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范圍內加強單位內部管理的行動將再一次掀起熱潮。近日發布的《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舉措,對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都提出了加強內部管理、科學有效發展的更高要求,這對于強化績效管理、建設服務型政府、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等有著深刻影響。管理會計的全面推進,是在會計領域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加強單位內部管理行動的繼續。
不難看到,企業當前所處的 國際國內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價值創造力,已經成為企業的一種內在需要;同時,在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的新形勢下,加強內部管理也成為行政事業單位的一種內在要求。
然而,一個時期以來,我們的會計標準建設以及會計學術研究和會計實務,考慮外部投資者、社會公眾和外部審計較多,而服務內部管理決策不夠。我們在傳統的財務會計與日益興盛的管理會計兩方面的發展存在不平衡。管理會計發展得相對滯后,使得企事業單位在提供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的作用未得到充分有效發揮。
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由粗放發展向精細集約轉型的壓力,使得管理會計的缺位問題必須得到根本解決。
管理會計作為會計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務于單位(包括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等)內部管理需要,是通過利用相關信息,有機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在單位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動。管理會計的全面推進,正是單位加強內部管理的一柄利器。
我們欣喜地看到,財政部此次全面推進管理會計,正是著力于提升單位內部管理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其通過強化管理會計應用,推動企業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管理升級,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價值創造力,進而促進經濟整體升級;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完善、規范、透明、高效的現代政府預算管理制度;推動更加科學、全面地衡量企業績 效,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當然,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從單位內部實施管理會計的情況來看,很多單位對管理會計工作認識不到位。與擁有比較固定的程序與方法并受有關會計規范約束的財務會計相比,管理會計不必全受統一的會計規范約束,且所采用的程序與方法可以靈活多樣,具有較大的可選擇性。因此,很多單位不重視管理會計甚至對管理會計產生偏見,這些單位的財會人員把很多精力投入到財務會計中。同時,學術界也呈現出財務會計熱、管理會計冷的現象。
此次財政部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同時明確了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主要目 標、主要任務和措施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即是讓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對管理會計給予足夠的重視。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包括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建設、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建設、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面向管理會計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管理會計咨詢服務市場的培育等。財政部在征求意見稿中對上述內容都進行了詳細闡述,并明確提出力爭通過5-10年左右的努力,建立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管理會計體系。
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并非易事。財政部門僅是牽頭部門,這還需要包括管理會計專家、企事業單位、會計培訓機構、軟件廠商等社會各界人士的參與和支持。讓我們期待管理會計體系盡早全面建成并發揮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