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傳統的審計模式逐漸不能適應新時代需求,加快工商部門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步伐,是時代的必然趨勢,也是搞好工商部門內部審計工作的必然選擇。內部審計信息化,即建立在信息化環境基礎上,運用信息化技術方法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內部審計信息化包括審計信息管理和計算機審計兩個方面,核心是計算機審計。目前,基層工商部門審計信息化建設剛剛起步,在思想認識上、軟件建設上、人才儲備、審計標準等方面,仍需要進一步加強,重開發輕應用、重硬件輕軟件等問題依然存在。對此,筆者認為,要以審計質量控制為核心,轉變觀念, 高度重視審計,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建設。
一、轉變審計觀念
摒棄“查賬”式審計觀念,全面樹立系統基礎審計或風險基礎審計的觀念。一個管理完善的、控制良好的信息系統,應該能夠防止、發現或糾正自身存在的問題。內部審計的任務就是幫助被審計者建立、健全這種機制,而不應該是代替被審計者去履行他們的“管理責任”或“會計責任”。
二、完善計算機審計標準與準則
首先要堅持在審計實踐的基礎上,研究制訂計算機審計的標準與規范,逐步建立和完善適應信息化要求的審計業務操作管理標準和計算機審計制度體系;其次,在制訂標準和準則時,一定要考慮我國國情,它應當側重于對計算機系統內部控制的評價,對審計人員應具備的資格、計算機審計過程和相關的審計技術以及證據收集等方面作出規范,否則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三、加快審計基礎數據庫建設
建立審計基礎數據庫可以使審計機構更有效地利用審計資料,完成審計任務。審計人員可以利用審計數據庫隨時檢索、查詢、調閱有關審計管理的歷史資料、歷年的審計報告和審計工作底稿,國家有關法規、規章和制度,獨立審計準則和有關審計規定,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等,建立審計數據庫能避免重復勞動,極大地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
四、切實改善審計技術手段和方法
在強化人員培訓的基礎上,應要求凡具備開展計算機審計條件的項目,都必須實施計算機審計,使計算機審計技術在提高審計質量的過程中切實發揮積極作用。另外,還應通過學習培訓,使審計人員盡快熟練掌握重要性水平確定和審計風險評估等先進審計技術方法,強調通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調查、測試和評價,確定審計檢查的重點和檢查的深度、廣度,實現傳統審計技術與現代審計技術的結合。
五、強化業務技能培訓
第一,要把計算機審計普及性學習、計算機審計骨干培訓和計算機審計高級人才的培養相互結合,打造一支素質較高、梯次健全、適應計算機環境下審計工作要求的審計干部隊伍。第二,要注重專兼結合、學用結合。既要將精通計算機的審計人員合理調配到各個重點項目,改變過去單純依靠計算機專業人員大包大攬的做法;又要積極引導其將所學的計算機知識與審計業務有效結合,使其放手在審計中活學活用,真正體會到計算機給審計工作所帶來的好處和效率,從而提高計算機審計水平。審計人員要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將高新技術運用于審計工作。這樣,審計人員不用到被審計單位的現場,就可以對其實現隨時跟蹤、分析和審查,實現聯網審計,改變必須將時間安排為集中審計的局面,而且審計人員還可以通過積累的數據庫進行歷史的、橫向的分析比較,發現手工方式下難以查出的問題。
六、加強內審法規建設
目前,在我國內審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可依據的相關審計法規及準則主要有《審計法》《獨立審計準則》《注冊會計師法》《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基本準則》等,而基層工商部門的內部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可依據的法律法規只有《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和2003年新出臺的出臺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和一些具體準則。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所依據的法律法規還很不健全。筆者希望早日出臺內審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形成一套結合實際的內部審計規范體系,使內審工作的開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黃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