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內部財務控制的重要意義
內部財務控制能夠增強私營企業的管理能力,把握正確的經營方向,及時發現偏離經營方針和經營目標的行為。企業內部財務控制中所規定的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關系,明確了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及工作人員的職責、權限。企業內控制定得好,可以提高資金效率、有效防范風險。企業在慎重考慮風險基礎上做出的科學決策,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私營企業的決策質量和管理水平。內部財務控制對私營企業提高決策質量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我國私營企業內部財務控制存在的問題
2.1 企業主對內部財務控制重視不夠
私營企業主無論事情大小,無論是否在權責范圍內,都要管,一管到底。他們認為:企業是自己的,掙錢多少都是自己的,財務控制只是個形式,在這樣的認識下必然致使許多制度過于簡單,且流于形式。甚至有些企業主嫌麻煩,不愿建賬。在他們的思想里,內部財務控制是可有可無的事情,甚者會認為那是公有企業的管理制度,私營企業不搞這些。這種對于內控不夠重視的思想使私營企業嚴重缺失內控的制約。
2.2 私營企業產權劃分不清
在私營企業中,產權模糊的現象是極為普遍的。企業內部的產權不清,必會導致管理主體不明確的現象發生。不論是內部成員之間還是企業與外界的產權不清,都將導致產權糾紛。如果沒有內部財務控制體系的制約,就會影響企業的發展。很多私營企業片面強調市場營銷和企業形象推廣的中心地位,忽視了會計基礎工作和內部財務控制,沒有建立嚴格科學的財務控制體系,造成財務、生產管理混亂,甚至,一些企業可能發生嚴重的經營管理和財務方面的危機而陷入困境。
2.3 會計監督職能難以發揮
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就是實行會計監督,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準確。大部分私營企業由于規模小,會計機構設置過于簡單,不建賬或者建賬不全。會計人員只是單純的從事記賬工作,對于企業的經營策略、預算管理、經營目標等一概不知。這種財務工作的單一性導致財務人員對不能很好地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很難協助業主做出相應的財務決策。另外,私營企業所有權屬于企業主個人,財務人員聘用由企業主自己決定,企業主要求財務人員更改報表,使財務人員在私營企業中無法行使自己的會計監督職能。
2.4 內部財務控制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力
目前相當一部分私營企業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不健全,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已訂立的企業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只是裝裝樣子,用以應付審計、稅務等部門的檢查,內部財務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在日常財務活動中沒起到任何作用。這種內部財務控制能力對于企業是否可持續發展壯大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3 完善我國私營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的建議
3.1 企業主應當樹立正確的內部財務控制觀念
企業主要加強企業內部財務控制,要樹立正確的、全新的內部財務控制觀念,從重視人的作用,重視信息控制的作用。現代企業控制要求私營企業財務控制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深度發掘個人潛力。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主導一切,新信息技術革命是以數字化技術為主導。因此,私營企業財務控制必須重視信息控制的作用,分析和利用各種各樣的技術信息,用于財務控制的各個方面,幫助決策者做出最佳的決策。
3.2 明確私營企業的產權關系
產權關系明晰問題,是私營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這就需要私營企業從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出發,同時結合中國的特點和企業的實際,找出明晰產權和股份制改革的科學、可行的途徑。怎樣進一步明確企業的產權關系?最好的辦法,就是要通過私營企業的制度創新,使企業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建立企業責權利相統一的科學的管理體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些私營經濟管理制度的改革是從“以人管理企業”向“以制度管理企業”的轉變,這可以避免企業的人際關系的干擾,實現私營企業的管理制度創新。
3.3 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
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是保證財務工作質量的關鍵。我國財務人員素質的現狀是造成目前財務工作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新形勢下的財務人員應該具備管理能力、財務分析能力以及參與企業的決策的創新能力。財務工作人員針對企業面臨的實際敢于提出獨特的見解,能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這一切的實施均需要財務人員具備扎實的業務知識、綜合能力和誠信素質。私營企業重視財務工作和財務人員的培訓,通過繼續教育、培訓、進修、輪崗等方式,充實專業知識,挖掘潛能。這必將對私企的發展有相當大的裨益。
3.4 充分發揮會計監督作用
要規范內部財務控制基礎工作,必須充分發揮會計監督作用。正確認識會計監督的法律地位,這對提高會計人員的社會地位,充分發揮會計的職能作用。明確企業負責人的會計責任主體地位,是實行會計監督、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關鍵。作為企業負責人,他應對本企業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并要隨時為會計工作者行使會計監督職能提供一切保障。企業主對會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提高會計人員的社會地位,充分發揮會計的職能作用。企業主要支持、保障會計人員依法監督,幫助解決會計人員在監督中遇到的問題,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這樣才有利于會計人員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
3.5 實施決策多元化
私營企業業主在決策時常常采用“一言堂”的決策方式,業主自己說了算。這種決策方式缺乏科學論證和相應的財務控制手段,對私營企業的長期發展是很不利的。私營企業要想長期健康地發展下去,必須實施多元化的決策方式。這種在思想上的根本轉變,才是實現決策多元化的開端。企業主應該放棄原有的自己說了算的領導方式,實施企業領導集體化,讓企業更多有能力的人參與到企業的領導工作中來。一個人的智慧和認識是有限的,只有集體的思想才能分散決策風險。對于企業制定的決策,在實施之前必須經過多方面的可行性論證,這樣才能最大可能地減少控制風險,使私營企業健康穩定地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張天興.私營企業內部財務控制體系研究[D].蘭州大學管理學院,2006.
[2]余惠芬.中國私營企業成長的多維分析[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3]姚賢濤,王連娟.中國私營企業[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2.
[4]張興夏.關于家族式企業內控缺陷問題的探討[J].管理與財富,2006(3):70.
[5]宋波,沈培強.民營企業審計風險及其控制[J].審計月刊,2006,10:40.
[6]吳詠梅.關于加強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若干思考[J].企業管理,2002, 37.
[7]付文閣.我國私營企業演進的目標模式-現代私營企業制度[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1:50-52.
[8]白樺.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非公經濟,2006,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