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經濟是以商品經濟為基礎,以旅游活動為前提,產生并發展于一定的經濟環境下的社會活動。依照科學發展觀的可持續發展積極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有利于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從而促進自然生態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發展旅游業能夠發揮出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積極縮小區域經濟差異作用。旅游業因具有顯著關聯帶動作用,成為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例如斐濟旅游經濟增加10%將引致國家的GDP增長0.5%;旅游經濟對撒哈拉地區各國家經濟增長都有顯著促進作用。所以我們理應正確認識旅游產業的重要性,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把握好新條件下的新機遇,促進我國旅游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一、調整旅游經濟產業結構
我國的旅游收入,大部分依靠傳統的景點門票銷售來實現。近年來,我國部分不可替代的景區,門票價格不斷上漲,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旅游收入,但是單純地依靠門票價格來提升旅游收益,有可能造成旅游人數減少,景點熱度下降。真正合理的符合旅游業發展趨勢的旅游,不是通過門票來實現旅游經濟收益,而是以旅游者的食住行和游購娛為中心,在旅游景點附近建立相應的產業鏈,由此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我國政府相關部門也針對景點門票問題明確指出,要推進旅游景點的公益性建設,抑制門票價格過度上漲。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通過對景點門票的下調或是免門票更能夠吸引旅游者的參觀,帶動景點周圍產業。
面對新形勢的挑戰,我國政府要對我國旅游業進行正確的規劃和引導,促進旅游產業結構調整。以河南省焦作市為例,該市在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牢牢把握結構調整:以觀光度假休閑游替代單純觀光游;旅游產業集聚區替代單純的景點景區;綜合產業經濟替代門票經濟;精細化運作替代粗放型發展;產品創新型替代資源依賴型;質的提升替代量的擴張。隨著2007年5月云臺山地質公園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帶動了云臺山、太極文化村、神農山和黃河、影視城、韓愈故里、古山陽城、月山寺等8個文化園區的規劃和建設。焦作市是通過調整旅游經濟產業結構,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實現旅游經濟發展。
二、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旅游經濟總體競爭力
旅游業競爭的本質是旅游產品質量的競爭。當今時代,隨著旅游業競爭的加劇,質量不高的旅游產品注定是沒有生命力的產品。我國很多中小型的旅游企業并沒有重視旅游服務質量的建設,導致我國旅游行業整體的服務質量不高。首先我國的旅游交通運輸體系并不完善。由于通往旅游勝地的交通極其不便,很多游客會被迫放棄該游覽景點。另外,作為一個窗口行業,我國旅游業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卻并不高。這就造成我國的旅游服務人員素質、服務質量較低,無法樹立品牌形象,競爭國際市場。因此,旅游企業要不斷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旅游經濟總體競爭力。
旅游業應充分認識到完善的服務體系,良好的服務質量是旅游企業立足旅游市場的基礎所在。為更好地應對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挑戰,旅游業必須完善旅游管理制度,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的招聘和管理工作,選擇高素質人才來提高自身的服務質量;其次,在旅游過程中要對旅游者的服務做到質價相符,誠實無欺,盡可能地滿足游客硬件需求。
一個地區旅游業的發展狀況綜合體現了城市的面貌、文明程度、發展水平。大力發展旅游業,可以更好地展示人文、社會和投資環境,擴大在海內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旅游企業擴大范圍、拓寬領域和提高層次,積極地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支持旅游企業引進國外的管理、技術、品牌、資本和人才。對有實力、有優勢的旅游企業,鼓勵其通過連鎖經營和網絡化的方式,跨國境、跨地區的開設異地分支機構和經營網點,經營旅游區、旅行社和飯店等。要重視并制定人力資源開發規劃,加強國際間交流與合作,積極培養和引進各類旅游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時,強化旅游教育和崗位培訓制度,全面實行資格認證和持證上崗制度。
三、合理開發和利用旅游資源
我國的旅游資源本來就分布不均,一些地方政府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往往不經過科學的論證而是想當然地在毫無計劃和規劃的情況下盲目開發旅游資源,對旅游資源的粗放型開發實質上是對于資源的一種重復性浪費的開發。這種在建設的過程中缺乏總體規劃的開發,不能明確定位開發的資源,會造成景區資源利用的失衡。甚至有些政府為了無限制地追求本地經濟利益,根本不考慮當地自然環境的承受能力而采取不切實際的開發。這樣的開發方式是對自然環境的一種掠奪,甚至會造成嚴重的浪費,使得本地珍貴的旅游資源不斷地走向惡化。因此,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合理開發和利用旅游資源顯得越來越重要。在促進旅游經濟發展時,應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謀求旅游經濟、文化和自然的協調發展,使旅游經濟成為一種能夠造福后代的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具體來講:一是堅持在保護為主的基礎上開發利用旅游資源;二是合理地劃分區域,確定生態的旅游路線;三是大力實施生態恢復和保護等各項措施;四是增強管理者的環境管理意識和游客的環保意識。總之,實現旅游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應該將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市場機制結合起來;相關的立法部門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資源產權保護制度;以“資源節約型”作為微觀經濟的基礎;積極地利用市場調配資源;加強對旅游資源的開發,合理地布局,使旅游資源得到高效利用。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和競爭壓力,只要政府能夠對旅游業加強管理和引導,旅游企業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在競爭中尋求發展,促進我國旅游業和旅游經濟良性、蓬勃的發展,相信中國在未來的旅游業發展中,必將成為世界上旅游經濟大國之一。
主要參考文獻:
[1]Narayan PK.Economic impact of tourism on Fiji’s economy: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J].Tourism Economics,2004.4.
[2]Bichaka Fayissa.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Africa[J].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Wording Paper Series,2007.8.
[3]方穎.關于對河南省旅游經濟趨同和趨異的研究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2.