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麗珠 /文
“我們都知道,銀行是靠承擔風險來獲得利潤的。因此,完全可以說風險管理是銀行業務及其價值創造的核心。”這是日前在京召開的“第三屆中國金融風險經理論壇暨首屆中國銀行業實施新巴塞爾資本協議高級研討會”上,與會者的共識。的確,在全球各大銀行的業務實踐中都可以看到這一特征。
與以往兩次論壇相同,此次論壇還是定位于技術性論壇。堅持“求新務實、有效交流”的原則,邀請了來自境內外各類機構風險管理相關
部門的近20位技術專家演講。
被公認為國際銀行界“游戲規則”的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于2007年到2011年之間在全球范圍內被逐步采用,已經全面開放的中國銀行業將面臨重大挑戰。為此,如何應對挑戰,提高境內銀行業的風險管理水平就成為此次論壇的主題。與會專家普遍認為,一個穩健高效的金融體系對我國宏觀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而這兩者都取決于政策框架的設計。因而這個政策框架應具有前瞻性,有效的監管政策、良好的公司治理、優良的風險管理文化以及對銀行從業人員和金融消費者的持續教育是構成框架的重要因素。
中國銀行業全面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是一個龐大而艱巨的系統性工程,它將改變我國銀行業的風險管理與資本監管模式。與會專家提出,作為監管當局,銀監會亟待成立一個具有較高專業化水平和國際化程度的部門;試點銀行范圍也應適當擴大,并加快配套法規建設,以把好技術驗證入關口。而隨著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的推行,各國銀行的風險管理方式漸趨一致,中國的銀行業也不例外,業務策略調整是當務之急。
由于操作風險對資本的要求,需要銀行重新審視過去被視為“無風險”而快速發展的業務。比如資產管理、支付結算和代理業務等。由于資本充足率計算的風險敏感程度提高,節約資本的中小企業授信和零售授信業務等將會主動成為銀行戰略取向。隨著內部評級法被廣泛采納,銀行對客戶的分類將會越來越細,貸款定價的可能性將會提高,政府對銀行價格保護取消的步伐將會更快,銀行需要選擇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會上,中國農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專家介紹了農行引入內部評級法中客戶評級和債項評級的理念,從客戶和債項兩個維度對貸款償還的可能性進行評級,提高了貸款分類的準確性。交通銀行的風險管理專家介紹了行業差異在信用風險模型中的應用。他在對比了中西方對于行業差異不同觀點的基礎上,提出了在信用風險模型中體現行業差異的四種處理方法,為境內銀行業對待行業差異提供了有益的幫助。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風險管理專家就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與定量化風險管理、荷蘭國際集團的風險管理專家就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對中小銀行的影響、中銀香港的風險管理專家就香港銀行業實施新資本協議對國內的借鑒談了他們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