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內部控制是為達到某個或某些目的而實施的一種動態過程,具體可理解為是一個設計、執行、評價和整改的循環過程。在這個反復循環的過程中,內部控制評價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保障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建設和執行,我國2010年頒布了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但是,由于《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主要側重于提供原則性的指導意見,缺乏具體指導的、權威系統和可操作性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使得企業無法順利開展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甚至導致企業內部控制失效。
基于此,本文在借鑒已有內部控制評價的研究結果上,通過構建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一定方法對其進行評價,力求建立具有可操性、規范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
二、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應既能反映理論的規范性,又具有指導實際評價的可操作性,以便滿足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基本要求。本文以《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五要素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借鑒最新研究成果,采取綜合評分法,設計適用于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指標體系,以期在理論的指導下具體劃分評價指標。具體評價指標如表1所示。(表1)
三、內部控制指標評價的方法
評價方法是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的具體手段。有了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還要采用一定的評價方法對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進行實際運用,以取得公正的評價結果。本文借鑒國資委的《中央企業綜合績效評價實施細則》(2006),采用綜合評分方法,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價。
首先,企業在對各評價指標進行評價之前,需要按照一定的標準對五要素賦予權重,賦予的權重因各企業的具體情況而有所差異。但總的來說可以借助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等方法,本文采用如表1所示的權重kn%(n=1,2,3,4,5)。
其次,確定各要素中二級評價指標應賦予的分值,并根據其評價標準進行評分,在此階段,可以簡化為三個級別,即優秀、合格和不合格:優秀可評為該項指標的滿分,合格評為該項指標滿分的50%,不合格評為0分。在此基礎上形成各要素分別計算的單項得分Un(n=1,2,3,4,5)。
最后,由單項得分和權重計算企業整體得分的加權平均值: 。
對內部控制進行評價時,如前所述,分為優秀、良好、合格、需改進、不合格五個級別。(1)優秀:W≥90分,各要素的內部控制指標均符合要求;(2)80分≤W<90分,其中任一個要素的單項分值不能低于其所賦分值的90%,且只允許一個二級指標分值稍低。在這兩個級別中,各項內部控制制度得到認真貫徹執行,所有業務環節能有效地發現、管理、控制各種風險??梢缘贸鰞炔靠刂朴行н\行的評價;(3)合格:70分≤W<80分,其中各要素的單項分值不能低于其所賦分值的70%,在這個級別上,各項內部控制制度基本得到貫徹執行,各業務環節所承受的風險基本得到控制;(4)需改進:60分≤W<70分,并且各要素的單項分值不能低于其所賦分值的60%,這一級別的內部控制制度執行較差,只選擇了個別控制點進行控制,但局部違規操作現象依然存在。這一級別的內部控制需要改進才能達到管理層可接受的水平;(5)不合格:W<60分,存在單個或多個要素的指標低于其所被賦予分值的60%,這時內部控制不符合要求,所設計的內部控制制度沒有得到有效執行,不能有效地防止和控制重大風險,很可能導致管理失控或業務損失。
主要參考文獻:
[1]池國華.基于管理視角的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系統模式[J].會計研究,2010.10.
[2]陳漢文.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評價方法[J].審計研究,2008.3.
[3]楊有紅,陳凌云.2007年滬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研究:數據分析與政策建議[J].會計研究,2009.6.
作者:趙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