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摘要】
小微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融資難這一棘手難題一直困擾著其發展。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商業銀行的低息貸款等傳統模式,都沒能幫助小微企業走出困境。針對小微企業“急、短、少”的融資需求特點,我們需要創新融資機制。以行業協會為主要形式的產業集群模式,便是一種很好的思路。本文通過對集群式融資的優勢分析,來探究如何完善小微企業集群式融資機制,從而助其走出融資困境。
【關鍵詞】
小微企業;融資機制;產業集群
目前,小微企業數量已占到我國企業總數99%以上,廣泛分布在城市鄉村,基本涵蓋了國民經濟的所有行業,已經成為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黨和政府也在不斷加強對其關注。然而,長久以來的融資難題并沒有得到實際解決,反而愈加凸顯,這嚴重制約著小微企業的發展,甚至引發了前段時間的溫州“跑路潮”事件。在破解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上,以往學者研究多集中于企業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很少從產業集群的角度挖掘小微企業融資新途徑。在轉換思路的同時,首先要分析小微企業的行業特點與融資困難所在。
1 小微企業行業特征與融資特點
小微企業一般規模小、固定資產比重低、資金周轉快,這決定其“短、快、少”這一獨特的融資需求。在融資期限上較短,多為由于生產周期而需要的臨時性周轉資金。在融資額度上較少,一般單筆融資資金在500萬以下。因為缺少必要的抵押物,在銀行信用貸款上的需求迫切。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1家族式企業現象普遍,信用風險大
其一,小微企業的業主多為白手起家,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創業時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現在多有所成就,很多企業老板開始生活腐化奢靡,賭博盛行,有的欠下巨額高利貸,最終導致企業倒閉。因此,小微企業業主的個人行為和道德水平也是金融機構放貸或民間資本借款重要的評估點。其二,小微企業以家庭式經營為為主,家庭成員占據主要職位。缺少專業的管理人員和必要的財務專員,這使得小微企業業務管理混亂,賬目不清,形成不了科學有效地管理體制。很多小微企業在創辦前幾年就面臨著破產。
1.2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大,融資渠道窄
作為市場經濟最活躍的一份子,小微企業都有著發展成為中大型企業的良好愿景。它們數量多,資金需求大。然而,融資難一直阻礙著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又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加上小微企業自身可抵押資產少、生產經營不穩定,絕大多數企業難以發行股票或債券,在資本市場融資也基本不可能。考慮風險因素和貸款規模,商業銀行也給小微企業貸款設置了很高的門檻。至于政府的扶持政策,對于龐大的小微企業資金需求,也只能是杯水車薪,只有少部分科技型企業能獲得地方政府少量的財政資金。在外源性融資模式舉步維艱的情況下,很多小微企業只好選擇在親朋好友之間相互拆借、職工內部集資等民間借貸方式。
1.3小微企業信貸周期短,融資成本高
小微企業在融資需求上存在貸款需求急、需求頻繁、金額小的特點,對于流動性強的短期貸款具有很強的依賴性,這些貸款資金主要用于企業日常生產支付和原材料的購買。此外,小微企業從銀行獲得融資貸款的利率較高、相關費用多。目前,商業銀行和城信社對小微企業貸款一般在法定利率基礎上浮30%,農信社更是上浮50%,這使得融資成本太高。由于信用環境體系建設落后,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貸前調查成本高。企業財務管理不規范,銀行對其內部管理了解不透徹,不敢輕易放貸,即使放貸,規模也有限,利率也遠高于基準利率。同時,為獲得貸款,小微企業還要向地方政府部門、中介機構和銀行支付各類費用。
2 小微企業集群式融資模式研究
小微企業雖然數量眾多,但是單個企業實力有限,社會影響力也很小。將某個區域內的同行業企業聯合起來,聚小成大,產業集群效益就會越來越明顯,在融資上也發揮獨特的優勢。例如,某個地區同行業之間成立一種互助性質的行業協會,它可以充當政府、企業之間的中間層,代表和維護會員企業的利益。小微企業需要融資時,行業協會可以介入其中,依靠自身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減少企業融資成本。或者,依靠政府的支持,通過產業集群擔保幫助無法向銀行提供有效抵押物的小微企業解決融資問題。
2.1集群融資的特殊功能
首先,具有規模優勢。同一個區域內小微企業在地理上相距不遠,形成空間集聚,日常生產聯系緊密,企業之間相互協同,形成強勁、持續的競爭優勢,產生集群效益。集群內的企業會更容易獲得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比如財政的補貼、稅費的減免、銀行的低息貸款。小微企業多為成熟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經濟活力強。在集群內,企業資本積累快,經濟增長率高。銀行通過放貸獲得利益后,一般會選擇繼續放貸并擴大貸款規模。
其次,集群融資具有信用優勢。從本質上講,小微企業融資難在于信息的不對稱,是一種信用困境。在集群內,各個企業既有專業分工也有產品互補,是一種相互競爭與相互協作的關系。集群內的小微企業為了獲得良好的生產和經營環境,必然會加入各種形式的行業協會、行業中介,以加強企業間的聯絡。這對于銀行來說,可以很容易地獲得關聯企業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以及企業主的個人資信,從而大大降低違約率。
2.2小微企業集群融資的模式
集群式融資是指通過集群內小微企業的相互制約關系,將小微企業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進行共同融資,實質是風險共擔、資金優化配置的過程。現階段,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由于產業集群程度的不同,逐漸形成以下兩種主要集群融資模式。
(1)行業協會融資模式。行業協會充當著小微企業與金融機構連接橋梁的作用。它可以減少借貸過程中的信息成本,降低金融機構承擔的信用風險。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相繼出現了“撫松模式”、“下關模式”和“溫州模式”。行業協會這種集群融資模式也完成了從初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蛻變過程。在傳統的初級模式中,行業協會只發揮單一的信息中介職能,減少金融機構的信息成本。現階段的高級模式是一種整體授信模式,是對原有的聯保授信模式的發展。在這種模式下,行業協會高度介入小微企業的融資活動中。行業協會牽頭各會員企業繳納一定數額的互助保證金和風險準備金,形成“互助成長基金”,行業協會是基金的管理者,并以此作為小微企業申請貸款的擔保。
作者:梁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