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大社會公眾是公共資源的所有者。隨著政府對宏觀經濟調控的增強,相應的政府部門為了更好地提供服務,加強管理和控制使公共開支額度與日俱增,在此情況下,就需要廣泛開展政府績效審計。西方國家開展政府績效審計較早,現已成為世界審計發展的主流,我國尚處于初級階段。為了有力推動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發展,本文擬以國內政府績效審計研究現狀為切入點,從缺少政府績效審計依據和執業準則,以及績效審計需求與供給嚴重失衡兩方面出發,重點分析了當前政府績效審計發展面臨的問題。政府績效審計理念在我國審計實踐中已初見端倪,本文認為不應以傳統審計的工作定式和知識結構來構架新型政府績效審計,而應在現有審計環境和現代技術方法平臺上構造政府績效審計。本文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構建績效審計的法規依據與執業準則;明確績效審計人員的工作職責與權限;提升績效審計的有效供給,緩解供需矛盾;構建績效審計評價標準體系以及加強政府績效審計應用理論研究;做好相關的基礎工作和配套改革等對策。此外,通過績效審計信息的建立,將各種典型案例搜集歸類,也可以為后來的績效審計工作提供大量經驗數據。通過這些可以切實推動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順利發展。
(劉黎整理自《財貿經濟》2006年第11期,作者:齊興利 尹平 徐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