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高級經濟師論文 > 關于攀枝花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先行先試的財稅研究

關于攀枝花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先行先試的財稅研究

劉元海

  引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通過改革,使財政成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改革的面很廣,涉及立法、預算管理制度、政府間事權劃分、稅收制度等多個方面。如何充分把握這次改革契機,促進經濟、社會諧調發展,需要敏銳的政策理解能力以及敢于先行的勇氣。“昧先機者非明哲”,地方財政部門應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本地改革的進程中,找尋限制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并進行理性的分析,提出可行的政策與建議,讓財稅體制改革成為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攀枝花市作為“三線”建設時期成長起來的新型工業化城市,有著自身獨有的特性、優勢和發展潛力,主動分析思考和積極爭取先行先試的改革方向,是攀枝花加快實施“三個打造”、“三個加快建設”和“打好六大硬仗”發展戰略的重要推力,財政作為政府綜合經濟管理部門在當前財稅改革的戰略機遇期、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優化結構的調整期,應緊密結合攀枝花的現實需要、特性稟賦、政策環境和改革指引等因素,綜合分析思考財稅改革先行先試的著力點,發揮好政府治理的基礎性作用,增強攀枝花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牽引力、推動力、創造力和綜合實力。
         攀枝花市的特性分析
  (一)礦產資源富集
  攀枝花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全市已發現礦種76種,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富集區,被譽為“富甲天下的聚寶盆”。攀枝花市也是世界釩鈦磁鐵礦最富集的地區,已探明的釩鈦磁鐵礦儲量近100億噸(正在進行的整裝勘探可新增資源量147.43億噸)。其中,鈦資源(以二氧化鈦計)儲量6.18億噸,約占全國儲量的90%、世界儲量的35.17%。釩資源(以五氧化二釩計)儲量1862萬噸,約占全國儲量的52%、世界儲量的11.6%。此外,釩鈦磁鐵礦還伴生有鈷、鎳、鉻、鉑金等多種稀有貴重金屬,具有可觀的綜合開發利用價值。
  同時,攀枝花市資源匹配條件佳,水能資源豐富,煤炭保有儲量5.6億噸;周邊可利用煤炭資源達550億噸。水能資源高度富集,境內大小河流95條,金沙江、雅礱江縱貫全境,可開發量700多萬千瓦,現有裝機容量400萬千瓦。資源組合優勢突出,綜合利用潛力大。
  (二)工業基礎堅實
  以1965年3月攀枝花建市為標志,“三線建設”推動了攀西資源綜合利用“從無到有”。長期以來,國家高度重視攀西地區資源綜合利用,從產業布局到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進行了總體部署,在技術、資金和政策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2009年2月頒布的《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國發[2009]6號)明確指出要鼓勵四川攀西地區釩鈦資源綜合利用。2010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中發[2010]11號)提出建設攀枝花釩鈦鋼鐵綜合利用基地。2010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國發[2010]46號)進一步提出把攀西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釩鈦產業基地,并對開發方向提出了原則要求。經過48年的開發建設,特別是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攀西資源開發利用已經初具規模,形成了良好的產業基礎。目前,攀西地區已成為國內第一、世界第二的釩制品生產基地,國內最大的鈦資源及綜合開發利用基地和中國最大的釩鈦低(微)合金鋼生產基地,為將來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上進行資源深度開發、綜合利用打下了較好的基礎。在2013年發布的《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中,明確將攀枝花市列為成熟型資源城市,同年,攀枝花市全域被納入全國唯一一個資源綜合開發試驗區——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省委、省政府還出臺了支持試驗區建設的實施規劃,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三)氣候資源優越
  氣候資源獨具特色,以南亞熱帶為基帶的“島狀”立體氣候,造就了攀枝花獨特的光熱資源優勢,呈現出南亞熱帶至北溫帶多種熱量組合,形成了多種動植物共棲共生的生態環境,全市年平均氣溫20.3度,無霜期在300天以上,日照時數2700多小時。生物資源種類繁多,動植物達2500多種,其中,被生物學家譽為“植物活化石”的攀枝花蘇鐵與恐龍、熊貓并稱“巴蜀三寶”。旅游資源豐富多彩,天坑地漏、高山平湖、陽光溫泉、溶洞奇觀等共存一地,相得益彰,布局精巧的大三線工業文明與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環線上的重要節點。
  (四)體制機制不活
