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依據現有法規政策,探討了節能減排對企業投資、融資和收益分配等的影響,結論認為節能減排對企業投資、籌資、收益分配等財務活動具有相對積極的影響,最后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節能減排 企業財務活動 投資 融資 收益分配
節能減排對企業投資、融資和收益分配有何影響,本文依據國家現有政策對此進行了詳細分析,幫助企業從理論上找到一個確切的依據作為節能減排的內在動力,促進企業投資經營活動更加趨于科學化和合理化,最終實現社會效益、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
一、節能減排對企業投資活動的影響
企業投資分為實體投資和金融投資。節能減排對企業投資有何影響呢?本文主要從實體投資的投資項目決策方法、審批和建設三個環節探討節能減排對企業投資的影響。
1. 節能減排對企業投資項目決策的影響。傳統的投資決策方法一般只對投資項目的經濟可行性進行評估,而在節能減排背景下,對環境可行性的評估也已成為企業做出投資決策的重要影響因素,如對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的評估、后續污染治理能力的評估以及對項目本身是否符合政策性節能減排標準的評估。綜合考慮經濟可行性和環境可行性后,企業的投資決策方法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里以投資項目的凈現值(NPV)為例進行說明。
未考慮環境可行性時,NPV的計算方法為:
NPV=投資項目各年現金流量現值的代數和-生產設備初始投資 (1)
考慮環境可行性時,NPV的計算方法為:
NPV=投資項目各年現金凈流量現值的代數和-生產設備初始投資-節能減排初始投資 (2)
上述兩個公式表明,企業對項目建設環境可行性的考慮加重了企業投資的壓力(即增加了投資項目成本),但是并不能說明運用式(2)計算的NPV會小于式(1)的計算結果,因為由于節能減排技術和設備的應用,可以使企業各年的凈現金流入增加。本文認為在決策階段考慮節能減排因素,有利于投資企業做出更經濟、科學的決策。
2. 節能減排對企業投資項目審批的影響。節能減排對企業投資項目審批的影響主要是審批能否過關。根據我國節能減排相關法律和政策的規定,審批機關應綜合考慮送審項目的投資領域、項目選址(對環境保護的影響)等因素,判別該項目的投資是否符合國家相關節能減排標準并最終作出審批決定。
其一,對投資領域的影響。國家鼓勵企業在節能減排領域的投資,并通過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措施對節能減排項目的建設給予政策性支持。目前對節能減排項目投資的稅收規定有:《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節能節水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和《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等。企業根據以上目錄購置用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的專用設備,其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而對于“兩高一資”(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項目,另有其他的嚴格限制,如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若干意見》,嚴格限制外資在中國投資設立“兩高一資”企業的審批。
其二,對項目選址的影響。企業屬于“兩高一資”產業而又位于人口較密集等不適合企業大規模發展的地點,在申請擴大投資規模時應充分考慮節能減排因素,否則會造成送審難以通過,或需要重新規劃再次送審而導致成本增加。在項目審批階段,企業遵循法規和政策的規定,按照節能減排的要求對未來投資項目進行規劃和管理,才能使企業獲得項目繼續建設的通行證。
3. 節能減排對企業投資項目建設的影響。項目經過可行性論證和獲得審批后,其施工建設仍然是節能減排的一個重要的監督和控制環節。如果建設企業不能將節能減排貫徹于投資活動整個過程,投資項目將隨時面臨被叫停的風險。如2007年12月福建省政府決定廈門市海滄PX項目(指生產二甲苯的化工項目)暫停建設并遷址到漳州;2011年8月大連福佳大化PX項目被要求立即停產并盡快搬遷。雖然現有的規定只是針對高污染的化工行業企業,但隨著環保形勢的日益嚴峻和政策的嚴格,納入該限制范圍行業的企業一定會更多。
二、節能減排對企業融資活動的影響
1. 節能減排對企業間接融資的影響。
(1)綠色信貸對企業間接融資的影響。在我國,節能減排對企業外部間接融資的影響主要體現為“綠色信貸”的要求。2007年7月12日,國家環保總局、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聯名發布《基于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該意見提出的信貸政策精神被稱為“綠色信貸”,它要求各商業銀行將企業環保守法情況作為審批貸款的必備條件之一,目的在于遏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盲目擴張。它首次將環保調控手段通過金融杠桿來實現,從源頭上建立了企業在信貸領域的環境準入門檻。其內容主要有:對限制和淘汰類新建項目,不得提供信貸支持;對于淘汰類項目,應停止各類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發放的貸款。綠色信貸從源頭上切斷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無序發展和盲目擴張的經濟命脈,有效切斷嚴重違法者的資金鏈條,有利于環境保護,也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
