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政府投資的相關理論
(一)政府投資的概念。政府投資,是指政府出于政治等因素的考慮,為了維護政權的穩定,為了滿足社會的生活、物質、文化的需要和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政府通過財政投資或合資興建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圍繞著規范投資管理,我國各級政府正著力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的審計工作,對投資項目的審計監督是確保我國平穩健康運行的重要手段。
(二)政府投資項目的特點。1、政府投資的項目大多屬于投資規模大、回收期較長的基礎性建設項目。在市場機制下,社會資金對于微利的基礎建設項目暫時無法涉足,只不過這些基礎建設是經濟社會正常運轉時不可或缺的。如鐵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目前,這些項目建設只能由國家財政投資。
2、政府投資的項目建設要考慮多方面效益,特別是社會、經濟、環境的效益。政府投資項目為了更好的服務于社會發展,從經濟角度看要重視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以最小資源消耗取得最大經濟效益。
(三)政府投資項目的管理模式。為政府投資項目的順利開展,組建項目管理者代表政府作為投資主體,負責實施該項目的投資工作,對項目工期、工程質量全方位管理。從模式看,主要分為使用單位自建模式,工程指揮部模式,項目法人管理模式,總承包模式。近年還興起一種項目代建制模式,被許多政府投資項目采用。
二、政府投資審計存在的困境
(一)投資審計人才匱乏問題。投資審計人才短缺,現有的審計人員知識和能力結構不合理,缺少復合型人才,資產投資審計涉及的審計事項復雜、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審計工作涉及法律、工程造價、工程管理等多方面專業知識,并且還要了解項目的預算編制、決算、招標合同、施工等一系列內容。目前,審計機關雖然懂財務的人員較多,但熟知工程方面的復合型人才嚴重缺乏。
(二)政府投資審計體制問題。審計獨立性與權威性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證;審計工作重點和目標難以與審計監督職能吻合;審計結果難以執行到位、難以全面公開與披露;由于審計機構隸屬于地方政府,當上、下級政府形成利益搏弈時,其往往會站在本級政府的立場上。以上問題都嚴重制約了政府投資審計的監督職能。
(三)政府監督資源的配置問題。我國目前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審督資源配置,主要包括財政、監察、審計、發展和改革委、投資主管部門、社會中介審計等幾方面。但在相互協調、統籌利用資源上沒有形成統一操作模式,部門之間存在各自為陣的局面。
三、政府投資審計體制的建立
(一)加強投資審計人才的培養,整合審計監督體制。審計機關對外要引進既懂工程技術又懂財務審計的復合型人才。在單位內部,首先要通過各種培訓,使審計人員能夠更新觀念、掌握跟多的知識和技能,盡快適應開展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工作的需要;其次則可以通過一定的獎勵措施,鼓勵審計人員自學專業知識,獲取專業資格證書;再次進行人力資源的整合,引進社會中介機構參與到國家建設項目審計工作中去,同時建立外部人才網絡,與社會中介建設穩定的合作關系。最后,完善審計管理體制,加強審計的獨立性,確保審計結果客觀公正。通過與財政、監察、審計、發展和改革委、投資主管部門、社會中介等部門的聯動,形成強有力的監督體制。
(二)加強項目建設各環節的審計。1、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前期審計工作。前期決策程序要合規。一方面審計的投資決策程序是否完整,是否做到前后呼應。另一方面審計建設項目的投資決策程序是否符合項目建設要求,與項目建設程序是否相一致。審計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完整性和深度性。在進行可行性研究審計時,要著眼于整個國民經濟,根據經濟發展的長期計劃和產業規劃,控制好投資規模,做到量力而行;投資方向和結構要搞好綜合平衡,有利于國民經濟的發展;要預測投資回收期,處理好近期和遠期、局部和整體、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要本著由粗放經營轉向集約經營,對投資方向和結構、建設規模、發展速度和效益進行考慮,運用技術經濟分析法,核對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所明確的經濟指標,最大可能的實現工期、質量、效益目標。
2、政府投資項目的跟蹤審計。把握好跟蹤審計的定位,建立跟蹤審計的規程,嚴格按照規程操作。制定規章制度,形成投資審計工作的管理體系。把握審計重點,改進工作方式。統一跟蹤審計工作程序,實現規范化管理,提高審計質量和時效性。借助社會的審計力量,加強監督和指導。
3、政府投資項目的決算審計。對政。府投資建設項目預算執行情況和單項工程結算、竣工決算及進行審計。審計各項建設程序的執行情況,設項目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執行情況,竣工財務決算表、交付資產表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完整性,項目資金來源、債權債務的真實性、合法性等相關方面的內容。
(三)政府投資項目的效益審計
政府投資項目進行效益審計的評價標準可分為項目建設合規性評價,項目管理情況評價,經濟效益評價,社會效益評價,環境效益評價。1、項目建設合規性評價,是指在項目前期階段審批手續是否齊全,審查立項程序是否合規;在項目建設準備階段,在規劃、征地、拆遷等方面是否已辦理建設工程許可證;在項目建設實施階段,資金使用和成本核算是否按照規定設置獨立財務管理機構,指定專人負責建設財務工作。
2、項目管理情況評價,通過對投資項目的招投標管理、概算執行、合同的簽訂、內控制度、工程造價控制、政府投資資金監管等方面的檢查,揭露影響投資效益的問題。
3、經濟效益評價,是考慮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三方面,對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財務凈現值率、投資利潤率等方面進行量化分析。
4、社會效益評價,評價的是項目促進國民經濟、地區經濟、部門經濟的發展,對節約時間、節約自然資源、收入分配、勞動就業、技術進步等方面進行量化分析。
5、環境效益評價,通常采用以下標準:項目是否破壞森林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影響動植物保護、破壞生態平衡;項目是否按國家規定標準繳納超標排污費;項目是否引進了不符合環境保護規格的技術和設備;項目對自然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是否已采取措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