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高校財務風險概念及特征
(一)財務風險概念
高校財務風險是指高校資金在運營過程中,由于主觀上對結果預測不足或因進行自身難以承受的經濟活動而導致的損失,或由于客觀上在經濟運行中突然出現的政策調整、經濟形勢重大變動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其表現為貨幣資金償還到期債務的不確定性。
(二)財務風險特征
1、客觀存在性。財務風險廣泛存在于各種財務活動之中,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2、不確定性。由于風險的存在,對財務活動的最終結果難以準確把握和預測,導致財務活動的復雜。
3、相關性。財務風險的大小與風險報酬的高低具有相關性。即風險越大收益越高,風險越小收益越低。因而可以說,收益性與損失性是共存的。
(三)財務風險類型
高校財務風險的類型主要是:過度舉債風險;盲目投資風險;財務管理風險;管理人員素質風險等四大類。
▲▲二、高校財務風險形成原因
(一)舉債風險形成原因
1、高校擴招,財政撥款不足。發端于1999年的我國高校連續大規模的擴招,我國普通高校在校生由1998年的341萬猛增到2012年3167萬,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由1998年的7.9%迅速提高到2012年的26.9%,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到大眾化教育的轉變。
2、銀行盲目放貸,助長貸款行為。金融機構對高校貸款準入條件不嚴格,對貸款對象還款來源不做深入仔細的分析,缺乏足夠的防范意識,助長了高校的多貸甚至亂貸行為。
3、高校管理層風險責任意識不強,盲目追求規模效應。高校管理層對償還責任存在模糊性,“債多不愁”現象普遍存在。
(二)投資風險形成原因
1、盲目投資,缺乏科學合理論證。高校為滿足教育教學評估等需要,在未充分計劃和論證的情況下,盲目投資硬件設施,如教學設備、校舍等,不注重資金使用效益,造成資產的重復購置或閑置,導致極大的資金浪費。
2、校辦企業缺乏真正獨立的運行機制。事企不分是根本原因,一些學校以財務集中的名義,將企業財務全部收到學校財務處管理,使校辦企業沒有獨立的人事權和財務權,自主經營能力很差,企業難以發展。
(三)財務管理風險形成原因
1、預算編制不完善,資金安排不合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資金需求與財政撥款之間的缺口日漸加大,高校自籌資金的壓力也隨之增大,高校在籌集資金、調度資金及合理利用資金等方面面臨許多復雜的問題。
2、內部控制制度設計不嚴密不完善,導致財產流失。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監督制度不到位,權力使用失控,產生腐敗違紀行為。因缺乏相應的制度約束,產生賬外資產的現象,造成學校財產的流失。
(四)管理人員素質風險形成原因
發展中的高校由于歷史、規模、體制等原因,形成高校財務人員素質普遍較低,管理觀念比較滯后,缺乏活力與創造力,制約了高校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財務運行機制也不能應對學校建設資金需求,必然引發財務危機。
▲▲三、高校財務風險防范措施
(一)控制舉債規模,降低債務風險
1、科學合理的確定貸款規模。在貸款規模上,應對貸款項目及運行能力進行認真的分析論證,充分考慮還本付息的能力,對收支和可用于還本付息的資金進行認真的測算,并將貸款的風險控制在預警線以內。
2、合理安排債務資金結構。當前高校債務資金比重地過高,優化高校資本結構就勢在必行。
3、提高貸款資金管理水平。高校必須加強貸款資金的管理,形成一套“嚴格審批、專款專用、封閉運行、跟蹤監督、考核效益”的貸款資金使用機制。
(二)降低高校投資風險的措施
1、完善投資分析評價。運用預算、定額、定員、可行性分析、預測等科學方法,建立完善財務分析評價體系,將客觀的會計數據轉化為決策支持信息,提高會計數據的使用價值。
2、完善風險評估。高校內審人員須對校辦企業等風險評估進行審查評價,可采取貼現現金流量等技術。
(三)加強高校財務管理措施
1、完善財經工作領導體制。高校可專門設立校財經工作領導小組,以校領導為核心,總會計師或主管副校長、財務處長、二級單位財務負責人和基層單位財務人員等幾個層次組成,組成一個職責明確、相互制約、各司其職、運行有序、共同實現學校財務管理目標群體。
2、強化預算約束管理。從制度上保證預算從編制、執行到調整的科學規范。財經領導小組應對各項開支進行審核,保障其開支的合理合法。對成本項目應加強考核管理,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努力降低辦學成本。
3、加強高校審計監督,不斷完善內部控制。一方面高校內部為增加財務管理的透明度,實施民主理財和全員管理,有必要建立正常的財務報告制度。另一方面監查、審計部門要定期進行檢查,督促用款單位按借款用途使用資金,按期還本付息,并考核資金的使用效果。
(四)提高財會人員素質,保證財務會計信息質量
轉變工作思路,財務工作不能老停留在記賬、算賬、報賬等傳統管理模式上,要向全面參與學校管理決策轉移,樹立效益、市場觀念,從事后算賬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及時分析方面轉移,要發揮財務工作滲透力強的特點,主動參與到學校管理活動中來。
▲▲四、小結
面對目前高校因擴招等原因產生的嚴重財務風險,一方面要爭取國家對高校的財政投入,并進一步拓寬經費籌措渠道。另一方面內部要下大力氣解決學費欠費問題,嚴格控制開支,節約辦學,切實防范好各種財務風險,最大力度發揮學校資金的使用效益,使學校資金步入良性循環,促進高校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蔣業香.高校財務風險的系統分析與評價[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3
[2]楊靜媛.淺析高校財務風險成因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4
【作者簡介】拜穎華(1977-),女,會計師,青島經貿科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