  一方面,由于長期在封閉環境下進行開發,受體制和一些政策限制,在技術引進和對外合作等方面受到制約,企業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技術創新的外在壓力和內在動力,制約了產業升級和資源綜合利用。近年來,民營資本大舉進軍釩鈦資源開發,為促進技術進步、延伸產業鏈等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地方在資源配置上缺乏手段,難以進一步做大做強。另一方面,國家出臺的一些鼓勵政策、稅收減免政策在攀西地區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發揮,對釩鈦等資源綜合利用的政策支持也不夠。特別是近年來,由于國內鋼鐵過剩,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盡管以富含多種稀貴金屬而有別于普通鐵礦,但沒有得到相應的政策支持,而且由于受國家鋼鐵調控政策限制的影響,釩鈦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受到制約,鈦的利用率僅為15%。
  (五)科技支撐不足
  一方面,在攀西釩鈦磁鐵礦資源開發上,近年來雖然有利于大幅度提高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率的直接還原新流程取得快速突破,但要實現資源的高效開發,還急需攻克高鉻型釩鈦磁鐵礦直接還原綜合回收鐵釩鈦鉻、釩鈦磁鐵礦高效清潔選礦、大型密閉矩形電爐冶煉高鈦渣、硫酸法鈦白清潔生產、金屬鈦低成本提取、稀貴金屬提取利用等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另一方面,釩鈦產品多屬中低檔次,附加值較低;航空航天級釩鋁合金、新型儲能材料釩電池等含釩功能材料新品種少;高鈣鎂鈦原料的高端利用、大型氯化法鈦白、海綿鈦、鈦粉及其鈦合金、高檔專用鈦白產品仍需進一步突破。
  這充分說明當前資源開發過程中,科技支撐力量尤顯不足,具體表現為:一是攀枝花市乃至攀西地區有限的研發力量與釩鈦等資源開發的較高技術要求不相適應;二是從事產業鏈下游高端產品開發及應用研究的科研人才較少,研發能力極其薄弱;三是缺少在國際、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缺乏能對產業發展起核心支撐作用的國家級行業研發平臺。
  (六)基礎建設薄弱
  攀西地區地處橫斷山區,地質構造復雜,山岳連綿,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難度極大,投入很高,人均鐵路、等級以上公路里程、路網密度等都處于較低的水平。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交通不暢、運力不足已經是制約攀枝花市乃至攀西地區發展的長期瓶頸。目前攀西對外大宗貨物主要依靠鐵路運輸,成昆鐵路設計貨運能力為1800萬噸,擴能技改后達到2200萬噸,而2007年攀枝花鐵路貨運需求就已突破3000萬噸,鐵路運力早已飽和。西攀和攀昆高速公路雖然相繼建成通車,但運輸成本較高,難以滿足攀西地區以礦產資源和初級原材料為主的大宗工業產品的運輸需要。
  (七)生態環境壓力大
  資源開發利用的各個方面,包括采礦、冶煉、深加工等,對資源能源依賴重、消耗高,環保成本大。目前,整個攀西地區鈦白生產全部采用硫酸法鈦白工藝,副產的硫酸亞鐵、紅石膏、廢酸、廢水尚未完全綜合回收利用。伴隨釩鈦產業發展產生的大量廢棄物和低品位二次資源,如高鈦型高爐渣、氯化殘渣、表外礦、含鈦鈷鎳的選鈦尾礦等都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傳統的開發利用技術和方式對資源、能源依賴重、消耗高,也帶來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問題,節能環保任務艱巨。
          先行先試的契合思考
  先行先試的契合思考和研究,著重從解決攀枝花市自身發展特點、破解發展難題、適應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符合攀枝花發展要求,政策條件許可,現實具有可操作性的先行先試改革項事項,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注重重點突破,注重先行帶動,注重治理基礎,實現點與面的有效融合,先行先試與全面改革的有效契合,政策試點與地區發展的有效協同。
  (一)謀求資源稅改革先行先試,實現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與打造中國釩鈦之都的協同與契合
  1.可行分析。資源稅改革先行試應立足四個實際:一是立足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的實際,2013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準設立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這是全國范圍內唯一一個資源型開發試驗區,意味著攀西釩鈦稀土戰略資源綜合開發提升為國家戰略。二是立足攀枝花市被納入《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的現實政發展劃機遇,并被指定為成熟型資源城市。三是立足攀枝花市乃至整個攀西地區礦產資源高度富集的實際,特別是釩鈦、稀土、碲鉍等戰略資源具有獨特優勢,資源匹配條件佳,綜合利用潛力大。四是立足攀枝花市打造中國釩鈦之都和國家實施資源稅改革試點的實際,兩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時期達到了契合。綜合這些因素,攀枝花市實施資源稅改革先行先試有著先天的資源優勢、特殊的政策條件、現實的改革需求,都為攀枝花市爭取資源稅改革先行先試提供了有利條件。需要強調地是,實施資源稅改革先行先試應更多地協調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其他地方政府,共爭取在試驗區內實施,這樣力度更大,實施地可能性也會增強。
  2.試點建議。推進煤炭等重要礦產品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清理相關收費基金,進一步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是我國未來資源稅改革的基本方向。一是結合資源稅改革方向,建議在攀西實驗區率先進行煤炭、稀土等重要礦產資源的從價計征的試點改革。同時,根據資源稅費改革的要求,在攀西實驗區實施水資源費改征資源稅的先行先試。二是對于未能實行從價計征改革、繼續實行從量計征的礦產品,可適度提高部分礦產品的稅額標準。同時,降低釩鈦磁鐵礦的低品位礦和表外礦資源稅稅額和成本,鼓勵對低品位礦和表外礦的開發利用。
