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財務管理論文 > 研發支出資本化、項目責任與真實盈余管理

研發支出資本化、項目責任與真實盈余管理

【摘要】本文采用實驗研究方法,檢驗了研發支出會計政策與項目責任這兩個因素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發現,研發支出資本化、項目經理對項目承擔高度責任這兩種情況,都可能會導致經理采取過度投資形式的聲譽驅動的真實盈余管理,并且當研發支出資本化且經理承擔高度項目責任時,與項目掛鉤的個人薪酬會加大項目經理過度投資的可能性。
【關鍵詞】研發支出 資本化 費用化 盈余管理 過度投資

一、引言
當今社會,企業的研發活動對企業競爭和發展至關重要。企業研發活動的確認、計量及披露將直接影響企業的財務報告和經濟活動。制定科學的研發支出會計政策能夠更好地鼓勵企業對高新科技的探索與投資,真正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甚至提高整個國家的科技創新水平。
2007年之前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研發支出全部費用化。2007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會計準則中明確規定,我國研發支出分為研究階段支出和開發階段支出,其中研究階段支出在當期全部費用化,開發階段支出實行有條件的資本化。這體現了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也是對以前完全費用化的會計處理進行的修正。新會計準則的研發支出有條件資本化的會計政策在某些方面抑制了盈余管理行為,但同時在某些方面又為盈余管理提供了方便。國內外有大量經驗證據表明,當研發支出費用時,企業很有可能通過削減研發支出來調節盈余,以達到避免虧損、平滑收益、提高薪酬等目的。也有經驗證據(Lev和Zarowin,1999;Oswald和Zarowin,2007)表明,研發支出資本化會計政策能抑制住削減研發支出的傾向,并且有很好的市場信號傳遞作用。同時,還有一些研究(Suzanne Landry,2003;Nicholas Seybert,2009;許罡和朱衛東,2010;李世新和張燕,2011)表明,企業會利用研發支出資本化這一會計政策進行盈余管理。
研發支出費用化和資本化這兩種會計政策選擇會以不同方式影響盈余,我國新會計準則中的研發支出會計政策的變更導致企業的盈余管理方式發生了變化。從削減研發支出的盈余管理行為,到調整研發支出費用化和資本化的比例等行為,大多數研究關注的都是研發活動的投資不足問題,忽略了研發活動的過度投資問題。然而,研發活動的過度投資在企業利益和持續發展以及市場信息的傳遞等方面,都有著嚴重的危害。新會計準則中研發支出有條件的資本化這一會計政策,卻為利用研發支出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提供了方便。因此,檢驗研發支出資本化是否會導致研發活動的過度投資就顯得十分必要。
二、研究假設
研發支出有條件資本化的會計政策規定,研究階段支出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支出符合五項資本化條件時,按實際發生的金額計入資本化支出。實務中通過“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和“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兩個明細科目進行核算。當研發項目完成時,符合條件的資本化研發支出轉入“無形資產”。然而許多研發項目是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的,并必須要在多個階段對項目進行評估,最終有些研發項目不得不以失敗告終。放棄失敗的項目會使得已經資本化的研發支出要轉入當期損益,也將會對當年的財務報告產生重要影響。
Kanodia、Bushman和Dickhaut(1989)的研究表明,當項目結果影響項目經理的職業名譽時,因放棄項目即表示項目失敗,項目經理很可能通過過度投資來遮掩項目的低質量并維持他的職業聲譽。Nicholas Seybert(2009)的實驗研究也表明,在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條件下且經理須對項目負責任時,研發支出資本化會導致以過度投資為手段的名譽驅動的盈余管理。基于大量的經驗證據和理論分析,筆者認為在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會計政策下,項目經理在面對是否放棄失敗項目的選擇時,考慮到放棄項目會影響職業聲譽和企業的當期利潤,研發項目經理很可能會過度投資,放棄更優的可替換項目而選擇繼續維持失敗項目。
由此,提出假設1:在僅考慮研發項目對經理名譽影響的情況下,研發支出的會計政策以及經理對項目承擔的責任程度這兩個因素,會影響經理過度投資的可能性。即研發支出資本化以及經理對項目承擔高度責任,都會促使項目經理過度投資。
宋在科(2008)表明,企業一般是以與經營業績緊密聯系的管理報酬為手段,對管理層進行激勵和約束,這也導致了管理者可能通過會計政策選擇來進行利潤操縱,從而提高自身報酬。本文認為,放棄項目會降低企業當期利潤從而降低自身報酬,項目經理為了維持自身的報酬水平很可能對失敗項目進行過度投資。
