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和會計報表附注。會計報表問題對于企事業單位來講,處于財務報告的中心,是單位一定時期一定階段以來相關經營活動、財務運行狀況和資金使用狀況的表現,也是企事業單位經濟運轉的書面表現。那么會計的有效判斷、核算則關系到報表中信息是不是達到了正確、科學,這也是會計報表審計中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結合筆者工作經驗圍繞著會計報表的審計問題談個人的幾點看法。
1 會計報表審計的基本方法
在現代經濟往來中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存在,從而在會計工作中有許多假設現象的存在,需要對會計進行合理假設和判斷才能進行合理的核算,會計師在會計報表中要對會計信息進行統計,避免錯報和漏報的現象發生,這是會計師核對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則,需要通過審計工作人員的核算標準來實現:
(1)會計報表審計之外觀審查。審查被審計單位所編制會計報表的種類、格式是不是達到了符合會計制度的規定,有沒有缺表或缺頁;審查各種會計報表規定填寫的項目、指標是不是達到了填列齊全,有沒有漏填、錯填或錯行、錯格問題,手續是不是齊備;審查財務狀況說明的內容是不是達到了完整,重大財務狀況變動事項是不是達到了全部反映。
(2)會計報表審計之編制技術審查。根據會計平衡公式審查資產合計數是不是達到了等于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的合計數,表內有關數據的匯總是不是達到了正確,審查時應對表中所列數據進行復核計算,看是不是達到了存在加總錯誤;審查會計報表中各種相關數據的關系是不是達到了銜接,主要看會計報表中小計、合計、總計數字的計算是不是達到了準確,本年期初數與期末數是不是達到了銜接,如果出現本年度規定的項目名稱及內容與上年度不一致,要看是不是達到了對上一年末會計報表項目的名稱和數字按本年度規定進行了調整;審查會計報表中填列的數據與賬簿中記載的數字是不是達到了相符,與其他會計報表中反映的數據口徑是不是達到了一致,報表與報表之間有關項目數字的關系是不是達到了正確。
(3)會計報表審計之內容實質審查。在審查會計報表外觀形式和編制技術的基礎上,還要對會計報表的內容和實質進行審查,也就是審查各項目數字是不是達到了真實、正確,包括會計處理方法是不是達到了符合會計原則、財產物資是不是達到了確實存在的目的、折舊計算和提取比例是不是達到了符合規定的目標等。通過檢查,往往可以發現一些問題線索。
2 會計報表審計中舞弊行為的檢查策略
新獨立審計準則規定,如果一項錯報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作出的經濟決策,則該項錯報是重大的。重要性原則在會計報表審計中的運用,是通過審計人員確定和運用重要性標準來實現的。重要性標準是衡量一項會計信息的錯報或漏報是不是達到了重要的尺度,需要從性質和金額兩方面來衡量。
(1)完善內控系統,增強審計調查的目的性。對于審計人員來說,只有有目的的進行有效的審計調查,才能將單位中存在的會計報表舞弊行為找出來。而目前大多審計人員由于受到固有限制依照獨立審計準則進行審計。在會計報表中如果存在舞弊的現象,則說明被審組織管理上存在漏洞,以及內部控制系統存在著薄弱環節。第一應了解評價內部控制系統的標準。審計人員有責任通過采取有效的檢查策略,來評價經營業務的內部控制系統是不是達到了完善,其各個部門是不是達到了存在風險,從而發現其舞弊的行為。
(2)努力踐行國家法律法規制度。在法治國家中,要依法治國才能保證國家的秩序井然。而在單位會計報表審計中的舞弊行為中依然需要相關制度的規范,才能保證舞弊行為越來越少。因此,加大對會計報表舞弊行為的專門立法的力度則成為必要,這樣才能使識別和嚴懲舞弊行為有法可依,才能使舞弊行為的參與者得到相應的懲處。除此之外,加強群眾及專業人士對會計準則的認識,同時還要提高我國會計準則的法律地位。在近期一些上市公司的舞弊案件的審理過程中,可以很明顯的發現我國會計實務領域的一些相關法制化程度很低,所以我國提高會計準則的法律地位,充分肯定會計準則的法律制度則成為必要,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3)會計人員的誠信觀念亟待提升。現階段,在經濟交往中的基本道德框架是誠信,而在會計報表審計的工作人員中也同樣適用。第一,提高會計人員的道德觀念這就需要對會計人員進行有關法律教育以及相關的職業道德教育,使會計人員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從而養成自覺遵紀守法的習慣。第二,為會計人員創造有利的環境條件來培養誠信。特別是會計準則制度中的完善,盡量縮小工作人員在會計選擇上的彈性區問,同時竭力要讓單位負責人完全承擔會計舞弊行為的責任。
(4)審計規劃的制定要周密。在審計的過程中,一個周密的審計規劃是很重要的,可以讓審計人員有序高效的開展審計工作。所以審計人員在履行自己職責的前提下,同時需要對被審查組織管理層工作態度及責任心等過去的相關事件的了解,并且要重視可能且容易產生舞弊的資產情況。因此在編制審計規劃時,除要考慮內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外,更要考慮到以下情況對會計報表真實性影響的可能性情況:第一,被審計組織管理人員的能力或者是品行等存在問題;第二,被審計單位存在著異常的交易或者是管理人員遭受異常壓力;第三,由于審計人員自身原因或者因外部原因致使審計證據難以獲取。
(5)對舞弊審計的實施注意事項。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獨立審計準則的要求,充分考慮審計風險,實施適當的審計程序,便于合理確信能夠發現和報告可能導致會計報表嚴重失實的錯誤和舞弊。相對于常規性審計而言,在舞弊審計中,審計人員是對已發生的事件中尋找與舞弊行為有關的證據。在實施舞弊審計時常關注異常現象中尋找線索。其主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對貨幣資金來源和出去的真實性及合法性進行審查,以及對單位中來往賬戶的真實性及合法性進行審查,查看是不是達到了存在利用往來賬戶轉移和調節收益現象等;二是對實物資產進行審查,防止存在虛增虛減的現象;三要隨時關注會計賬戶中的異常現象,同時要考慮會計賬表上數據的相關性;四是特別要留意對財務成本賬戶以及權益賬戶正確性的審查。
在實施舞弊審計時,需要審計人員在工作上具有責任心的同時,還需要一定的工作能力,并且能充分考慮審計風險,從而實施恰當的審計程序。除此之外,在實施舞弊審計的同時,對于審計人員在正常審計調查中,一旦發現被審查單位的舞弊行為應及時應上級反映,建議進行必要的審計調查。并且,審計人員還要考慮被審計單位中舞弊行為可能牽扯的范圍,從而防止信息的透漏。而且,作為審計人員由于能力及各方面的原因,也不可能保證發現所有的會計報表中存在的錯誤或者是舞弊現象。
3 結語
總之而言,會計報表雖說是一種書面的文件,然而實則關系到企業事業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活動成果以及資金使用情況,是單位財務報告的核心內容,對于單位的經濟運轉意義重大。會計報表中的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損益表以及會計報表附注對于企事業單位的會計審計來講,都處于財務報告的中心,都能夠在一定時期一定階段反應相關經營活動。
參考文獻
[1] 張穎.會計舞弊與會計報表的審計[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7).
[2] 孟楊.淺談現代單位制度下我國會計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J].湖北農村金融研究,2011,(7).
[3] 樊瀅,任小軍.我國會計報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調查分析[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5).
[4] 張慶龍,黃國成.單位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