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銀企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在需要申請貸款時多次被拒絕,而銀行也因存在著大量的閑置資金,增加了機會成本。如何有效消除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已成為我國各學者共同關注的課題。本文從內外部環境入手,以信息不對稱的角度來分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并通過客觀的分析,為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 信息不對稱 融資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投入,中小企業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需要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以及資金結構,通過一定的融資渠道,并采取適當的方式來獲取所需的生產資金。可見,資金是一個企業發展的立足之根本,資金的籌集對于正在起步的中小企業來說更是發展過程中的重中之重。資金的籌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前提;是企業再生產、再發展順利進行的保證;是影響到企業的經營好壞與收益分配的重要因素。然而在這些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企業內部的缺陷和外部環境等因素影響,導致其在融資上的困境。而資金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見中小企業在資金籌集上的困境已然成為了其發展的瓶頸。
一、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
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的特殊國情。基于當前國情下的中小企業融資,具有其鮮明的特點:大部分企業偏向于外部融資;但是外部融資的渠道過分狹窄,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往往更偏向于銀行貸款的融資方式;在當前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民間的借貸活動越來越頻繁。
(一)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
直接融資是指企業不借助銀行等金融機構,直接與資本所有者進行資本的融通。目前,直接融資主要的方式有吸收直接投資、商業信用、發行債券以及發行股票等融資方式。據有關統計,我國中小企業間接融資所占比例高達98%,而直接融資卻不足2%。但是由于資本市場準入條件的苛刻,對于無論生產規模還是資金規模都較薄弱的中小企業來說,進入資本市場來擴寬其融資渠道是不大可能的。因為我國在《公司法》和《證券法》中明確規定,只有上市公司才能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其中股票發行要求必須是上市公司,并且注冊資本最低為5000萬,同時要求設立3年后才能上市。面對這些市場準入的高門檻,絕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只能望而卻步。另外,《公司法》中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國有獨資企業和兩個以上的國有企業或其他兩個以上的國有投資主體投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才有資格進行發行公司債券進行融資。可見在我國,金融市場能夠很大程度上市為大中型企業提供資金,而無法真正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所需資金。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度大
對于我國數量極多的中小企業來說,其數量就決定了其所需的資金是極其龐大的,資本市場能夠給予的幫助是微乎其微。所以,我國中小企業采取負債融資也是合情合理的。而銀行以其資金雄厚,信用等級高的形象,無疑是中小企業融入資金的最佳對象。因此,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主要是指以銀行的借貸資金為主的負債融資。但是中小企業在銀行的貸款需求往往得不到滿足。在歷來的調查中,“資金不足”始終被列為中小企業第一位的問題。有資料顯示,90%以上的中小企業的貸款服務得不到滿足或只得到部分被滿足。由于我國中小企業目前在融資模式上過分依賴銀行貸款,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并不樂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十分普遍,涉及全國各個地區和行業。
(三)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
在融資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過高。中小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時,并不像大型企業那樣,受到商業銀行的青睞,因此其貸款過程也會比大型企業的貸款過程復雜得多,當中增加了不少環節。這些環節多為銀行對中小企業信用狀況的調查和考核,當中的費用多數為中小企業來承擔,即使不是由中小企業直接擔負起這筆費用,銀行也通過其他手段,把這部分中間費用轉嫁給中小企業,對于本來融資總額不太大的中小企業,擔負起不少的中間費用,無疑會增加企業的融資壓力。
二、中小企業融資支持體系構建
(一)積極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銀行要健全專門為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的機制。銀行總行要對目前的工作加以改進,努力完善目前的授權授信的方式,應當把一定的貸款審批權力下放到其各個支行中,讓支行來分擔對中小企業申請融資的工作。這樣不僅可以減輕總行的工作壓力,提高對中小企業貸款審批的效率,還能提高支行信貸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另外,要根據不同中小企業的經營特點和經營業績、獲利能力來設置不同的貸款方式和貸款利率,一來可以保障銀行的利益,二來可以滿足中小企業資金的需求。譬如說,對于一部分信用良好,還債能力強的中小企業,銀行對其就可以采取信用貸款的方式。對于一部分經濟來往密切的中小企業,可以彼此之間組成聯保小組,建立起聯保貸款的模式。此外,為了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稱中“道德風險”的發生,可以使企業法人代表和財務負責人貸款連帶責任的方式,假如企業不能按協議的時間及時償還貸款,法人代表和財務負責人就應當承擔無限責任。
(二)降低銀企信息不對稱的不利影響
由前文的分析可知,鑒于我國中小企業自身發展的特點和狀況,其融資方式仍然以銀行的信貸融資為主。對于處于市場上兩種地位不同的經濟主體,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存在是普遍的。所以,我們在研究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時候,要以信息不對稱作為切入點,對于如何有效解決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本文認為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如何讓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得以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存在,使得銀行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和信息成本去獲取中小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因此,商業銀行往往不偏好于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而對于中小企業財務信息和經營狀況信息等方面的收集工作,可以借以更具權威和公信力度的相關機構或部門的幫助,并通過信用評級工作,緩解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存在的矛盾。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中小企業身上,它們對銀行發放貸款的標準也難以有一個很好的把握。因此,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同行業的協會這個平臺,來解決自身融資難的問題。
(三)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
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民營企業,發展初期投資人與經營者為同一人,此時內部權益資金基本上滿足了企業發展的需要。而在需要外部資金支持的階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分離,對提高企業信息的透明度,增強從銀行貸款融資的能力,拓寬企業融資渠道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業在逐步實現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應相應地從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兩方面入手,逐漸實現股權的分散化,促進企業進入比較規范的股份制發展階段。
結論
眾所周知,資金作為企業的血液,沒有維持足夠的資金,企業就發展不起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是信息不對稱問題,這不僅僅需要中小企業自身加強規范建設,同時還需要國內金融機構和國家政策的支持,各方共同努力。我們也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成功的案例,在融資方案和對策上加以改善。只有解決好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中小企業才有持續的資金來源來維持自身的發展,也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中小企業的發展才能對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的增長起到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趙江,馮宗憲.關于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的文獻綜述[J].學術界(雙月刊),2007(2):275-277.
[2] 林毅夫,孫希芳.信息、非正規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 2007 (7):35-43.
[3] 尹丹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09.
[4] 張伶.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困境及對策研究[D].上海:上海財經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