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開展遠落后于西方,上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的表外業務在規模和品種才有了增加和延伸,表外業務作為金融行業創新成果和商業銀行日益增長的利潤點,不僅蘊藏著較大的經濟收益,同時潛藏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商業銀行表外業務迅速發展,隨之涌出的風險也多種多樣,呈現風險程度高、管理難度大等特點,如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近年來,商業銀行金融體系由于金融體系全球化的深入,商業銀行自身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和挑戰。傳統的經驗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紛繁的金融體系創新要求,原先僅靠強大的資本支持來獲取一定經濟利潤的存貸方式,遠遠實現不了商業銀行對經濟利益的需求,此時為賺取高額利潤,商業銀行表外業務應運而生。
1.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特點
目前,我國金融工作會議已經指出加強對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有效監測和全面管理,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嚴格銀行各項審查業務、加大風險評估操作、完善信用額度管理,有預見性的進行風險防范,加強風險管理水平,目的在于確保我國金融體制及商業銀行業務更好發展。一般涉及銀行當期損益的經營活動,又不對其資產負債產生影響,按照通行的會計準則不列入資產負債表,而且能夠改變銀行資產報酬率的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稱之為商業銀行表外業務。
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風險有相互交叉相互交集的特征,往往看似簡單的一項業務可能聚集了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多種風險。各項風險交織一起也極為復雜,不僅增加了外表業務的風險程度,而且增加了其風險管理決策的難度。表外業務在特定的可能轉為事實,或在市場波動的趨勢下,隨時有可能轉化為表內業務,由表外核算轉換為表內核算,于此同時增加銀行經營的風險程度。
表外業務風險種類較多,風險隱蔽性較強、破壞性巨大,各種風險交織呈現,涉及人員、部門、操作較廣,針對風險防范點較為分散,部分客戶信息透明度不高,風險預測難度大,各種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對稱等導致商業銀行難以掌控表外業務的質量。
2.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的意義
2.1 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有利于提高銀行核心競爭力和收益
高收益必有高風險,商業銀行作為經營風險的行業,自身的風險管理方式和能力尤其重要。在追求高收益增長的同時,實施必要的風險管理手段,加強風險預測和評估,減低風險指數,才能保證商業銀行的競爭力,以此確保銀行各項業務穩定經營和發展。
2.2 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有利于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
資產、負債、表外業務是商業銀行業務核算的三個方面。其中表外業務代替了傳統的以資本充足為基礎存貸業務,并隨著金融體系的全球化,商業銀行經營模式日益趨于國際化、資產證券化。外匯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及金融衍生品在合理的現代化的風險管理技術識別水平下,不斷為商業銀行創造和拓展新的利潤空間。
2.3 加強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是金融監管的必然要求
通過表外業務提高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防范和減低表外業務風險指數也成為重要問題。銀監會為加強表外業務風險管理和保障金融行業安全、穩定經營和發展,出臺了《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指導》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等一系列相關法規文件。加強表外業務的風險管理和授信管理,嚴格審核各項流程、信息、文件,合理授權。
3.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主要風險管理分析
要對表外業務風險進行有效管理,首先要了解商業銀行表外主要面臨著哪些風險,文中主要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進行簡要分析,各種風險交織風險系數增大。
3.1 信用風險管理
在表外業務服務的對象中,如果服務對象因為各種原因導致不能履行合同規定的相應義務,此時銀行則遭受損失風險,這種因信用違約的行為叫信用風險。當合同規定下的債務人不能支付相應的款項給予約定債權人時,因為當時合同的簽訂方是銀行,此時銀行就有可能成為合同規定下的債務人,也就是實際債務人,無形中增加銀行的風險系數。因此,增加客戶信息審核力度、實行信息動態管理標準、進行授信額度調查,運用現代化高新技術進行信息實施跟蹤,或通過墊款率等減少銀行因信用產生的風險。
3.2 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市場價格產生變化而致使債權人遭受損失的風險。市場價格波動一般由于銀行利率、商品、股票、債券行情等變動產生的風險,又叫價格風險。近年來,股票市場不景氣,很多顧客投資股票市場,目的在于收取高額利潤,但實際情況是股票市場價格波動太大,部分收益變為負值,此時顧客和銀行同時受到損失。
市場風險很難實現人為控制,降低市場風險應增加理財人員風險意識,運用風險價值管理工具,掌握信息各界最新理財動態,適時調整理財策略,限制市場風險理財額度,監測、預測、監管市場風險狀況。
3.3 操作風險管理
操作風險管理是指由于銀行內部程序、人員、技術等操作失誤或內部控制不完善造成的損失風險。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工具和業務操作相對于傳統存貸業務流程上較為復雜,由于各種規章制度不完善,出現違規、越權、失誤操作等。操作風險是人為可以避免的風險管理,加強各個操作管理上的流程,使之每個工種工作細化,完善內部控制程序,加強監督管理,更夠很大程度上降低操作風險概率。
表外業務風險不僅涉及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也包括流動性風險、基差風險、經營風險、結算風險、籌資風險、信息風險、定價風險等。不同銀行間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方式不同,但整體來說都必須要增加風險管理技術和水準。
4. 結束語
金融行業全球化、證券國際化發展過程中,商業銀行表外業務也隨之迅猛發展,對于我國銀行業來說是機遇,也蘊含著巨大挑戰,其對宏觀調控和貨幣政策穩健實施的影響不容忽視。表外業務在增加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和高額收益同時,如果風險管理實施較為完善和有效,有利于保障商業銀行的經營穩健發展。表外業務迅速發展同時,我們也應該清楚的認識到表外業務存在的風險多種多樣。各種風險相互交織進行,產生放大效應,不僅增加了風險系數,而且使管理難度加大。目前,我國各種針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制度相對不完善,無論在法律層面上還是在人才培養上,無論是在內部管控上還是在外部監管上,都存在著各種問題,由此可見,只有緊抓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提高各種審核標準,加大風險管理水平,使表外業務工作做到信息透明、授信額度高、風險系數低,有理可依、有據可查,保證我國金融行業和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健康、穩定、安全經營和又快又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本年.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研究.[J].現代商業銀行,2013(5):12-14
[2]鄭弘.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研究.[J].金融置業周刊,2010(1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