綠色信貸政策的出臺,不僅可以實現對“兩高”行業貸款的限制,而且可以幫助中小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很多中小投資者根據上市公司能否從銀行貸款來做投資決策,如果貸款成功,說明該公司經受了銀行的嚴格審查,并不存在財務或其他方面的重大問題,是一個利好消息,投資者一般會在股票市場做出積極的反應,購進該公司的股票;反之,上市公司的發展潛力有問題,從而拋出該公司股票。
(2)赤道原則對企業間接融資的影響。國際上存在一個與綠色信貸類似的非官方規定——赤道原則(the Equator Principles,簡稱EPs)。該原則適用于總投資1000萬美元及以上的新項目融資、可能對環境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舊項目擴容和更新現有設備有關項目的融資、項目融資財務活動咨詢服務及大型新建項目貸款融資的審批。赤道原則第一次把項目融資中模糊的環境和社會標準明確化、具體化,為銀行評估和管理環境與社會風險提供了一個操作指南。
由于赤道原則針對的目標主要是國際大型新項目的融資,其實施有利于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為尋求低環境成本和資源成本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也有利于加速淘汰落后產能,這對于在全球范圍內推行節能減排理念和技術有促進作用。隨著各國政府對節能減排的重視日益加強,宣布遵守赤道原則的金融機構會越來越多,這對于促進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無疑具有巨大的宣傳和示范效應。
2. 節能減排對企業直接融資的影響。我國節能減排對企業外部直接融資的影響主要體現為“綠色證券”政策的要求。綠色證券是指企業改制上市融資和再融資過程中,需要經過環保部門根據國家的環保法規和政策進行環保審核,包括市場準入制度、增發和配股制度以及環境績效披露制度等。通過這種程序發行的證券和增發的新股稱為“綠色證券”,它主要針對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目的是從資金源頭上遏制“兩高”企業的無序擴張和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2008年2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聯合證監會等部門首次對提出上市申請的企業按照綠色證券的標準進行審核,并將經過審核首批未獲通過或暫緩通過的河北威遠生物化工公司等10家企業進行了公布,這些企業被要求在限期內按照綠色證券的標準重新整改,如果拒絕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標準,將不能登陸A股市場,而企業為此付出的代價將是巨大的。
以企業IPO(首次公開發行)為例,IPO不但程序復雜,而且費用很高,其費用一般包括資產評估費用、律師費用、注冊會計師審計費用、保薦人費用、公開發行說明書費用以及承銷商的傭金等(不包括路演推介和詢價發行階段發生的費用)。此外,還需主管稅務機構出具企業最近三年及一個年度的納稅證明,即要求以上期間內企業不能有任何偷稅漏稅欠稅等不良記錄。所以,企業上市融資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如果在其他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企業因節能減排因素未能獲得證監會和環保部門審核通過,以致延遲上市或禁止上市,那么以上的支出將會付諸東流,損失非常巨大。
三、節能減排對企業收益分配的影響
企業的收益分配最終以利潤表的形式反映出來,因此本文依照利潤表構成的各個主要項目,逐一分析節能減排對企業收益分配的影響。
1. 節能減排增加企業的營業收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節能減排使企業擁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更主動的定價權利,有利于增加企業的營業收入。隨著節能減排觀念和健康意識深入人心,加之政府的倡導,節能減排產品的競爭能力往往高于同類其他產品。在國內,標有環保標識的產品往往能受到消費者的認可,因此在產品定價方面,此類產品能夠享有更多的主動權。從國際方面看,一些發達國家對進口商品設置綠色壁壘、環境關稅等障礙,只有節能減排產品才能在國際上更具競爭力。②隨著我國碳交易和排污權交易制度的逐步完善,節能減排企業剩余的碳排放權和排污權能為其增加收入。③運用節能減排模式循環回收的產成品、副產品、原材料等也會增加企業的營業收入。2. 節能減排對營業成本具有雙向的影響。①節能環保設備的投入會導致固定成本增加,但根據成本性態分析原理和學習曲線理論,企業實現規模生產和進行經驗總結后會逐漸消減這部分固定成本增加的負面效應。②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經處理后能得以循環利用,這一過程對于企業節省能源(原料)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將發揮重要作用,即會導致營業成本下降。因此,節能減排從短期來看,會導致營業成本的增加,但從長遠來看,成本得到稀釋,有利于企業持續發展和實現發展模式的轉型。