由此,提出假設2:研發項目對項目經理個人報酬的影響,將促進項目經理過度投資。即當研發支出資本化且經理對項目有高度責任時,相對于僅考慮研發項目對經理名譽影響的情況下,在考慮名譽和個人報酬雙重影響的情況下項目經理過度投資的可能性更大。
由于我國研發項目的信息披露不夠全面,很多數據難以獲取,使用實證方法檢驗以上假設受到很大的局限。為了更好地檢驗研發支出資本化、項目責任與盈余管理之間的因果關系,本文將采用實驗研究方法進行研究。
三、實驗設計
(一)實驗被試
本實驗選擇我國某重點大學商學院MBA學員、MPACC二年級學員、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作為實驗被試。選擇MBA學員、MPACC學員及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可以基本確保實驗對象具備充足的財務知識,能夠正確理解和把握研發項目投資決策與會計處理,并有足夠的能力來完成本項實驗任務,因此使用MBA學生、MPACC學生和會計專業碩士研究生作為企業研發項目經理的替代,是符合本實驗被試的要求的。本實驗測試者共計70人,扣除未通過操控檢驗的16人,有效測試54人。
(二) 實驗設計
為簡化研究,本實驗以不考慮現行的會計準則以及任何稅賦問題為前提,實驗中假設的研發支出資本化和費用化都是完全的資本化和完全的費用化。這樣進行假設的目的是為了更純粹地考察研發支出資本化與盈余管理的關系。
本實驗采用2×2被試間實驗設計,實驗中的兩個自變量分別是研發支出會計政策和項目責任程度。研發支出會計政策的兩個水平為研發支出費用化和研發支出資本化;項目責任程度的兩個水平為對項目承擔低度責任和對項目承擔高度責任。本文考察的是上述自變量對項目經理盈余管理程度的影響,而本文主要研究的盈余管理手段是放棄更優項目來維持失敗項目的過度投資行為。因此,本實驗的因變量為項目經理替換項目的可能性。
(三)實驗任務及過程
本實驗是分別在MBA、MPACC和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課堂上進行的,將實驗材料分發給測試者,待測試完成后收回。實驗材料包括三部分:首先是實驗情景介紹。其次是對研發支出會計政策和項目責任的操控內容,要求被試在不同的假設下對將甲項目替換成乙項目的可能性大小進行打分,分數從0分到10分,0分表示堅持甲項目不做任何替換,10分表示絕對替換成乙項目。最后是“后續問題”的信息包,包含操控檢驗和人口統計問題,以及兩個用來評估被試關于現金流量和凈利潤對管理者和投資者的相對重要性的問題。引出關于現金流量和凈收入的重要性,是為了評估它們是否顯著影響被試放棄替代項目更高的現金流量的意愿。
實驗情景介紹為:假設實驗被試為某公司研發項目部經理,啟動甲項目的第一年投入3 000萬元,第二年(即決策當年)需要再投入3 000萬元。該項目產品生命周期預計為3年,來自銷售的未折現現金流預計每年6 000萬元,即在第三年到第五年間每年收入6 000萬元。在啟動甲項目的第二年,由于設備技術問題,甲項目每年的現金流入從6 000萬降為4 000萬元,此時,有個替換項目乙可以投資。乙項目只需在當年投入3 000萬元,則可在第三年到第五年每年收入4 500萬元。但是,由于投資資金有限,投資乙項目則必須放棄甲項目。
在研發支出費用化的會計政策下,第一、二年分別投入的3 000萬都在投入當期計入費用,影響當期損益。在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會計政策下,如果堅持甲項目,則第一、二年分別投入的3 000萬先計入“研發支出——資本化”,在第二年項目完成后轉入無形資產,并在第三年到第五年進行攤銷;如果在第二年將甲項目替換成乙項目,則把第一年甲項目投資的3 000萬轉入當期損益,第二年乙項目投資的3 000萬在乙項目完成時轉入無形資產。
因此,在研發支出費用化下,將甲項目替換成乙項目,不僅不影響當年(即項目的第二年)的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還可能會為以后三年平均每年增加500萬元的凈利潤和現金流。而在研發支出資本化下,將甲項目替換成乙項目說明甲項目失敗,且導致替換項目的當年(即啟動項目的第二年)減少3 000萬元的凈利潤,但也可能使以后3年中每年多增加1 500萬元的凈利潤。同時,這對當年的現金流量表沒有影響,并可能使以后3年每年增加500萬元的現金流。
四、實驗結果及分析
(一)假設1的檢驗
我們采用方差分析檢驗研發支出會計政策和項目責任程度對項目經理替換項目的可能性的影響。首先,進行了對比系數的單因素方差分析。本研究的正交對比權重系數是通過每個樣本均值與總樣本均值的差來分配的。因此,本次方差分析中資本化—低責任,費用化—低責任和費用化—高責任這三個單元的對比權重是1,資本化—高責任的權重為-3(因為該樣本替換項目的可能性評分會較低)。對比系數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1顯示,研發支出會計政策與項目責任的雙重作用對替換項目的可能性有顯著影響(F=21.565,P=0.000),說明在僅考慮研發項目對經理名譽影響的情況下,當研發支出資本化且經理對項目承擔高度責任時,項目經理替換項目的可能性更小,更有可能進行過度投資。也就是說,當研發支出資本化且經理對項目承擔高度責任時,很可能發生以過度投資為手段的聲譽驅動的盈余管理行為。

