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立論獨特,觀點新穎。本書從多主體博弈的視角揭示我國高校閑置無形資產的成因,運用多種理論和方法研究了我國高校閑置無形資產的轉化機制問題,揭示其規律,提出“高校無形資產不是靜態不變的,而是處于動態變化過程中的”,所以處于休眠狀態的無形資產的潛能如果被充分利用,將會對我國高校教育乃至經濟發展都作出巨大貢獻。本書分析了我國高校閑置無形資產系統構成的現狀及演化,從無形資產價值內部轉化及外部轉化兩個方面揭示了無形資產價值轉化的途徑,體現了論證視野的開闊性和論證結果的可信度。高校無形資產的有效轉化,將為高校帶來現金流入,這將擴大辦學經費來源,且同時也發揮了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在此基礎上,本書明確提出“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對市場機制的“拾遺補缺”,糾正市場機制在高校無形資產轉化中存在“失靈”的部分,為市場機制在高校無形資產轉化中更好地發揮基礎性作用創造條件”,該觀點指出了在無形資產轉化過程中,無形資產子系統、政府子系統以及市場子系統相互作用的規律,并且該觀點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發展,提出新論點,并予以論證,體現了一定的創新性和科學性。
第二,研究方法多樣,側重量化研究。全書貫穿了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縱向分析和橫向分析,以及理論研究和對策研究相結合。在本書中,規范分析方面創新的運用多主體博弈模型與網絡分析方法,研究多方參與主體的策略行為及相互關系,以闡明高校閑置無形資產形成的機理,這是對無形資產研究的一大突破;實證分析方面主要是對高校閑置無形資產及其轉化進行深入調查,對目前已經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為政策建議的提出打下實證基礎;縱向分析包括對高校無形資產轉化的現狀分析和未來演化趨勢的判斷;橫向分析要求對不同國家,尤其是對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現有的高校無形資產形成與轉化模式進行比較,從中尋覓可資借鑒的經驗。本書在研究高校閑置無形資產有效轉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的同時,注重對高校閑置無形資產有效轉化的對策研究。這些理論方法的運用,體現了本書論證過程的科學性、嚴謹性、可信性。
第三,研究內容充分詳實。本書站在不同的視角剖析我國高校無形資產轉化中存在的問題,全面分析,充分論證,從而得到一個科學、可靠、全新的結論。首先,本書研究了不同層面高校的閑置無形資產的轉化問題。既研究了極具代表性的985高校的無形資產的轉化狀況,也分析了全國各省份高校閑置無形資產狀況,具有全面性。其次,本書研究了不同國家高校閑置無形資產的轉化機制。既包括國外發達國家無形資產轉化機制,也包括我國高校無形資產轉化機制。再次,本書研究了不同類型的高校無形資產的轉化狀況,包括土地使用狀況、專利申請及授權情況、人力資本情況等方面。最后,本書論述了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校校辦產業情況,提出“高校校辦企業的狀況體現了我國高校無形資產轉化的程度及水平,值得政府及高校重視”。可見,本書對我國高校閑置無形資產的研究內容是立體、多元、全面的。
第四,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相結合,側重對策研究。本書對當前國內外關于高校無形資產轉化的理論進行系統回顧、闡述和綜述,使讀者對這些理論有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在本書第一部分通過對無形資產價到對高校無形資產高校無形資產的研究,提出高校無形資產的定義“是指高校占有和使用的,不具備實物形態,能為高校帶來利益和權利的各種資源”。在此基礎上,本書側重于實證分析,注重對策研究。本書第五部分對我國高校無形資產轉化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從我國高校土地使用權轉化狀況、我國高校教師人力資本轉化狀況、專利申請和授權狀況、高校校辦企業狀況等多方面,收集大量數據,得出結論“高校無形資產的優勢尚未充分發揮,部分無形資產仍處于閑置狀態”,所以高效無形資產創生和轉化還有較大的空間,有效提升我國高校無形資產的利用效率具有重大意義。繼而,本書第六部分在我國高校無形資產形成與轉化相關的意識不到位、正式規則不完備、管理機構不健全、轉化平臺不完善、管理方法不科學等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完善我國高校無形資產有效轉化的正式規則體系、構筑推動我國高校無形資產有效轉化的機構、培育我國高校無形資產有效轉化的意識、搭建我國高校無形資產有效轉化的平臺、優化我國高校無形資產有效轉化的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政策建議。遵循這一思路,在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對我國高校無形資產的轉化具有強烈的針對性。總之,本書第六部分對解決我國閑置無形資產及其轉化問題具有重大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意義。
第五,全書內容完整,邏輯清晰。本書首先論述了高校無形資產的內涵、特征進行概括性的描述,剖析了我國高校無形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揭示了其中的原因,并對無形資產管理進行相關拓展。本書認為政府、高校、二級單位之間存在利益關系,處理好三者間的博弈關系,有利于高校無形資產的轉化。同時,全書在分析過程中,運用復雜系統理論構建了我國高校閑置無形資產價值內部轉化及外部轉化的模型,認為各系統間存在復雜的動態聯系,而這種聯系正是提升高校無形資產轉化機制的根源。而我國高校土地使用權轉化現狀、我國高校教師人力資本轉化情況、專利申請和授權情況、高校辦企業狀況等四個方面的變化將對高校無形資產轉化產生重大影響。本書在最后一部分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政策建議,且這些建議與本書第一部分中我國高校無形資產管理存在問題相呼應,形成全書的首尾呼應的結構,反映本書結構清晰完整。總之,本書思路清晰,邏輯線索明確,內容上層層遞進分析。
總之,《我國高校閑置無形資產有效轉化機制研究》一書從一個新的角度和新的理論高度把高校閑置無形資產利用問題向前推進一大步,在文獻分析的基礎上,把定性問題進行定量化研究,推動理論完善以及學科創新和發展。當然,作為一項復雜的且是對策性很強的應用研究,該書中所提出的一些理論問題與政策思路還有待實踐的檢驗。但隨著我國高校改革創新的發展要求,無形資產的價值將不斷得到重視,高校無形資產的研究將得到不斷深化,該書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將會更好地體現出來。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