3. 節能減排帶來營業稅金及附加的減少。目前,我國雖然尚未開征環境稅,但開征環境稅的時間表已經初步確定。那么,對于環境稅收開征后在會計核算上還需要企業會計準則進一步明確,在這里暫且將其歸入營業稅金及附加項目里核算。實施節能減排(假設環境稅采取從量計征的方式征稅)就可以使企業減少營業稅金及附加稅,成為企業營業利潤的一個增加項。
4. 節能減排增加企業成本主要體現為期間費用的增加。①管理費用增加,企業引入節能減排設備后需要培訓一批具有相應技能的人員,培訓費用的增加引起了管理費用總額的增加。②財務費用增加,企業節能減排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財政專項資金、自有資金和企業貸款,而當前政府專項資金或者對企業支持不夠或者采取事后劃撥的方式,不能為企業解決即時資金困難,而企業自有資金又不足以完全支持節能減排投入,那么債務融資和股票融資便成為企業更好的選擇,其中又以向金融機構貸款為主,這樣利息必然增加,利息支出(不包括資本化的部分)就構成了財務費用的增加額。
5. 節能減排將減少固定資產減值損失的計提。在節能減排背景下,未實施節能減排的企業可能面臨生產設備計提減值準備,企業需確認大額的資產減值損失;而在已實施節能減排的企業里,由于更新了設備,所以一般不需要確認資產的減值損失,從而可以減少計提減值準備這部分成本。
6. 節能減排將導致營業外收入增加,營業外支出減少。在政府主導節能減排的背景下,如果企業未實行節能減排而導致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將不得不為該負面效應買單,如經濟賠償、行政罰款、訴訟費用等營業外支出增加,并導致利潤總額的減少。反之,良好的節能減排會獲得節能減排專項財政補貼,這筆收入將增加營業外收入和利潤總額。
7. 節能減排能獲得企業所得稅的政策優惠。根據國家有關稅收政策的規定,企業節能減排可以享受所得稅法規相關規定的優惠政策,這對于減少企業應納所得稅額有重要作用,而且對于鼓勵企業購進環保專用設備、實施節能減排有重要意義。
四、結論及建議
本文根據相關政策法規,探討節能減排對企業投資項目的立項決策、報批的可能性和建設階段及融資、收益分配等財務活動的影響,結論見右表。從表中可以看出,節能減排對企業投資、籌資和收益分配均有積極的影響。
節能減排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及社會各界及公眾形成合力,在節能減排工作中做出相應的努力,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1. 政府應完善政策法規、加大執法力度,制定多元化的績效考核標準;協調中央與地方利益的沖突,增強地方環保部門的獨立性、促進環保執法,支持新型產業、鼓勵節能減排行業的發展,加強對企業家的節能減排責任感教育等方面主動性,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2. 企業應端正發展理念,強化環保意識、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將追求經濟利益與實踐節能減排有機結合起來,重視節能減排工作,保護生態文明。
3. 社會公眾各盡其能,促進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如加強對節能減排理論和技術的研究,并運用于實踐;樹立科學的消費觀,以消費帶動和促進企業的節能減排等。發動社會公眾的力量,就是要將節能減排從政府運動、企業運動擴展成全民運動,并最終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注】本文系江西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經濟結構調整背景下江西省企業節能減排評價體系和保障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111BAA10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主要參考文獻
1. Porter M. E., Vander L. C.. Green and competitive Ending the stalemat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5
2. Epstein M.J., Roy M. J..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to Capital Investment Decisions.Greener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1997;17
3. 陳璇,淳偉德.企業環境績效對經濟績效的影響分析——基于滬、津、渝三地百強企業的考察.經濟體制改革,2010;4
4. 李永友,沈坤榮.我國污染控制政策的減排效果——基于省際工業污染數據的實證分析.管理世界,2008;7
5. 林伯強.將環境影響因素納入投資決策過程:方法與運用.金融研究,2005;2
6. 楊潔,溫輝,劉運材.低碳經濟模式下企業融資機制研究.生產力研究,2011;6
7. 蘇星,呂韶陽,徐克良,楊寶榮.我國合同能源管理融資模式分析與建議.中國能源,2012;11
8. 陳詩一.節能減排與中國工業的雙贏發展:2009 ~ 2049.經濟研究,2010;3
9. 張清玉.排污權會計確認與計量探討.財會月刊,2013;12
【作 者】
黎 毅 張相云
【作者單位】
(華東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南昌 33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