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應縣魯垛鎮財政所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三到位”
寶應縣魯垛鎮財政所用“三到位”深入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是宣傳到位。該所領導利用工作例會等帶頭講理論、講意義,引導職工互相講心得、講體會;同時,還不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著力排查解決問題。二是學習到位。該所組織員工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及中央有關文件等,使每一個職工都能知曉開展活動的意義和價值。三是結合到位。該所將教育實踐活動與所財政工作相結合,明確所有工作人員必須“接地氣”、下基層,與群眾打成一片,杜絕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不良風氣。魯垛鎮財政所
寶應供電魯垛所從小事做起踐行群眾路線教育
“你好,我是朱斗村西蕩組的,現在家里沒電,不知是何原因,特向你們報告一下。”4月18日一大早,魯垛供電所營業廳工作人員接到農民張兆來打來求助電話后,及時趕到該農戶家中,仔細檢查后發現是用戶的保險絲斷了,通過立即更換后使該戶恢復了正常供電。該所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堅持把滿足人民群眾的日常用電需求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從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詮釋“你用電、我用心”的服務理念,受到了群眾的普遍好評。朱正武
寶應供電魯垛所臺區互查促管理提升
今年來,寶應供電魯垛所創新舉措,首次組織開展了對管理臺區實施互查活動,為進一步提升社區經理對管理轄區內的業務能力,取得了顯著成效。具體的做法:一是成立了以所長、四大員工和班組長為成員的互查小組,確保互查活動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二是科學制訂互查活動方案。即在每個社區檢查兩個臺區,一個由社區經理自己推薦,一個由供電所隨機抽取,重點檢查在責任落實、制度執行、隱患整改等方面存在的“短腿”問題。三是考核評比。將檢查得分情況對社區經理進行排名考核。此舉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朱正武
欠發達鄉鎮缺乏必要的資金是不爭的事實,如何使財政從收支矛盾的困擾中解脫出來,筆者通過調查,提出以下建議與對策。
一、現狀與問題
一是挪用專項資金。目前,鄉鎮財政實施的是分稅制管理體制,對經濟欠發達的鄉鎮來說,導致鄉鎮事業發展缺乏必要的資金保障,有的僅能維持“吃飯”,有的連保證“吃飯”都十分困難。為籌措資金解決事業發展問題,欠發達鄉鎮政府只能多向各有關部門爭取專項資金。認為專項資金是塊“唐僧肉”,“不要白不要”。基于這樣的認識,把“要”當作生財之道,熱衷于送請示要資金、爭項目、爭撥款,甚至出現以同一個項目分送多個部門,沒有可行的項目就隨便硬掛一個的現象。勤“要”必多“撥”。資金要到后,為讓項目資金流轉出來,彌補財政資金的不足,在臺面上按要求進行了專項核算,以應對上級檢查方面。二是稅收與征管缺位。欠發達鄉鎮財政收入主要來自稅收,為提高稅收業績,政府對稅務部門采取核定收入任務與獎勵配套的激勵措施,推行稅收任務核定收支基數、超收分成的管理辦法。但在運行過程中容易產生買稅、越權加大稅收優惠政策、相互掏挖稅源、有關單位與財政部門討價還價等不利之處。三是財政工作監督缺失。鄉鎮財政所屬于雙重管理單位,由于人手少,業務量大,在財政收支等業務工作方面輕管理,存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做法,使財政監督管理乏力。加之鄉鎮黨政工作相對來說比較繁雜,中心工作比較多,在分解工作時往往對財政人員下達一定的中心工作和考核任務,無意中削弱了財政監督管理工作的力度。由于鄉鎮財力相對比較困難,導致財政所只注重財政資金的籌集,力求解決好經費來源問題,輕視了財政監督管理工作,使鄉鎮財政收、支、管、監各項職能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二、建議與對策
一是要更新觀念。面對欠發達鄉鎮財政困境,等、靠、要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要樹立以發展經濟促進財政增收的理念,重在努力發展經濟上下功夫。二是要建立對欠發達鄉鎮的轉移支付制度。當前,欠發達鄉鎮經濟相對貧困已是不爭的事實,要改變鄉鎮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現狀,必須在激勵鄉鎮加快發展經濟步伐的同時,建立對鄉鎮政府的轉移支付制度,此舉不僅可使鄉鎮從收支矛盾突出的困擾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精力考慮發展經濟問題,而且還能促進鄉鎮正確使用各項專項資金,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防止違法違規問題的發生。三是要加強專項資金的跟蹤監督。監督工作必須貫穿資金分配、使用的全過程,既要開展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督,又要對某些資金的使用進行專項監督檢查。財政所要正確處理鄉鎮黨委政府分配的中心工作與財政本職工作的關系,重視財政監管工作,履行好財政職能。鄉鎮政府應加強對專項資金日常管理;對項目實施進度和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項目完成后,應及時向財政等有關部門報送專項資金支出決算和使用效果的文字報告。上級財政和有關各業務主管部門要對已完成的項目進行驗收檢查,對各級各部門配套資金建設項目組織聯合檢查,以防止專款移用。
○朱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