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视频网站,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人与zoxxxx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論文 > 淺析精河縣農村集體資產管理

淺析精河縣農村集體資產管理

一、精河縣農村集體資產現狀

精河縣現轄4個鄉鎮(3個鄉、1個鎮)、55個行政村。截至2012年底,全縣農村集體經濟固定資產累計總額5433萬元,債務累計余額為3315萬元,債權累計余額為3422萬元。2012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341萬元。其中,當年無收益的村共有14個,占25%;集體經濟年收入在5萬元以下的村共有21個,占38%;年收入5—10萬元的村共有7個,占13%;年收入10—20萬元的村共13個,占24%。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有四個渠道:一是集體土地承包收入;二是國家轉移支付補助收入;三是經營收入;四是其他收入。

為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精河縣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強農村會計隊伍建設,推行農村會計電算化管理。村會計由村委會聘用改為委托鄉鎮會計代理。2009年開始,全縣鄉(鎮)陸續辭退了原來聘用的村會計,成立村會計委托代理中心,各村委會與農經站簽定會計委托代理協議,由鄉鎮農經站工作人員擔任各村會計,每個鄉鎮村會計較之前減少4人左右,每個村集體相應減少會計工資支出3000余元。2010年,全縣4個鄉鎮全部實行會計電算化管理,55個行政村的財務已全部納入計算機管理。

二是加強會計業務規范化管理,強化財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各村統一設置規范的賬目、賬簿,建立了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并由專業財務人員記賬、管賬,各項收入必須開具正規票據,收入及時入賬。各項支出嚴格按照財務開支審批程序,對不符合程序、不合理的票據一律不予報銷。全縣農村統一使用由縣農經局制定的《村集體資金審核單》,在原始發票上由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經手人簽字蓋章后,經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在審核單上蓋章(簽字)并簽署意見,再報鄉(鎮)領導審批。

三是財務公開、民主管理落到實處。進一步明確民主理財和財務公開的具體責任人,按規定由核算會計定期公開各村的經濟業務,并保留公開底冊。村村都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每季度對本村所發生的業務和經濟往來進行民主審核。

四是加強對集體資產資源管理,推行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購售公開招投標制度。逐步建立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新的體制,制定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考核方案和日常考核標準,建立考核制度和獎懲機制,明確公開招投標的程序、范圍,對農村集體資產轉讓、資源開發和工程建設招投標方面進行有效管理。充分發揮集體資產效能,實現集體資產的優化配置,逐步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民主監督、科學管理的集體資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確保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五是加強農村集體經濟活動的審計監督,強化農村集體財務和資產管理。

六是加強農村集體債權債務的動態監控。結合國家有關化解村級債權債務相關規定,制定了一系列針對全縣化解村級債務的工作制度,并嚴格控制村級債務的新增。

二、當前農村 “三資”管理模式及存在的問題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實施后,精河縣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一直推行“村有鄉管縣監督”的管理體制,村集體“三資”及財務由鄉鎮農經站統一管理,所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歸村集體,農經站為每個村分別設立會計賬戶,統一管理核算。村集體資金實行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所有收入必須先入賬再支出。所有收入必須開據收款收據,所有支出必須經過理財小組、村主任和書記、包村領導、農經站等“四級審批”分別審核同意后方可進賬。全縣四個鄉鎮55個行政村的財務已全部納入了鄉(鎮)電腦管理,已實現了村賬鄉代管縣監督的會計電算化管理模式。

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農村集體“三資”登記臺賬不完整、不全面。資金、資產相對好些,而土地尤其是“四荒”地的登記就不全、不細或沒有臺賬登記,造成“三資”底冊不清、管理混亂。

二是財務制度執行不嚴。如部分村支出不按時報賬,造成無法正常結賬;有的村現金余額超出了所規定的限額;個別村干部財務觀念淡薄。

三是各村或多村存在有賬無物、有物無賬等賬實不相符現象。

四是資源臺賬管理不完善,對集體資源的發包合同不規范,期限過長。

五是合同簽訂不規范。主要體現在書面合同少,口說為憑;合同要素不全,條款不明,權利義務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

六是少數村財會人員素質低,責任心差。

三、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建議

一是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對農經工作給予大力支持。

二是抓好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系。明確農經部門的執法主體資格,從根本上解決工作無經費、人員不專職、查處無權力等問題,解決好機構與職能不相適應的矛盾。

三是從廣大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突出的問題入手,采取有力措施,加強管理,堵住集體資產流失的漏洞。同時,探索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有效方式,確保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為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增強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四是狠抓財務公開。進一步規范公開的程序、內容、時間,著力解決思想認識不足,組織領導不力,制度建設不嚴的問題,真正把財務公開作為一項“陽光工程”來抓好落實,以群眾滿意度為衡量標準,保證群眾對公開內容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五是積極開展多種經營,不斷創新贏利模式,創造新的贏利點,增加農村集體資產經營收入。對集體原有和新建的廠房等固定資產,除采取承包、租賃等形式以外,也可以采取合作、入股、聯營等方式參與項目開發和企業經營,實現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為集體帶來穩定的、可持續的收入來源。充分開發利用現有的荒地、荒灘、荒水等資源,發展特色產業。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通過集體投資、農民入股和招商引資等多種途徑,發展各種觀光旅游和休閑農業,增加集體收入。

參考文獻:

1、《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

2、《博州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調研文稿匯編》2010.12

3、《精河縣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工作法規政策選編》2011.4.10

(作者:張琴 單位:新疆博州精河縣托托鄉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服務站)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

<th id="q6zaz"></th>
    1. <del id="q6zaz"></del>

    2. <th id="q6za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