、設施、人員配備、統計經費保障方面不斷加大了力度,設立了統計工作崗位,明確了統計分管領導,安排了統計工作人員,保證統計數據收集和上報渠道的暢通。配備的“四機”大都運行正常。1.2統計基礎性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大多數單位整理主要指標電子臺帳,統計資料和統計報表基本上做到了裝訂成冊,管理規范,并及時歸檔保存。各項統計制度上了墻,還定期對村級統計員舉辦了業務培訓。1.3基層統計數據質量有一定的提高。大多數單位按照統計調查制度要求組織開展統計調查,要求基層起報的實現由基層填報;統計報表手續齊全,數據一致、指標邏輯準確、指標縱橫平衡、上報手續規范。1.4統計服務水平有了明顯提升。大多數單位定期編印了《統計月報卡》、《統計資料匯編》、《統計提要》、《統計公報》,并撰寫統計調查分析文章,上報信息。在統計信息上報方面完成較好并能夠及時上報區統計網站,統計單位不斷強化統計服務意識及創新思路,利用統計工作自身的優勢,對經濟運行態勢進行分析研究,想領導所想,供領導所需,使統計服務更具敏銳性和前瞻性。通過為黨政領導提供統計服務,讓領導更加重視統計工作,關心統計工作,為統計工作人員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氛1.5統計過程存在的問題。現行的統計報表、統計指標體系以及統計調查方法,都是經過理論和實踐總結出來,在統計學的指導下建立和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規范性、合理性和嚴謹性。但是,在統計工作中,因為人為因素使統計工作中的調查、整理、資料匯總等階段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在統計調查階段,被調查者因為利益的驅使存在著虛報、瞞報、漏報等現象;在統計整理階段,一些統計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不強,不熟悉業務流程等,出現了“數據誤差”等一系列問題;在統計資料匯總階段,由于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不強等原因,直接導致了數據統計工作效率和質量水平低下。另外,統計工作中還存在領導不夠重視的問題,這直接導致統計工作的工作效率難以提高。本文著重討論統計工程過程中存在數據誤差和解決對策。
2統計誤差產生的客觀原因與分析2.1時間原因。因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連續的,其結果不一定能在某個時段截然分開,而統計是統計某個時段的事項,有的把它統計到前一個時段,有的把它統計到后一個時段,因此統計信息會有一定的誤差。2.2空間原因。人、財、物都具有流動性,子公司、母公司很多都是跨地域的,統計某些事項,很容易出現重統或漏統。比如:統計經濟成果,母公司所在地把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成果都統計了,子公司所在地又把子公司的成果統計了,這樣就出現了重統,如果都不把子公司的統計進去,就會出現漏統。統計有利于地方爭名譽的事項,容易出現重統,統計不利于地方爭名譽的事項,容易出現漏統。2.3方法誤差。許多統計信息不是一個個地數出來的,不是一尺尺地量出來的,也不是一斤斤地稱出來的,而是推算出來的。推算要有依據,依據需要調查,調查有普查和抽樣調查,普查信息雖然可靠,但也不一定可靠,因為有人為誤差也就不可靠了,而普查費時費力費財,一般不常用。抽樣調查是最常用的調查方法,而所抽之樣是否具有代表性,普遍性,這就決定統計信息是否準確。統計方法不正確、不科學,統計誤差就越大。2.4知識技術誤差。統計人員的業務知識、技術水平也直接關系到統計信息的準確與誤差,統計人員的業務知識越熟練,技術水平越高,統計信息的準確性越高,誤差越小,反之則準確性越低,誤差越大。
3統計誤差產生的客觀原因與分析主觀原因分析主觀原因很簡單,可以用兩句話概括:為名、為利、為升遷,避災、避禍、避麻煩。主觀原因是造成人為誤差的唯一原因。人為誤差又分為虛報和瞞報兩種,該虛報還是該瞞報,則根據利與害來決定,虛報有利則虛報,瞞報有利則瞞報。虛報和瞞報在普遍存在。在統計誤差里,客觀原因的誤差比較小,主觀原因的誤差比較大。在統計誤差里,根源不在統計部門,不在統計人員那里,還是在我們的統計制度、我們的干部考核制度、我們的稅收制度、我們的法律制度、全社會的統計意識、我們的人文環境等方面。要減少統計誤差,特別是要消滅人為誤差,必須從認識方面、制度方面、法律方面著手。
4有效降低統計工作中“數據誤差”的具體措施確保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是統計工作的重要環節,統計數據的質量也是統計工作的核心內容,因此統計干部要加強統計數據采集的水平,保證統計數據的質量。針對統計工作中存在的“誤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對其進行有效地降低:4.1加強對統計工作的宣傳。加強對統計工作的宣傳力度,使人們尤其是黨政領導干部以及統計干部深刻的認識到統計工作的重要意義,明確的認識到統計工作對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力,使領導能夠對統計工作重視起來并且起帶頭模范作用,對統計工作進行一定的支持和鼓勵,使統計干部能夠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思想上提高對統計工作的認識,并在統計工作中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4.2建立和完善統計工作的工作機制。可以利用《統計法》,對統計干部進行法制教育,明確統計工作的目標,并且制定相關的考核標準。建立和完善統計報表制度以及統計數據指標體系,并且對落后的統計方法和手段及時的進行改革創新,以保證統計方法的時效性。建立統計工作的監督考核體系,落實統計工作的相關制度,提升統計數據的精準度,進一步促進統計數據質量的提高。4.3改革領導干部片面強調“業績”的考核制度。統計工作中出現“數據誤差”的一項重要影響因素就是領導干部的考核標準,常常“以數字論英雄”,片面的強調GDP增長而忽視了實際客觀因素,直接造成了統計數據失真。因此,要對領導干部片面強調業績的考核制度進行改革,從根本上抑制和消除“數據誤差”的產生。4.4加強統計干部的業務素質的提高。
一支精干的、專業的統計干部隊伍是統計工作良好展開的基礎條件和重要保證,因此,必須加強統計干部工作隊伍的建設。加強對統計干部的業務素質的培訓和提高,首先是思想培訓,使其具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其次是對統計專業知識的培訓和教育。統計干部必須熟悉統計的知識技能和工作流程,以確保統計數據資料的準確和完整。4.5加強統計系統的網絡建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已經進入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因此要提高企業的統計工作管理水平,就必須加強統計系統的網絡建設,實現其自動化。加強網絡建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人為因素造成的“數據誤差”,并且能夠實現數據信息擴大化,強化數據信息功能,實現數據信息共享。
5結論總之只有有效的降低“數據誤差”,才能夠真正提高統計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才能有效的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有序的發展,從而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