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企業境外上市所涉及的審計業務將逐漸被納入監管范圍。
日前,財政部發布《會計師事務所跨境執行審計業務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并正在向有關單位征求意見。
這份征求意見稿被業內認為是一次進步,它填補了會計師事務所跨境執行審計業務的制度空白。中國會計學會審計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東北財經大學博士生導師劉明輝認為,它為解決事務所的跨境監管矛盾有直接意義,為今后的跨境監管合作帶來積極影響。
解決審計市場準入問題
此前,我國發布《境外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內地臨時執行審計業務暫行規定》,主要是針對境外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內地臨時執行審計業務。但是,我國對于內地企業境外上市所涉及的審計業務尚無相關規定。
而征求意見稿第三條和第五條明確了對此較特殊審計業務的規范。如果是在境外監管機構注冊、登記或經境外證券交易機構認可,獲準為我國內地企業境外上市提供審計服務的內地事務所,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執業準則執行相關審計業務,并承擔相應的審計責任。目前,在美注冊的本土會計師事務所有50家左右。
另外,如果境外會計師事務所要開展內地企業境外上市審計業務,應當與中國內地具有證券資格或者上一年度行業綜合評價排名前100名(以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發布的排名結果為準)的會計師事務所開展業務合作,明確約定審計報告由該境外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責任由境外會計師事務所承擔。
同時,財政部要求,本土會計師事務所均應向財政部門報備上一年度執行內地企業境外上市審 計業務的開展情況。
這實際上將內地企業境外上市涉及審計業務納入了管理范圍。毋庸置疑,這樣的安排有助于我國監管機構了解這些事務所的工作信息、工作程序以及境外上市的內地企業情況和業務特性。
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副院長吳溪認為,在國際化進程中,這是一項基礎性的規定,解決了審計市場的準入問題?!皩τ谶@類業務,事務所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做了之后的影響和后果怎樣?監管機構只有對其知情,才能有效監管。”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有利于解決境外監管機構和本土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爭端,緩解審計責任沖突。關于審計責任,美國堅持審計責任分攤,而國際審計準則和中國審計準則都不采取這樣的審計責任追責方式。
今年1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行政法官就作出一項裁決,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分支機構不得為在美上市公司提供審計服務,為期6個月,原因是這幾家會計師事務所拒絕提供審計底稿以配合SEC的會計舞弊調查。
但是,按照中國法律及監管機構的具體規定,在沒有經過中國政府許可的情況下,中國會計師事務所不得直接向任何外國監管機構提供審計底稿。國際“四大”認為,它們在美國和中國法律之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劉明輝認為,中美兩國在政治體制、意識形態、法律體系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以致在注冊會計師執業質量跨國監管方面無法銜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發布 這份征求意見稿,實際上是在為雙方的監管合作做出努力。該征求意見稿明確境外會計師事務所可以承接內地企業境外上市的審計業務,只是設置了要與本土所合作等條件。
跨國公司和部分本土所受益
事實上,解決境外監管機構和本土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矛盾,也就保護了中國跨國公司的利益。
如果SEC最終維持年初的裁決,國際“四大”中國分支機構在6個月內不得為在美上市公司提供審計服務,那么,有200多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需要尋找新的審計機構。
所以,劉明輝認為,中方這次做出有限的妥協,最根本的考慮還是為了保護我國境外上市跨國公司的利益。另一方面,本土會計師事務所也將因此受益。
根據征求意見稿,具有證券資格或者上一年度行業綜合評價排名前100名的會計師事務所將受益,因為境外會計師事務所在承接內地企業境外上市的審計業務時,必須與上述事務所開展業務合作。
業內人士認為,這些機會將有助于推動本土事務所提升內地企業境外上市審計質量、執業水平和國際服務能力,從而更好地支持和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以及拓展國際市場。
不過,并非所有滿足條件的本土事務所都能獲得更多的機會。
一位內地排名前10名事務所的合伙人認為,如果是境外事務所來尋求合作伙伴參與內地企業境外上市的話,這些境外所就有了選擇權,顯然,已經加入國際網絡的本土會計師事務所的機會更多。因為加入國際網絡后,這些事務所內部采用的審計軟件一致,趨同性更好,內部協調更好,而且有合作基礎。
因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不排除此后有更多會計師事務所積極爭取加入國際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