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行政預算管理論文 > 財政部農業司加快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調研報告

財政部農業司加快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調研報告

安徽省地跨淮河、長江、錢塘江三大水系。針對農田水利設施種類多,“重建輕管”的現實,近年來,安徽省積極開展農田水利實施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經驗和成效

  為切實保障農田水利設施功能作用和效益的有效發揮,安徽省積極培育多種形式的新型管理服務組織,通過明晰小農田水利設施所有權、規范經營權、保障受益權,落實管護服務主體和責任,探索建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良性運行機制。主要做法:

  (一)明確權屬及責任主體。定遠縣以鄉鎮水利技術服務中心站為主體,完善用水者協會組織,鼓勵和引導村鎮集體、水產養殖大戶、農業種植業大戶、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個體投資人、村級水管員等積極參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探索和成立農村集體泵站維修養護公司、小型水庫大壩打捆清除雜草、清潔衛生、環境維護等專業化、物業化管理形式;在全縣范圍建立職責明確、形式多樣、管理高效、服務到位、充滿活力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服務體系。 小型水庫除5座小(一)型外,其余所有產權均屬當地鄉鎮政府所有并負責管理,包括對壩體清除雜草、放水涵洞啟閉機絲桿等部位涂抹黃油,檢測水文測報系統數據,維護工程設備正常運行等。小(二)型水庫管理主要由所在鄉鎮政府聘請村級水管員負責日常管護。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及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高標準糧田、民辦公助等農田水利項目的產權屬于項目所在行政村集體所有,管理責任由所在鄉鎮政府聘請村級水管員負責日常管護,包括放水閘門定期保養,襯砌渠道毀損修復、田間道路養護等。水土保持項目、擴挖后的塘壩按照投資比例明確產權歸屬,由投資者投入的資產,產權由投資者所有,國家投入資金所形成的資產隸屬于所在行政村集體所有,管護責任由項目區養殖業或種植業承包大戶參加的水利協會負責日常管理。清淤整治后的河溝和農村集體泵站產權隸屬于所在鄉鎮政府所有,由水利水產技術服務中心站負責日常管理。

  (二)多渠道籌集管護經費。2013年安徽省級財政安排2000萬元,采取考核獎補的方式進行補助。各地采取管護組織自籌、受益群眾“一事一議”、水利工程設備租金經營收入、提取管護基金等方式籌集管護經費。定遠縣級財政每年安排220萬元用于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維修、設備維護、管護人員補助等。各鄉鎮從小型水庫經營收益中提取小型水庫管護經費,其中小(一)型水庫提取的標準每座不少于5000元/年、小(二)型水庫每座不少于3000元/年,定向用于小型水庫管理。

  (三)多種管護模式實現各方共贏。一是經營承包模式。定遠縣蔣集鎮大廟村經全體村民同意,村委會與承包戶簽訂長期合同,將村集體所有的塘壩對外承包。承包戶投資擴挖塘壩,增加蓄水,對塘壩進行日常管護,并在灌溉時負責提水放水。承包戶向受益農戶每年收取相當于50斤水稻市場價的管理費,并通過在塘壩內開展養殖獲取收益。二是村民“自選、自建、自管、自用”模式。南陵縣大力推進村民自選、自建、自管、自用新機制。項目民選,村民代表大會確定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和年度實施計劃,張榜公示無異議后報政府主管部門申請立項。項目民建,由村民代表大會直選產生村項目建設理事會,負責組織施工、材料采購、設備租賃和財務管理。項目建設中對技術要求較高的內容,通過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或者招投標的方式進行。轉變項目管護方式,對已有或新建的農田水利工程,產權一律界定給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村委會按“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通過分攤、公約或競拍等方式將管護責任分解落實到項目受益村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或承包經營單位。村民集體推選管理人員,制定管理措施,明確管護責任。“四自”機制真正體現了群眾的意愿,群眾積極性高。項目自建不僅縮短了建設工期,還節約了建設資金。該縣工山鎮萬安村中干渠綜合治理項目,測算投資為162萬元,通過村民自建,實際投資僅100萬元,節約資金近40%。 三是井灌區用水戶協會管護模式。懷遠縣荊芡鄉渦南井灌區成立了農民用水協會,目前擁有會員326戶,管理灌溉面積3000畝。灌區有32眼機電井,目前全部使用IC卡農田智能灌溉系統。灌溉用的電費每度為0.53元,協會收取農戶1元,差價0.47元,每畝每年按40元計算,協會年收入12萬元,除去電費和變壓損耗5-6萬元、發放3個管理人員工資3萬元外,還有2-3萬元用于設備維護。智能灌溉系統相比傳統的小手扶拖拉機+離心泵的提水模式,不僅省時省力,還節約資金,每畝灌溉費用從25-30元下降到 5-6元,灌區的運轉也實現了良性循環。四是專業化管護隊伍管護。肥西縣試點成立專業化管護隊伍。水管單位推行管養分離,組成專業養護隊,每個專業隊由10-16人組成,其中技術人員3-5人。養護主體與鄉鎮簽訂養護合同,實行條塊結合以鄉鎮為主的考核機制。2013年各管護隊巡查檢查累計達70多次,拆除土壩100多條,除草清淤渠道60多公里。灌溉期間各管護隊與村民同住同勞動,協調解決水事糾紛,服務到田頭、到每家每戶,效果明顯,深受廣大群眾歡迎。五是委托企業管護模式。五河縣園豐米業有限公司于2012年承包了澮南鎮4個村9600畝耕地,主要開展水稻種植。2013年4月,縣水利局與園豐米業有限公司簽訂了流轉土地范圍內小農水工程托管協議,將流轉土地范圍內的6座灌溉站、5條防滲干渠、22條農渠及其溝渠上的75座橋、22處涵閘、10座渡槽、112處斗農門等由米業公司管護,但產權屬集體,管理人不得變賣、處置。園豐米業將承包范圍內的水利工程劃分為6個灌區,每個灌區配備2名管理人員,從當地懂機電知識的農電工和廠里的工人中選取。管理人員的主要職責是泵站的開機抽水、非灌溉季節的保養、看管,防止被人偷盜,對橋涵閘、溝渠防止人為毀壞等。管護人員工資由公司承擔,對屬于米業公司的工人,每年除拿廠里的工資外,還給予2000元補助;對農電工每人每年補助5000元。由于責任明確、管護到位,流轉土地范圍內的小農水工程效益得到充分發揮。六是組建合作社試點。廣德縣誓節鎮利民水利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48萬元,入會會員13人(其中種糧大戶3人、村干部1人,村民組長9人),邱村鎮南陽水利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100萬元,入會會員6人(其中種糧大戶2人,村民組長4人),合作社下設水利、農機和農技3個專業服務站。

