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日前,中國首批70家“國際信用企業”問世,中國石油天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等國內著名企業獲得國際信用5A級別。
“首批70家信用企業的評級采取了嚴格的定向申請報名方式,報名的企業包括兩部分,即國有大型企業和地方優秀企業。獲得國際信用的70家企業都是經過嚴格的報名申請、初選評級最后到復審的八個流程,才脫穎而出的。”中國國際跨國公司研究會常務秘書長張笑宇向記者介紹了首批國際信用企業的流程和由來。
本次評級工作的另一個主角——鄧白氏國際發展高級副總裁余以恒說:“我們的評級主要方法是5C,分別指的是客戶的個性(character)、能力(capacity)、資本(capi鄄tal)、抵押(collateral)和情況(condition)。由低到高按A、B、C、D、E劃分五級風險指數,即“A”的風險指數最低,信用度最高。此次的評級是非常嚴格的。我們重視公司本身的財務狀況,有無抵押品等,更重要的是公司本身的個性、企業班子、管理能力、以前的記錄,包括還款、有無被人起訴、公司有無拖賬現象等等。首批國際信用企業將是中國企業中優秀的代表。”
據了解,目前企業信用的問題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經濟活動主體相互拖欠。經濟活動主體之間相互拖欠貨款,貸款方拖欠銀行,經濟活動主體偷、逃、騙稅的現象在全國各地仍然相當程度的存在。二是商業合同隨意違約,不兌現承諾,隨意不履行合同而導致的違約現象時有發生。三是假冒偽劣產品眾多。不法廠商制售假冒偽劣產品、質量欺詐、商標侵權、專利侵權的范圍已滲透到了生產、銷售、融資、借貸、競爭等各個方面。以上這些失信的現象嚴重地損害了我國的國際形象。
運用信用評級來推動信用風險管理,是國外工商界普遍的做法,在國外,一個信用評級不高的企業,是無法獲得市場份額的;但在中國,信用評級并不普遍。“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私營企業的迅猛成長,目前正是推進信用建設的較好時機。我們應該加快運用西方國家的經驗,再加上立法及其他手段,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來促進信用制度的建立。”張笑宇告訴記者。
不過,首批獲得最高信用級別的70家企業還要等待最后的公示評定,中國國際跨國公司研究會合作部部長王毅濤說,這些入選企業正在向社會進行公示,提請社會公眾監督,在公示期間,公眾如果對這些企業的信用等級有不同的看法,可以投訴,那么評選機構將重新負責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