為了進一步檢驗研發支出會計政策和項目責任這兩個因素對替換項目可能性的影響,本文進行雙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見表2,研發支出會計政策和項目責任的主效應均顯著(F=14.533,P=0.000;F=50.013,P=2.18E-11)。研發支出會計政策主效應顯著說明,在研發支出費用化和資本化這兩種會計政策下,項目經理替換項目的可能性存在明顯差異。項目責任主效應顯著說明,在項目經理對項目承擔的責任程度高和低這兩種情況下,項目經理替換項目的可能性存在明顯差異。此結果與單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的結果相同,即研發支出資本化與對項目承擔高度責任這兩種因素都會使經理替換項目的可能性降低,導致以過度投資為手段的聲譽驅動的盈余管理行為。

表3及下圖顯示,對項目承擔高度責任與研發支出資本化這兩個因素都會促使經理替換項目的可能性減小,這一結果支持了假設一。

(二)假設2的檢驗
對于假設2,本文分別就“僅考慮項目對經理聲譽的影響”和“同時考慮項目對經理聲譽和報酬的雙重影響”這兩種情景,采用成對樣本t檢驗的方法對這兩種情景下的“高度責任—研發支出資本化”樣本組進行兩兩對比,以檢驗與項目相關的經理個人報酬是否會影響經理替換項目的可能性。
進行成對樣本t檢驗,首先采用雙樣本F檢驗來進行方差齊性檢驗,檢驗結果說明該樣本具有方差齊性,適合進行成對樣本t檢驗。由于本文要檢驗的是“同時考慮項目對經理聲譽和報酬的雙重影響”情景下的替換項目可能性是否比“僅考慮項目對經理聲譽的影響”的可能性更小,此檢驗規定了方向,因此采用t檢驗的單側檢驗更精準合適。