   二、明確方向,完善政策,穩步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

  安徽省創新用水戶協會、龍頭企業與承包大戶、農業和水利專業合作社、物業化管理和養護公司、水利專業化服務隊等多種管護機制,深受基層歡迎,效益初步顯現,管護設施涵蓋小型水庫、提水泵站、灌溉機井、農村河溝、灌區渠系及其配套建筑物、高效節水灌溉設施、抗旱機械設備等。

  調研過程中我們也注意到,推進建管體制機制創新也存在一些困難。一是基層政府領導和主管部門對農民及專業合作組織承擔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護工作有一些疑慮,主要擔心農民及專業合作組織的技術力量過于薄弱。農民、農民合作組織和村集體組織也確實存在水利專業知識缺乏和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二是有的地方雖然加大了投入,聘請了管護人員,但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點多面廣,全面做好管護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難。三是部分地區沒有推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水費征收率低,或完全不收水費。不收水費無法體現水資源的稀缺性,易造成用水浪費和用水效率低下。另外,水費也是構成管護經費的重要來源,完全不收水費,有可能加重改革成本。此外,村兩委班子是否具有凝聚力,是否熱心負責,對做好管護工作也至關重要。

  農田水利設施的管護和效益的發揮,直接關系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農田水利工程點多、線長、面廣、量大,創新農田水利建設管護機制十分艱巨而又復雜,要進一步明確方向,完善政策。

  (一)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主體重心下移,明確農民、農民合作組織和村集體組作為小型農田水利項目的建設和管護主體單位。安徽的經驗證明,把受益面廣而且技術性不強,群眾力所能及的農村小型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交給群眾自建,推行村民“自選、自建、自管、自用”,群眾建設的熱情高,滿意度高。項目民選提高了群眾積極性,避免了政府部門和基層干部大包大攬,工作運行不透明的弊端。項目自建縮短了建設工期,村民理事會有效地加強工程監督和管理,工程質量得到了有效保證。項目自建還可以節約建設資金,增加農民收入,南陵工山鎮萬安村中干渠綜合治理項目,通過村民自建,節約工程投資40%,農民投工投勞,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實現創收。把管護與受益群眾利益掛鉤,改變傳統的“集體所有、集體收益、集體出資”管護模式,對已有或新建的農田水利工程,產權一律界定給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村委會按“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通過分攤、公約或競拍等方式將管護責任分解落實到項目受益村民、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或承包經營單位。村民集體推選管理人員,制定管理措施,明確管護責任。

  (二)拓寬管護經費來源渠道,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在公共財政加大投入的同時,要通過市場化的運作,吸引民間資本投入,建立健全農田水利設施管護經費保障機制。要總結推廣管護組織自籌、受益范圍內群眾“一事一議”、水利工程設備租金經營收入、提取管護基金等方式籌集管護經費。

  (三)因地制宜,分類推進。農田水利設施的管護模式,各地差異較大,缺水地區和豐水地區不盡相同、渠灌區和井灌區不盡相同、平原地區和山丘區不盡相同,制定統一的管護模式較為困難。要在試點的基礎上做好分類指導工作,針對工程產權的界定、管護組織的規范、管護責任的明確、運行機制的建立、管護經費的落實、監督考核的操作等關鍵環節,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獎懲機制,切實保障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功能作用和效益的發揮。

  (四)轉變理念,做好服務。在推動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建管主體重心下移,充分發揮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民、聯戶、合作社、協會、村集體承擔更多的建設和管護任務的同時,發揮好基層政府和主管部門、鄉鎮水利服務機構的服務職能,對村民自建項目要在設計、施工、招標、驗收等重點環節加強指導和技術服務。

來源:《農村財政與財務》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