  3.政策研究。在爭取資源稅改革先行先試的同時,還應結合本地區的資源開發現狀和既定政策條件,盡可能地爭取更多的優惠政策在本地區落地,進一步提升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爭取將釩鈦相關技術及應用列入《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08年版)》,使生產《目錄》內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及要求的產品所取得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按90%計入當年收入總額,以提高釩鈦企業綜合利用釩鈦資源的積極性。如在《目錄》類別二“廢水(液)、廢氣、廢渣”中序號2的“生產的產品”欄目,增加“釩產品、鈦產品、精礦粉、鐵”等產品品名;在序號3的“生產的產品”欄,增加“釩產品、鈦產品、納米產品、納米鐵粉、草酸鈷、電解銅、飼料添加劑”等產品品名。同時,可考慮將對釩鈦磁鐵礦的表外礦、極低品位礦的利用視為“三廢”的資源綜合利用,也享受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二是爭取將釩鈦磁鐵礦的表外礦、極低品位礦視為廢渣,對其的綜合利用納入資源綜合利用的增值稅優惠政策范圍。對綜合利用極低品位釩鈦磁鐵礦(含冶煉廢渣)生產的鐵精礦(54%以上)、鈦精礦(46%以上)給予增值稅即征即退50%的優惠政策,所退稅款用于企業釩鈦產品的研發。
  三是將釩鈦產業納入《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釩鈦等戰略資源相關技術的開發利用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包括含釩廢棄物提取技術,高效清潔提釩技術,釩合金及釩中間合金,釩顏料及釩催化劑,釩光學功能材料,釩能源材料,高效選鈦技術,高鈦型高爐渣、尾礦提取鈦原料技術,清潔、高效、低能耗富鈦料生產技術,高品質專用型鈦白粉,鈦中間合金,海綿鈦、鈦基合金及鈦材,鈦功能合金,鈦精細化工及粉體功能材料,密閉、半密閉電爐冶煉高鈦渣,鈦白粉廢棄物(主要為硫酸亞鐵、廢酸、酸性廢水)的綜合利用,采礦過程中剝離的低品位釩鈦磁鐵礦(鐵品位18%以下)開發利用等,應納入《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享受財稅[2011]58號文規定的西部大開發的稅收優惠政策。使《目錄》規定的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且其當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70%以上的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四是爭取釩鈦相關產品的出口退稅政策,在現有的釩產品中,高釩鐵、釩氮合金不屬于“兩高一資”產品,而屬于資源綜合利用,且高釩鐵、釩氮合金技術含量較高。為鼓勵企業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和提高產品競爭力,建議對釩氮合金和高釩鐵產品恢復5%出口退稅率。同時,將不屬于“兩高一資”而屬于資源綜合利用的鈦產品(海綿鈦、鈦粉、鈦加工材),也考慮納入出口退稅的政策實施項目范圍,并確定相應的退稅率。
  (二)謀求環境稅費改革先行先試,實現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建設與打造中國陽光花城的協同與契合
  1.可行分析。一方面,攀枝花市是“三線”建設時期成長起來的新型工業化城市,資源富集,經過多年開發建設,形成了以礦業、釩鈦、鋼鐵、能源、化工等為支柱的工業產業結構,工業產值在經濟總量中占絕對主導地位,在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過程中,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面臨嚴峻挑戰。加之,攀枝花市屬成熟的資源型城市,被全域納入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力度將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建設在本地區具有典型的示范意義。另一方面,攀枝花氣候資源獨具特色,以南亞熱帶為基帶的“島狀”立體氣候,造就了攀枝花獨特的光熱資源優勢,陽光康養和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潛力巨大,本地區及周邊旅游資源豐富,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也明確提出了中國陽光花城的發展戰略,客觀上也需要在生態恢復和環境保護上下功夫。同時,三中全會決定也明確提出“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并強調“堅持使用資源付費和誰污染環境、誰破壞生態誰付費原則,逐步將資源稅擴展到占用各種自然生態空間”。“堅持誰受益、誰補償原則,完善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地區間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制度”。在生態環境補償改革方面指出,“發展環保市場,推行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綜合這些因素,環境稅費改革典型性、現實生態環境補償的迫切性和實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改革趨勢性,為攀枝花乃至攀西試驗區謀求資源環境稅費改革先行先試提供了可能。
  2.試點建議。為了加強財稅政策對攀枝花資源能源節約、污染物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調控作用,應積極對接國家有關部委,爭取在攀枝花實施有關資源環境稅費方面的改革試點。