成對樣本t檢驗結果表4顯示,兩組樣本差異顯著(p=0.027),這說明當項目經理對項目承擔較高責任且研發支出資本化時,與項目掛鉤的個人報酬會降低經理替換項目的可能性,促使項目經理過度投資。也就是說,當研發支出資本化且經理對項目承擔高度責任時,很可能發生以過度投資為形式的聲譽、報酬雙重驅動的盈余管理行為。
(三)后續檢驗
在實驗中我們還進行了一個后續調查,以評估實驗參與者是否預期到過度投資,以及他們如何預計在兩種研發支出會計政策下放棄初始項目對自身和公司的影響。
在后續調查中,實驗參與者回答了五個問題:①在哪種情況下項目經理更可能繼續他們的初始項目。②當他們放棄項目時在哪種情況下項目經理更擔心他們在公司的聲譽。③在哪種情況下放棄項目會對項目經理在公司的前途有更大的負面影響。④在哪種情況下放棄項目會對公司股票價格有更大負面影響。⑤假設當期要做出項目放棄的決定,公司在不考慮該項目的影響下每股盈利剛好能達到分析師的預測,此時在哪種情況下你更可能主張繼續項目。
實驗參與者通過9分表格給出選擇,1分對應情景A(研發支出費用化)而9分對應情景B(研發支出資本化)。以上5個問題的回復分數均值分別為6.03、6.33、5.20、6.06、5.89,回復分數均值都大于5分,表明實驗參與者具有選擇研發支出資本化的傾向。
前三個后續調查問題的目的是為本研究的假設1提供進一步的證據。第一個調查問題的回復結果表明,當研發支出資本化時,參與者預計有更大程度的過度投資。第二個問題回復結果表明當研發支出資本化時,參與者預計管理者更加擔心放棄項目導致的資產減值會影響他們的聲譽, 這符合對目光短淺的過度投資的聲譽解釋。關于盈余管理的聲譽解釋似乎得到承擔項目責任的項目經理的支持,因為第三個問題說明當研發支出資本化時參與者預計資產減值對管理者在公司的實際前途有更大的損害。
后續調查的最后兩個問題是關于資本市場壓力的,調查結果表明參與者預計研發費用資本化時,放棄項目對股票價格有較大的負面影響,并且當研發項目減值將導致公司達不到收益基準時,他們將更有可能繼續初始項目。因此,當公司股票價格或當期報表結果與管理者薪酬掛鉤時,項目經理會為了自身薪酬而繼續投資初始項目,造成過度投資。這也為本文的假設2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
綜上所述,后續調查的結果支持了前文的實驗結果,并表明了過度投資是值得關注的,尤其是當項目經理對自己的聲譽和薪酬感到擔憂時。因為當研發支出資本化時,放棄需要承擔責任的項目會對經理的未來前途有較大的負面影響,過度投資可以是一個避免聲譽和報酬受損的理性策略。而且,在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條件下高層管理人員更傾向過度投資這一現象也表明,研發支出資本化很可能引發真實盈余管理。
五、研究結論
研發支出會計政策的變更會導致企業盈余管理行為的變化,實務界關注點從研發支出費用化引發的研發活動投資不足問題,逐漸轉變為研發支出資本化可能引發的研發活動過度投資問題。本文采用實驗研究方法,檢驗研發支出會計政策與項目責任這兩個因素對聲譽驅動和報酬驅動的真實盈余管理的雙重影響。
本實驗研究發現:①研發支出會計政策以及項目責任會影響項目經理對研發活動的投資選擇。當研發支出資本化且當經理對項目承擔高度責任時,經理更有可能繼續初始項目,放棄更優的可替換項目,從而導致以過度投資為手段的聲譽驅動的真實盈余管理。②當研發支出資本化且經理對項目承擔高度責任時,與項目掛鉤的個人報酬會降低經理替換項目的可能性,促使項目經理過度投資。也就是說,當項目經理對項目承擔高度責任且研發支出資本化時,經理很可能發生以過度投資為手段的聲譽、報酬雙重驅動的真實盈余管理行為。
基于實驗研究結論,提出一些關于研發支出會計政策的建議:①加強審計師對企業研發支出項目的審計,特別是R&D的開發階段。②加強企業內部對研發投資的審核。③加強對企業研發支出信息披露的監管。④把管理層的薪酬獎勵和企業長期利益掛鉤。
【注】本文研究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與實踐研究”(編號:10XJY030)資助。
主要參考文獻
1. 李世新,張燕.盈余管理、信號傳遞與研發支出資本化.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28
2. 王艷,馮延超,梁萊歆.高科技企業R&D支出資本化的動機研究.財經研究,2011;4
3. 馬如飛.管理者收益、R&D支出與盈余管理——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江西社會科學,2012;2
4. 肖海蓮,周美華.R&D支出與盈余管理——基于R&D會計政策變更的經驗證據.證券市場導報,2012;10
5. 李莉,曲曉輝,肖虹.R&D支出資本化:真實信號傳遞或盈余管理.審計與經濟研究,2013;1
6. 許罡,朱衛東.管理當局、研發支出資本化選擇與盈余管理動機——基于新無形資產準則研發階段劃分的實證.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9
7. 宋在科.企業會計政策選擇.會計研究,2008;6
8. 劉尚,李其澤.高科技上市公司研發費用會計核算規定對盈余管理的影響.財會月刊,2008;24

【作  者】
傅蘊英(博士) 蘇雨媚

【作者單位】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重慶 400030)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