  一是積極爭取將攀枝花市作為全國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制度的試點地區,規范礦產資源開發基金的收費管理。
  二是積極爭取在攀枝花進行環境保護稅、排污權交易、碳排放權交易等方面的改革試點,形成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促進污染治理和“兩型”社會建設。
3.政策研究。以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和全國成熟型資源城市為載體,積極協調有關各方,努力爭取上級對攀西地區特別是攀枝花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建設投入和支持。
  一是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在安排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支出時,加大對攀西試驗區礦產資源開發地區的生態環境治理恢復和發展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項目建設的投入。
  二是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在歸并規范現有生態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的基礎上,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專項資金適度向攀西實驗區傾斜,鼓勵礦區生態環境的恢復。
  三是爭取將攀枝花納入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范圍。根據《2012年中央對地方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辦法》規定,目前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攀枝花市市轄區攀枝花蘇鐵等)和四川二灘國家森林公園(鹽邊縣、米易縣)屬于《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國家禁止開發區域,在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的范圍中;攀枝花市全域屬于《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中的川滇干熱河谷土壤保持重要區,應爭取其他地區也應享受引導性補助政策。
  (三)謀劃預算管理績效化改革,實現現代財政管理與構建堅實政府治理基礎的協同與契合
  1.可行分析。2007年,攀枝花市正式啟動財政支出績效預算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總體上看,全市財政績效預算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為:財政預算編制執行機制尚不健全;行政運行成本偏高,支出結構不盡合理;支出績效評價范圍偏小,部分項目資金使用績效不高。同時,從今后財政發展的環境看,由于受產業結構、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攀枝花財政在較長的一個時期內,將面臨收入增長乏力、支出增長迅猛、收支矛盾異常尖銳的嚴峻形勢。《決定》明確指出,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因此,要樹立長期過緊日子的思想,全面推進以績效預算管理為核心的財政預算管理改革,按照“規范管理、提高績效、降低成本、優化結構”的總體原則,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著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全面建立一套預算決策科學、運行管理規范、資金使用高效的績效預算管理體系,進一步盤活存量資金,用好增量資金,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為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2.改革建議。一是完善預算分配機制。繼續完善財政預算集中會審和“一支筆”審批制度,嚴格預算約束,規范預算分配。進一步推進財政定員定額標準體系建設,提高基本支出預算的科學性。按照公共財政的基本取向和績效分配的原則,清理整合財政專項資金,增強財政資金對民生和發展的保障力度。改革財政專項資金分配方式,逐步推行因素測算、競爭立項、據實據效、規劃分配、特定補助等項目資金分配辦法,確保財政資金使用高效。
  二是強化預算編制管理。嚴格執行中央、省、市厲行節約的有關規定,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細化預算編制,將具備條件的項目預算盡可能納入部門預算編制,提高年初預算到位率。增強預算編制的完整性,將上級預通知的轉移支付,及時下達至縣區財政,并納入下年度預算編制。建立單位通用資產配置標準,完善政府采購預算編制辦法,增強政府采購預算的約束力,切實解決超預算和超標準采購等問題。加強預算單位基礎工作,重點規范單位會議費、差旅費、公務接待費和車輛運行維護費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三是實施預算執行中期評估。預算執行中期評估是績效預算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要通過預算執行中期評估,加強支出預算管理,推進財政支出結構的動態優化。對因客觀情況發生變化不再實施的項目和未按計劃推進的項目,市財政將收回或調減其項目預算。收回的資金主要用于政策性增支、突發事件應急支出、以及其他急需增加投入的項目。
  四是建立單位結余資金清理制度。按照“盤活存量、提高績效”的原則,建立預算單位結余資金清理制度,規范單位結余資金的認定和處置。對預算單位的結余資金,特別是連續結轉兩年以上的資金進行清理核實,用好單位結余資金,盤活財政資金存量。建立健全結余資金管理與部門預算資金安排的聯動機制,對常年結余資金規模偏大的單位,在編制部門預算時,適當壓縮當年財政撥款補助資金額度。
  五是推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繼續擴大納入支出績效評價的范圍和資金規模,在做好重點民生、經濟發展等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的基礎上,逐步將部門支出納入績效評價范圍。探索建立項目預算績效目標制度,實現預算績效管理與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的有機銜接。完善績效評價指標,建立統一指標與個性指標相結合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強化評價結果運用,逐步提高評價結果在資金分配因素中的權重,將評價結果作為安排預算的重要依據。
  六是擴大財政信息公開范圍。進一步擴大部門預算上會范圍,在市級一級預算單位部門預算提交人代會審查的基礎上,從2014年起,將所有市級預算單位的部門預算提交市人代會。建立健全財政總預(決)算、部門預(決)算、“三公經費”、重點專項資金和績效評價信息為主體的財政信息公開體系,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推進陽光財政建設。
  七是嚴格執行歷行節約的有關規定。市級各部門的人員支出和日常公用支出要嚴格按照確定的定員定額標準進行審核,超編車輛一律不再安排經費。在此基礎上,對于維持單位運轉的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分別按10%和5%的比例進行壓縮,各類專項支出中安排的工作經費也要按照此標準進行壓縮。
  八是切實提高推進項目支出預算的細化水平。2014年,市級交通轉移支付、排污費、水資源費、水保兩費、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計生專項資金、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電力附加、公積金增值收益、新型墻體材料專項資金、旅游發展資金、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專項資金,除安排給縣區和企業的部分外,其余部分應全部納入年初部門預算,提高年初預算的到位率。對于細化的項目支出,也要注意項目用途,嚴格控制工作經費開支比例。對以往沒有安排過工作經費或業務運行費的,在2014年一律不予安排。以往安排過的,要進行大幅壓縮。
  九是正式啟動政府采購預算的編制工作。從2014年起,市級政府采購預算編制工作,將在年度部門預算批復30日內完成。嚴格按照《攀枝花市市級政府采購預算編制暫行辦法》的規定編制政府采購預算,沒有編制政府采購預算的,一律不得進行政府采購。對財政統一安排的車輛購置資金,要一并納入單位部門預算一同下達,以便各單位編制完整的政府采購預算。
  3.政策研究。一是在一般性轉移支付上做文章。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重點增加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和“加強對稅收優惠特別是區域稅收優惠政策的規范管理”的改革思路,針對攀枝花市地處民族地區和全國唯一一個資源綜合開發試驗區的實際,加強與中央和省的對接和溝通,爭取中央和省里進一步加大對攀枝花財力性轉移支付力度,擴大政府的可用財力規模,增強政府的調控能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財政體制,更多地賦予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政府財權,使政府能夠組織和管理更多的財力,直接用于試驗區投資環境改善和資源綜合開發能力建設。
  二是立足攀枝花的實際困難爭取支持。攀枝花市受“三線”建設時期“先生產,后生活”的影響,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大,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配套建設滯后,加之攀枝花市及周邊地區屬山區地形,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較大,而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財力支出相對有限的窘境,使攀枝花市在基礎設施投入上不堪重負。另一方面,攀枝花市要發展,攀西地區資源開發要上水平,迫切需要破除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瓶頸。因此,基于攀枝花的實際困難,要認真研究三中全會關于“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和“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的改革思路,協調各方力量,通過各種載體和各條渠道,積極爭取將攀枝花市的交通、城市功能配套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盡可能納入全省或全國的建設項目規劃中予以支持,從而有效減輕政府的支出壓力,以便拿出更多的財力用于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用于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用于改善城鄉居民生活,增強城市吸引力和歸屬感。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財政部財科所,《支持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
  3.馬應超,鳳凰資訊:【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解讀】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4.李玲,熱點與對策:2011-2012年度財政研究報告——頂層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作者單位:攀枝花市財政局)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